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镇的发展

新圩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兴宁“四个梅州”、“三个城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7亿元,比2007年增长13.9%;镇级财政收入322.8万元,增长27.4%;人均收入5834元,增长4.58%;民营工艺企业快速发展,总产值3.72亿元,增长26.4%。随着交通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广梅汕铁路、省道225线、梅花公路、宋行公路、新社公路贯穿全镇,在建的兴社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工业园区内有兴宁唯一的出入口。

各村小学简介

民心小学

民信小学创办于1968,由原民信村秧歌小学和李北寨分校合并而成。校址位于新圩镇民新村遗址附近。

学校刚建校时,校舍为廖祠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教室6间,房屋2间,学生约80人。新中国成立后,秧歌小学更名为民心小学。学校曾经办过1973的附中(初中1班,高中1班),1978停办。

大村小学

大村小学,原名迪星学校,创建于1912。当年选在一个为防乱而建的土亭里当教室,学生10多人。教学内容是教“四书”和“家礼”。1952至1958,是不动、民信、茶星、大村唯一一所完全小学。

不动小学

不动小学原为“马步”小学,创建于1940。更名为郭田乡四堡民族学校。解放后,它也被称为不动小学。是一所山区完全小学,学生人数众多。

不动小学位于不动村旧址对面,新社公路旁。从2004年下学期开始,学校布局调整后,生源分散,包括不动村、曹天村、斋堂村的鸡公堂和山竹窝、茶星村东角、大村西。覆盖3500多人。

双头小学

双头小学创建于1941年冬。位于新圩镇北部山区双头村。其服务范围为双头自然村,服务人口2350人。当初,校舍占地750平方米,砖混结构,80多名学生。

冠峰小学

冠峰小学,原名冠峰小学,创建于1934,位于新圩镇冠峰村。创办时是一所私立学校,2名教师,近20名学生。校址设在斋堂村,后迁至观风村岳池村。设备简陋,只有两间瓦房。1950搬到现在的地址,是完全小学,开了初中班。1967更名为观风小学。1978年4月,新圩公社划归冠丰公社,学校改为冠丰公社第一小学。刘焕松是校长,朱是副校长。1983 165438+10月,社区撤销,观风公社并入新围区,学校更名为观风小学。

崇正小学

崇正小学创办于1919。学校位于冲上大水坑楼下。建校之初,只有1教室,2个教师室,40个学生。

1948年,村里的有志之士把校舍搬到了上下两排(与泥皮黄洞交界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新建校舍为砖混结构,有3间教室和4间教师室,学生约80人。1986年,香港同胞彭金泉、彭启龙率先捐资扩建学校,建设教室9间,教师室11间,使校园面积超过1700平方米。扩建费用2万多元。

石垭小学

石垭小学创建于1951年2月,位于石垭村莲花树下。初始校舍约300平方米,学生150人,教师6人。

兰埠小学

蓝布小学位于新圩镇蓝布村公路旁,距许巍镇3公里,人口约4000人。

学校原名“益群小学”,创建于1935。1947更名为“板石乡中心小学”,解放后改为兰布小学。建校之初,学校只办3-6年级,教师4人,学生约100人。校舍是一个没有校门的“门”。1947年,在当地农村先贤的支持下,扩建了两间教室,使之成为一所完整的小学,面积相当于现在的四分之一。

湖东小学

湖东小学,原名川商学校,创建于1925,创始人刘天德。湖东村位于新圩镇东南部。解放后改名为湖东小学,校址不变。学校位于湖东村,服务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