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试卷
县实验小学岳福兰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出一份能适应我市城乡学生的数学试卷?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是做好试卷命题工作的第一步,对命题的科学性和数学考试信度、效度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它包括:
1,试卷准备的原则要求。具体说明考试的目的和范围,考试的方法和考试题型。
2、编制双向细目表。表中应明确写出试题分布、各部分考试内容数量及评分标准的规定。双向细分的编制程序有:
首先,列出教学目标。建议者一定要仔细研究老师教课书上的教学目标。了解本次考试范围内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学生只需要知道什么。教师首先要心中有数。
第二,列出教学内容的要点。内容点所包含的细节数量由命题老师主观决定,但必须足够详细,能够充分取样每一部分内容,覆盖知识面广。
第三,填写分解表。准备一张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分数分布的表格,画出每个知识点的相关数据。
二、确定合理的试题“四度”。
1,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它反映了测试结果没有错误的程度。
2.有效性。它反映了考试是否成功地实现了其设定的目标,是衡量考试有效性的一个指标。
3.难度。是衡量考试难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全体学生平均分除以该题满分。理想难度一般在0.3-0.8之间。难度应该按升序排列。简单题放在前面,比较复杂的题放在后面,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的类型放在前面,应用题、开放性题、拓展题放在后面。
4.歧视程度。是区分试题能力的指标。D =分数最高的27%学生的得分率-分数最低的27%学生的得分率。D > 0.40最好。D < 0.20的试题应该淘汰。
第三,把握命题的基本原则。
1,基础与差异原则。
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小学数学知识的领域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计算,量与度量,百分数,比与比例,应用题,代数基础知识,几何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知识,这些都包含了小学数学的核心。命题要围绕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命题要简明扼要,不能遗漏。
现实中有工作,避免机械训练,没有问题,没有偏差,没有怪题,赋予枯燥的基础知识学习新鲜的人文情怀。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要求学生从同一套习题中选择不同的题目或在试卷上设置附加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也要关注一般生,还要关注优秀生,以满足不同的发展,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市的单元试卷都是以智力冲浪的形式来满足有学习余力的学生。
2.全面性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原则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考察、能力考察和学习习惯考察。考察命题中的基础知识是必然的。能力考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教学的指南和指挥棒。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能力的考察不代表问题,能力的问题要活泼,不要难,重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目前的薄弱环节,比如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论文是否干净整洁,使用草稿和检查计算的习惯,这些都要在以后的命题中体现出来。
3.科学原理。命题科学准确,没有任何智力上的错误。表达简洁专业,突出主题特色。答案准确无误。如果你对有争议的命题没有把握,你宁愿不出来。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相适应。要把每道试题的答题要求讲清楚,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完成试题内容。避免含糊深奥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型,如果无法避免,就解释一下。增强信息呈现的清晰度。
4.指导原则。传统的数学习题为了巩固数学知识,往往是在一个真实问题的原型上进行高度加工,从而拉大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这类问题感到厌烦。在设计习题时,不要局限于书本,而要放眼学生周围,甚至让学生自己去找,把一些现实的题目改编成创新题。通过命题的指挥棒,引领数学教学重视双基,培养兴趣和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命题,促使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渴望学习数学。
5.发展的原则。发展性评价考试改革的命题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命题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构建开放的命题考试体系。
a、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传统试题更注重记忆知识的再现,思考内容较少,忽视教学方法和过程的检测。这类试题使用频率越高,学生的能力越低。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觉发现新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试卷的命题要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不同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命题思路正是新课程所需要的。
例1:对“2、3、6、4”四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得到什么数?(二年级上册)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计算题,是学生在表中学习除法后的单元测试。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①6÷2 = 33+3 = 66×4 = 24;②6×4=24
3-2=1 24×1=24;③3×6=18 18+2=20 20+4=24;④6+4=10 10-2=8 8×3=24;⑤3×4=12 2×6=12
12+12=24,学生想出了五种方法,既巩固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探索机会。
例2:(1)请求图中三角形的面积。(2)能否画出一些与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请试一试。(五年级上册)
解析:第一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答案是唯一的。但在第二个问题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如果要画一个与图面积相同的三角形,首先要计算出原图形的面积,然后按照底×高=12来画。这个条件是统一的标准,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学生就可以画出三个三角形。甚至十个二十个,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空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它给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是一个方案,也可以是一个品种。有些学生不局限于一种方法,喜欢尝试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思维,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动力。
b、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不仅应该包括一些现成的数学结果,还应该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如何获得和应用的。他们应该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发现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的试卷命题要充分反映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3:初二上册:你能根据公式“262”做出一个乘法公式吗?能不能用一张图来画出它的意思?
解析:本测试试图通过公式、公式、图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和公式的含义,不仅让学生知道“262”代表2×6=12,还可以用一张图来表达其含义。这样的试卷命题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揭示和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c、突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论文命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也要突出其发展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思维发展也不一致。对于一些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开拓更深更广的知识面。给孩子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
例4:“我用积木搭建了一个长方体。我用了多少积木?”?看看我不同的解决方案!“下一个方块图是长3,宽2,高2。
4.同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①3×2×4或3×4×2。
②(2×3)×4或2× (3× 4) 36× 3+6× 1或6× (3+1)。再问一个问题:你激发了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
解析:学生在寻找积木个数的过程中,不仅探索不同的解题策略,而且通过直观的图形理解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的意义。当然,这些练习题有时候很难靠个人想象来编。平时要多阅读相关的教学杂志,积累典型材料,做到每张试卷中有一到两道比较能反映学生探究过程的经典题。
d、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察。
为什么学生在考试中明明知道怎么做的习题会丢分?除了计算不仔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一瞥。当老师让学生再读一遍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新教材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多彩。在命题过程中,还要采用新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从而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
例5:孙老师将花费65,438+000元购买一些文具作为年级运动会的奖品。他先花了22.8元买了4本相册,准备用剩下的钱买几支笔,每支2.6元。孙先生能买多少支钢笔?
解析:本测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能否学会根据问题情境选择有用的信息。试题呈现的情况包含冗余信息。有些同学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往往认为提供的信息不多也不少,都是有用的,但在解题过程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
比如第五题“4本相册”是冗余信息,大部分同学用的是22.8×4,与题意相悖。
e、加强动手操作,体现实用性。
喜欢练习是孩子的天性。命题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机会。
例6:2007年春季单元试卷《位置与方向》在一节课中展开:请根据我市红色旅游景点设计一次“红色旅游”,画出示意图,描述各景点的位置,然后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告诉我们怎么去。如果现在画不出来,可以课后调查一下各个景点的名称,了解一下它的实际距离。并鼓励它。“如果你能勘察设计,我就奖励你一颗睿智之星。”
解析:该实际问题不仅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调查,找出游览路线,画出示意图,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方位与方向”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了“知我故乡,爱我瑞金”的德育教育。
6、人性原则。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命题应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通过人文关怀,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感受命题的亲和力,敢于迎接挑战。彻底改变以往命题过于严肃、僵硬、不灵活的面貌,逐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
第四,科学合理地安排试卷。
1,合理安排分数。这张试卷总分96分,写作4分,共计100分。数学基础知识约占65%,综合能力检测约占25%,拓展题约占10%。
2.了解常见问题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填空题更适合检测简单的学习结果(如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和用数字或符号表示的数学技能;判断题常用于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区分数学观点和事实的能力,理解数学因果关系的能力和简单推理的能力。选择题适合考察学生分辨概念细微差别、运用原理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用于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校对,科学排版。每个问题都要有一个合理大方的回答区。每种题型的数量要连续,不要把一个试题安排在不同的页面上,以免给学生造成阅读困难。试卷做完后,命题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作答,避免因条件不足而无法作答等科学错误。低年级试卷的排版要生动活泼,体现童心,信息的呈现要灵活多样,可以使用小动物、童话故事中的卡通形象。中年级学生也要图文并茂,兴趣并重。高年级以文字汇报和图表呈现为主,适当穿插模式。但也要避免过于浮华,干扰学生的认知过程。
总之,试卷命题要体现数学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努力创造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在命题的创新上要有所作为,既要使用各种传统题型,又要适当采用新颖题型,让三维目标更多地融入试卷,让小学数学命题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