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感觉这次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是我们教师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发展。我们教师也要有比较的认识,吃透课改的精神,理解其要求,灵活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数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一,比较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因为基本概念是教学的导航。比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突出基础。普及和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做到“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普及和发展。但后者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抓住“四基础”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我们在分析成交量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两个基数的落实情况。现在我们可以谈谈四个基础了。我觉得新加的两个基地很有时代感。我认为抓住“四基础”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打牢应用基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习、发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把身边的数学记下来,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标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尽量保持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真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新课改心得范面对课改,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惧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学习数学?新课标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源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参与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独立、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数学认识,通过相互合作解决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目标之一。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是我的梦想。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以下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些感受:
第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的思想还在课堂上“徘徊”,单纯的课堂组织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新课程设计非常重要。有意义的、有趣的导入,能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自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教授数学知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学生学得有趣、轻松、主动、深刻。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巩固了新知识。在这里,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历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这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也让他们更有趣,更聪明。
第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中的成功可以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自我完善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成就感,产生强大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和体验成功。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在多元化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方面的评价,多使用鼓励性的评语。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会不同。如果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会造就很多失败者。所以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意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热爱和享受学习,我们就一定会在教学中取得进步。
回顾小学数学新课改,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是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新课标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在理解、掌握和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
为了进入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和知识,还要学习和提高自己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研究,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能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和风格。现代教师应该被视为“一条流动的河流”,而不是“一桶水”,“灌满一桶水,享受一生”的思想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应为教学服务。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激发兴趣,又要求情境与教学实践、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如果只是一味地绞尽脑汁追求时尚,编造教学情景,是不可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的。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善于在学生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讨论,以求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处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想象,认识到不同方向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逐渐发展出空间的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
4.不要以主人自居。
“生活化数学教学”目前相当流行,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了联系而联系,有的不加选择地追求生活的原味,生活气息浓郁,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范畴。就像生活很难数学化一样,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为生活服务,但不能失去数学本身。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存在着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尖子生而不同程度地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不仅不符合要求,也影响了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个学生做起,做到“水涨船高”。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求不同的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产实践。还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从而教会学生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中学生生活中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追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它的实用性。
总之,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实践和应用,我在教学改革方面,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后,我将积极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场地,也为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条件。
来自小学数学新课改的体会范我再次参与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全新的认识,知道新课程突出了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我已明确表示,今后将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下面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一些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机。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注意到他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要规范熟练,要注意文字的表达,还要注意学生的组织管理。教师在备课时要讨论学生如何学习,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应该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做作业。要考虑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一个教师教学的水平,不仅仅是他传授知识的水平,更是他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即使老师充分考虑了学习情况,也会有“不可预测”的事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直接生成因素来显示自己的教学机智,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建立起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相互学习,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把握教学机会的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充满活力,展现教师的无穷魅力。上课提问要注意开放性。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和现成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完全基于自己的理解,答案会丰富多彩。教师同时给予肯定或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把握就是动态生成。
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的综合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促进发展,激励学生发展。同时,评价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并不断拓展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重新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