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梅兰芳藏胡智明
梅兰芳(1894-1961),本名兰,又名,谥号裙、群子,字花花,名浣花,玉轩主人,艺名,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 65438+10月22日),北京李铁拐街诞生了一个梨园家庭。1961于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的艺术事业,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名人。
(二)勤劳的童年
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也擅长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我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梅雨田大叔是一位优秀的京剧器乐演奏家,号称“六景通透”(即现场所有乐器都可以拿起来伴奏),长期陪伴谭鑫培。从小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中的开拓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兰芳的童年生活相当艰苦。父母早逝,靠叔叔陪酒的收入维持生计。8岁开始学美术,11岁表演。这期间,他除了学习青衣戏,还学习了花旦戏、功夫、昆曲。与此同时,我也去剧院比较和琢磨了一下以前艺术家的艺术精髓。
除了演戏,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尤其是鸽子、花卉、字画,这些爱好对他的表演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梅兰芳年轻时眼睛略近视,有时在风中哭泣,眼睛不灵活。于是,黄昏时,他让鸽子在空中翱翔,让眼睛随着鸽子旋转,认真锻炼视力。久而久之,眼睛灵活生动。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妆容、脸谱、舞台装置都与艺术息息相关,最好自己画出来。从1913到1914,两次去上海演出。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难忘的友谊,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先请王教画。后来学陈师曾、姚茫父画佛像,学齐白石、汤定之画蚂蚱、松梅。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是有口皆碑的。早在1920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扰校》《我的女儿散花》。
(3)博采众长,独树一帜。
梅兰芳20岁的时候,已经是北京、上海家喻户晓的京剧演员。
1913 165438+10月,梅兰芳、王凤青应邀首次赴上海演出。上演了一两部《彩虹通行证》,开创了一个人在同一部剧中扮演两种不同职业、不同服装、不同演技的先例。《射穆天王》在上海引起轰动。
1914秋冬,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增加了《贵妃醉酒》等剧目,历时45天,场场爆满,史无前例。以22万多票当选“娱乐圈之王”。
两次在上海演出,是梅兰芳一生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他在艺术界的地位明显得到了巩固。
梅兰芳回京后,开始创作新风尚剧《一缕麻》,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揭露官场黑暗,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不久,他又尝试用古装排练新剧,如《黛玉葬花》,刻画了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形象,创造了新的女性服饰和面貌,丰富了京剧的舞台服饰。这些根据文学改编的古装新剧深受观众喜爱。
从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梅兰芳编导演出了11部新剧,还编导上演了《宇宙锋》、《花木兰》、《考红》等多部传统剧目。《霸王别姬》写于1921,描绘了一个善良、有见识、有感情、不屈的妃子。这出戏后来成为梅派的优秀剧目之一。
他把京剧的艺术成就和青衣、花旦、京剧蓝调的表演特点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梅派。后来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4)艺术使者
梅兰芳一生受邀参观超过10次。先后出访日本、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国。与众多艺术大师交流经验,结下深厚友谊。他是将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先驱,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19年四五月间,梅兰芳应邀赴日演出。这是中国京剧演员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受到热烈欢迎。日本戏剧评论家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造诣。
从1924到10,他第二次带领国家在日本演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他还把《连进峰》和《彩虹之门》中的“枪战”拍成了电影。从那以后,名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同年,我结识了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并在北京明凯剧院为他演出了《洛神》。沿用至今的“川上会议”的布景,就是根据太翁的意见设计的。
1926 10,瑞典王储夫妇(后来的古斯塔夫六世)访华,要求看梅戏。梅兰芳在家里为他们表演了《秦调》和《霸王别姬》中的剑舞,双方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7年夏天,国际舞蹈协会授予梅兰芳荣誉勋章,以表彰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1929 65438+2月,梅兰芳率团24人赴美演出,历时半年。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特殊文艺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美国学术界对这次访问演出也非常重视,南加州大学和波莫纳学院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有一段时间,京剧在美国风靡一时。美国电影界认为他的表演艺术对电影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把他的电影《刺虎》拍成了有声音的新闻片,这是中国戏曲的第一部有声片。
1935年2月,苏联政府派“北方”号到上海欢迎梅剧团访苏。他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了8场,历时一个半月。在此期间,梅兰芳有幸结识了一批世界著名的作家和戏剧家,如高尔基、小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以及在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和皮斯卡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继续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文化交流。
1952 12 2月,他参加了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会议,在回家的路上,他在苏联莫斯科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和演出。
1952年春和1953年春、165438+10月率团赴朝鲜战场进行了两次慰问演出。
65438年至0956年,率领中国京剧团赴日本访问演出。
1957年参加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苏联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5)爱国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阴谋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梅兰芳多次受邀演出以示“庆贺”,但每次都被拒绝。
65438年至0932年,梅兰芳一家迁居上海。为了激发人民的抗日斗志,梅兰芳和叶恭绰共同编创并上演了《抗金兵》。他还把《谢毅纪》改编成了一部《生死恨》。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生活在沦陷区,在敌人和伪军的威胁和利诱下没有屈服。她坚决保持清醒的头脑,八年来从未登台演出。由于长期停演,梅家经济陷入困境,不得不卖掉北京的房子。后来靠卖画甚至卖质量为生。这段时间,他曾经做过一张《达摩壁图》,上面有一句双关语:“洞在壁上,不怕影;墙破而飞去,一苇过江。”
1938年,梅兰芳住在香港。1941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梅兰芳当时没走。一天,侵华日军指挥官酒井派人强行带走了梅。那时候梅兰芳已经留了很久的胡子了。酒井惊讶地问他为什么留胡子。他回答:“我是歌手,长相和声音都不如以前了。我应该退出舞台。”酒井无奈,最后没有提出要求。还有一次,在酒井举行的一次茶话会上,很多记者都想抓拍梅兰芳和酒井握手的镜头进行宣传。梅机智地避开了。后来日军几次要梅兰芳唱一出京剧,他都以牙疼为由拒绝了。
1942年秋,大汉奸楚敏仪突然来访,要求梅兰芳再次演出,庆祝所谓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梅李芳立即拒绝了。日伪见不手软,上前恐吓,命令梅兰芳参加演出,否则就搞军法。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我让医生给我打了一针预防伤寒的针,体温一下子升到了40度以上。日本军医检查后真的是“重病”,我也就作罢了。
1945年8月8日,抗美援朝胜利的消息一出,梅兰芳高兴得当天就剃掉了小胡子。不到两个月,他就重返上海美琪大剧院的舞台。当时,他已经52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