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哪个县是三都县?
三都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地跨东经107° 40′至108° 14′,北纬25° 30′至26° 10′。东邻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接独山、都匀,北接丹寨。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78公里,距省会贵阳230公里,距州府都匀85公里,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全县辖10个镇,11个乡,27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4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4700人,其中少数民族304700人,占总人口的96.8%。水族人口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64.3%。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县内有汉族、水族、布依族、苗族、瑶族等14个民族。国道321贯穿全县,是西南省份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桂林、贵阳、昆明大樟江国家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旅游线路上最便捷的通道。[1]
编辑此段落
历史的发展
三都县姚人山国家森林公园水乡地图
夏朝三都属凉州东南;商属荆州西南;周属岳,领国;秦属襄郡、兰郡;汉是汉族的一个县;晋至南朝,宋属献县东南角,武陵县西南角。南朝属于献县东南角和齐Xi县西北角的交界处。梁、陈属南义郡;隋属郡。唐初开始在三都设治。贞观三年(629),设皋兰县,即今天三都的横峰、唐周、合江一带。杜尚郡,即今天三都杜江一带,属颍州管辖,颍州归杜尚郡管辖。宋朝(960-1279)隶属夔州道邵青府(今四川彭水县)管辖的南部和东部五十六个羁縻州。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六月,西南夷中、下、烂土窑洞突然带人,窑洞300个,村落110个。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月,云浮建洞,改陈梦洞为陈梦府,改合江府。致远二十九年正月,设立军民绥靖部。明洪武十九年(1386),都匀改为云安府,为都匀绥靖部。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张浚被任命为河江郡陈梦烂土官,调任魏云。弘治七年(1494)五月,长官调任独山州,调任新设都匀府。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杜江堂判,即三都县杜江镇,都匀府。雍正12 (1734),以烂土司土地,建立三足村镇,即三河、大河、普安、中和。民国二年65438+二月(1913),杜江厅改名杜江郡,三交府改名三河郡。民国三十年(1941),贵州省政府将杜江、三河两县合并,改称三都县。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三河镇,杜江县局改为地区局。[2]
1949 65438+2月6日,三都解放,1950 65438+10月14,三都县人民政府成立。9月1956、11日,国务院第37次全体会议作出决定,撤销三都县,设立三都水族自治县。2月1956,三都水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县。1957 1.2,三都县正式成立,县内设立三合镇,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此后,县名、县治传承至今。
编辑此段落
地形学
翟磊的风景怎么样
该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500至1000米。最高的是西北部的耿顶山,海拔1665.5米。最低点是巴街附近的都柳江出口,海拔303米。该地区连绵不断的山脉和纵横交错的溪流,中间夹着一些起伏的山丘和平坦的水坝。总面积中,耕地占9.4%,林地占55.6%,草山占29.7%,水面占1.3%,称为“九山半水半田”。全县森林资源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0.08%,是全省十大林业重点县之一。属于中亚热带温和季风气候类型,特点是夏长冬短,春秋分明,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28天,年平均降雨量1349.5毫米..[3][1]
编辑此段落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中和瀑布
全县有大小河流42条,水力资源丰富,理论储量2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2524千瓦。穿县而过的都柳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也是县城最大的河流,全长83.5公里,落差197米。流域控制面积16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0.6%,流域面积20。同时,都柳江总硬度为66至70 mg/L,属于二类标准,pH、溶解氧、氧化物等主要水质指标均属于一类标准,水质良好。都柳江可以梯级开发,特别是八街电站和百子桥电站建成后,有利于整合都柳江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价值效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4]
旅游资源
中国水族毛文化风情园
县内有尧仁山国家森林公园、独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古朴扑朔迷离的民俗风情和迷人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俗。水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还有“端节”、“毛杰”等传统节日。水书被誉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民歌形式多样,有对歌、单曲、昆歌、调歌、号子等,尤其是昆歌,是美妙的民歌,结合说唱,内容丰富,音调独特,已作为一个新的体裁列入贵州曲艺苑。这里有粗犷豪放的斗狗舞、欢庆丰收的铜鼓、庄严肃穆的水族祭祀仪式、古朴典雅的“干栏”建筑、精致著名的水族传统饮食——马尾辫刺绣、剪纸、服饰和独特风味、瀑布、唐周的仙桥、天上的“雨石”和神秘的“产卵崖”。同时,还有杜江古城墙、杨府崖墓、银浪板岩墓等古迹,极具研究开发价值。中和镇庙梁村、杜江镇八毛寨村、三洞乡班高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相继建成,接待了中外游客。[5]
矿产资源
该领土自然产品丰富,地下矿藏包括汞、锑、金、铅、锌、铜、铁、硫、煤和钻石。有:锑矿金属储量8万吨;C+D级硫铁矿储量484.55万吨;该金矿为锑砷共生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罕见的中型矿床,黄金储量达7吨。煤炭总储量为15万吨;铅锌矿地质储量为Pb+2nC+D品位12736吨;赤铁矿2282万吨,其他20种矿产资源有一定开采价值。
森林资源
姚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个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桐、油茶、麻栎、柏树、枫树、楠木、樟树、刺桫椤、楠竹、漆树、杜仲等。是全省林业十强县之一,有林区11。东部地区的杜江、八街、洋服、吴堡、钓鱼、拉兰,南部地区的杨公、九阡有大面积的原生林和次生林。国有拉兰林场位于县城以东12公里处,现有经营面积25万亩,森林蓄积量1.4万立方米,素有“百里森林”之称。该场年产商品材1.5万立方米以上,是贵州省首家突破千万元大关的国有森林杨树,也是全国国有林场500强之一。[6]
渔业资源
都柳江最为丰富,主要鱼类有6科30种。其中鲤科22种,鲷科4种,鲇科1种,鲍鱼1种,泥鳅2种。都柳江出产的犀鱼等优质淡水鱼闻名省内外。[7]
编辑此段落
行政区划
2006年,三都县辖10个镇,分别是三河镇、大河镇、丰乐镇、合江镇、普安镇、杜江镇、中和镇、亭牌镇、秦州镇、九阡镇。11乡镇为李娇乡、拉兰乡、钓鱼乡、八街乡、杨府乡、吴堡乡、水龙乡、唐周乡、三洞乡、横峰乡、杨公乡;辖270个村,4个居委会,2144个村民小组。[8]
编辑此段落
少数民族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297442人。各乡镇人口(人):三河镇36875大河镇12129普安镇18322杜江镇14995中和镇10441秦州镇14315九千。07676李娇乡18345八街乡9182大禹乡10929杨府乡6519吴堡乡4299水龙乡13578唐周乡16893三洞乡16902亭牌乡66。
2003年,三都县辖10个镇,11个乡,27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0人;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占总人口的93.49%。少数民族中,水族人口20.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23%。[9]
编辑此段落
基础设施
水书摩崖石刻
经过三次修改总体建设规划,该市进行了详细规划和分期建设规划设计,县域内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环卫、绿化、通讯、教育、卫生、金融、市场等设施不断完善。全县规划面积达到10.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4.4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9万人,日流动人口达到5000人以上,形成了较为繁荣的市场贸易,初具规模。城市道路构建了“三纵四横”的主干道交通网络,即建设路、何斌东路、何斌南路、环城东路、杜江路、中山路、文化路。此外,深圳路、团结路、振兴路、民族路、商贸路、解放路、中华路、凤凰大道、马光大道等道路相继建成,总长18.7公里,硬化面积37万多平方米,硬化率达95%以上。完成人行道青石路面板铺装施工,总铺装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要街道两侧建设了绿化带,总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一街一景、特色突出”的标准,每条街道植树3000余株,全县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安装路灯800多盏,高杆灯3盏,居民小区路灯300多盏。沿街和庭院的大多数单位都安装了彩灯或霓虹灯,每晚的灯光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都柳江两岸,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修建了近5公里的防洪堤和25公里不同规格的道路排水沟,疏通了城区的排水功能,大大提高了县城抗洪能力。[10][11]
编辑此段落
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
三都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更新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资源,大力实施“科教兴县、稳定农业、强化工业、城建旅游、塑造民族文化”五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呈现出比较快的速度。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4亿元,增长10.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64.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38+0.55亿元,增长654.38+08.33%。
农村经济
薛华洞穴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着力打造立体农业产业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一年多熟制”种植模式。“竹、畜、菜、果、茶”五朵金花初具规模,农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619万元,增长5.6%;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35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9.75万吨,增长3.73%。全县大牲畜175500头,增长6.3%;大牲畜出栏2.86万头,增长8.95%;畜牧业示范点116个,其中50头以上的养殖场77个,100头以上的牛场3个,30头以上的养殖场31个。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4.6万亩,其中竹子种植1.36万亩。乡镇企业总产值4.64亿元,增长12.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6元,人均增收165元,增长9.99%。扶贫工作的实施,带动了全村24个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效开展,整合各部门和深圳市资金,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水格、水根、大白等试点村。[12]
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落实服务承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25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其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5072.8万元,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0452.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4710.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217.3万元,非国有企业3493.4万元。县规模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54.38+03546.4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87.3%。全县完成税收679.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232.7万元,非国有企业446.6万元。2006年,三都县有5家国有工业企业:县供电局、县金矿、县自来水公司、县电力公司、县植物油厂;十家大型工业企业(非公有制):瑞江木业有限公司、晋江水泥有限公司、顺源木业有限公司、向倩硅业有限公司、湖南恒通矿业有限公司三都分公司、精矿冶炼厂、鑫源铅锌选矿厂、三都硫化厂、恒通选矿厂、龙腾竹木业公司。全县形成了以电力工业、选矿冶金工业、森工和森工企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13]
编辑此段落
社会事业
教育得到加强,“两基”得到巩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辍学率0.45%。初中教育入学率为96.2%。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两术”6620例,人口自然增长率8.65‰,实现年度人口控制目标。文化广播电视健康发展,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认真开展“下乡”活动。组织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深入7个乡(镇)开展“科技、卫生、文化、法律”活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城乡联动,扎实开展“收拾残局”工作,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13]
编辑此段落
著名景点
八毛水族旅游度假村
三都县的景点主要有:百城临海风光、独柳江漂流、森林度假村、尧仁山自然保护区、步阳摩崖石刻、杜江古城遗址、清军万人坑、水族苗族歌舞、村落等。南线以民族风情为主,主要包括:水村、水端节、毛杰情歌、民族工艺品、水龙石棺墓、唐周仙人桥、中和瀑布、三孔猫石首天等奇石奇观。县内名胜古迹众多,内涵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如画。全国共有文物古迹45处,其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名胜古迹有杜江古城墙、杨府崖墓、步阳崖、九阡镇石板寨抗日遗址、角都山九阡水族起义遗址、九阡镇梅菜村、银浪石棺墓、姚人山太平天国遗址等。主要景点有尧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独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14][1]
编辑此段落
土特产品
当地特产很多,主要有木材、九千酒、九千梅、亭牌干辣椒、西乡雪梨、窝屯蜜桔、脐橙、沙田柚、秦州土布、拉兰竹沙发、五步香猪、木耳、麻笋、香菇、茶叶、花生。[1]
编辑此段落
民族习惯
毛杰东方情人节水族馆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俗。水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还有“端节”、“毛杰”等传统节日。水书被誉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民歌形式多样,有对歌、单曲、昆歌、调歌、号子等,尤其是昆歌,是美妙的民歌,结合说唱,内容丰富,音调独特,已作为一个新的体裁列入贵州曲艺苑。这里有粗犷豪放的斗狗舞、欢庆丰收的铜鼓、庄严肃穆的水族祭祀仪式、古朴典雅的“干栏”建筑、精致著名的水族传统饮食——马尾绣、剪纸、服饰和独特风味、飞瀑、唐周仙桥、“雨石”、神秘的悬崖和风草。同时,还有杜江古城墙、杨府崖墓、银浪板岩墓等古迹,极具研究开发价值。中和镇庙梁村、杜江镇八毛寨村、三洞乡班高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相继建成,接待了中外游客。[2]
水族的节日是水族的大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族把庆祝的节日称为“借端”。每年“借终”的日期都是根据水历计算的。水历以农历九月为正月,表示万物终结。海天是地支第十二位,既是岁末又是新年的开始。水族节从农历八月持续到十月,分为七批,从开始到结束持续49天。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