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颍上: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无声处见教育。

“高山遮住了白色的太阳,海洋抽干了金色的河流,但你只要走上一段楼梯,就能开阔你三百英里的视野……”安徽阜阳庙桥小学校园里,学生录制的经典诗词朗诵代替了课间钟声。当学生们在校园广播中听到他们的声音时,阅读的热情被激发了起来。

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只能通过国学课和背诵国学经典来实现?安徽阜阳颍州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文化渗透在寂静的地方。颍州区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各学科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教育。很多学校都在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和课程设置上下了功夫。

在福坊小学的第一堂课上,蒋红梅老师让孩子们把万里路的假期旅行变成“著名景点+相关诗词句子”的朗读比赛。在北城小学艺术节上,出现了《孔融李让》《黄翔文Xi》等一大批国学小教材,学生们自己担任导演、编剧、主演。每年春天开学,文峰小学的老师韩亚敏都会和孩子们聊一聊理发的事。她从“二月二”说起“理发除旧”的习俗,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古人的风俗习惯和头发。

颍州区作为著名的剪纸之乡,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与此同时,许多学校的老师也成为了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者。除了正常的剪纸活动,颍州区还组织部分教师编写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教材《剪纸》(分为小学版和初中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要求逐步提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使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得以纳入。

“将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精神内化为学生行动、习惯或技能的一部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除了使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锻造民族文化品格。"颍州区教育局局长白芒说,"我们传统的文化教育是通过三个层次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度素养、有文明、有爱心、有荣辱观、有诚信、有创新的* * * *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