大一新生如何成功跨越初中的台阶?

大一新生如何成功跨越初中的台阶?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小学毕业后,他们在暑假成了中学生。有人把初中一年级叫做七年级,但是从六年级到七年级的这一步,比前面的几步要高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和生活上会经历一个大的飞跃。与初中相比,在学习生活环境、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12、13岁的孩子,面对这么多的变化,会很不适应。作为家长,他应该了解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这许多变化,帮助孩子顺利走上这个有些高的“台阶”。

1从环境变化的角度来看,学生到了初中会立刻感觉到校园环境发生了变化。每天接触的学生和老师都突然变了,尤其是老师不仅不熟,而且和小学里只有几个老师自己教自己也不一样。在中学,一门课有一个老师,有很多门课。老师们像走马灯一样,确实让学生不知所措,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陌生感。学生的活动范围比小学大,接触社会的时间也多。

2从管理方式上看,小学对学生管理严格,引导细致,用教师评价来引导学生。从学校到学校,学生基本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中学的管理逐渐向自我管理和系统管理转变,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有些学生经常会产生幻想。我认为中学管理松散,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从教学内容上,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数量突然增多,教材多,跨度大,要求高。以语文为例。小学六年级一本书5万字左右,一年级一本书14万字,二年级一本书18万字(课本比小学厚,课本上的字比小学小)。而且初中文章多,篇幅长,文体多。在小学,语文老师为了一篇课文往往要上两三节课。中学老师面对的往往是一篇比小学长很多的课文,一两节课往往就结束了。进入初中一年级后,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科目、内容的突然增加和学习时间的延长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4从教学方法上看,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演示和重复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课为主;中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死记硬背,还要思考和理解。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初中要同时参与活动,要同时具备听课、看书、思考的能力。进入初中,自习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新,所以掌握好自习的时间,学会如何学习自习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大相径庭。小学考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会高一些),90分以上的往往很少。同学们经常觉得我中考的功夫比小学多,成绩却比小学差。如果我不及时给予指导,有些会失去信心。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说,小学到初中不仅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一般青春期是12-18岁,青春期的特点是生长速度突然加快,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青少年的身高体重逐渐接近成年人,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逐渐成熟,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最强。从初中开始,人生中最重要的身体成长、知识和心理发展时期就开始了。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既是长身体、长见识、长决心的黄金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期。是人从幼稚、默默无闻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动荡,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新的适应问题。很多误入歧途的人,第一次犯错是在青春期。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

长期以来,要求教师掌握教学大纲,掌握更多的教材,所以教师研究教材多,研究教学方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少,所以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学方法少。实践证明,如果忽视了“学”,“教”也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大部分都是老师教的,所以学生需要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加深,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外,有些学生还没有离开老师的“哺乳”期,不具备自觉吸收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学不会或学不会规律,成绩逐渐下滑。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两极分化明显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