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学生尤其是少儿的要求更高,训练难度更大。但教师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的。一、合唱组织(一)合唱的选员、分声部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就是说要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读谱、听歌能力和基本唱功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合唱团吸收的成员应该是学习成绩优秀,声音好听,音域宽广,音色准确,听辨能力强,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变声期前的孩子一般可以大致分为男高音和男低音两部分。通常的划分方法是将高音区的孩子划分为儿童高音部分,高音区的孩子紧张吃力,低音区的孩子划分为低音部分,两部分的数量大致相等。能读谱听音的孩子,可以适当编入贝斯。(2)正确的队形编排和声部编排是合唱训练和表演的重要条件。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要排成一个小半圆(即弧形),而不是一条直线。儿童高音在左边。儿童低音线在右边,高个子站中间,矮个子站两边,第二排要比第一排高,第三排要比第二排高,以此类推,让每个演奏者都能看到指挥。二、合唱的基础训练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之前,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和声乐训练,让所有的队员都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也要注意声乐训练的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声乐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如何更好地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表达音乐作品?这是每个音乐人经常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正确的姿势是,基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声时,身体各部分必须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有利于正确发声。所以,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基础。正确的发声姿势是: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身体挺直自然,双臂自然下垂,眼睛直视,头部不要前倾或后仰,面部肌肉自然放松。针对这种情况,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声姿势,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声姿势,并通过自己的示范和正确与错误姿势的对比来解释发声姿势。所以我在学校合唱团训练的时候,一开始就讲解了正确的发声姿势。然后我就一直关注学生的发声姿势。无论我是弹琴还是指挥,只要发现学生的发声姿势不正确,我都会立刻提醒他(她)先学习他(她)错误的发声姿势,然后再给他(她)展示正确的发声姿势,让学生立刻明白我的意思,纠正自己的错误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演奏者基本可以用正确的姿势发出声音。(2)正确的口型是关键,正确的口型是声乐训练的关键。因为只有配合正确的口型,声音才圆润。所以声乐训练的关键是形成正确的口型。如何形成正确的口型?唱歌的时候要打开以下三个部位:一是上下腭同时打开。上颚向上抬起。第二,嘴巴后面张开像打哈欠。第三,嘴的外口型要“竖开”。鉴于这些,我启发学生用“咬一个苹果”来体验上颚抬起时的张开形态,用“打哈欠”来体验软腭抬起、咆哮张开的感觉。并且坚持不懈的练习,所以我总是在每次训练前一分钟左右让学生做“竖开”练习。我要求学生用双手触摸耳朵附近的下颌骨,然后练习“竖开”,体验“竖开”的练习,体验“竖开”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托住下巴,一次拉下来,体验垂直打开时软腭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给我做。尽量让每个学生放松,唱歌。这样学生基本上一张嘴就能上下张开嘴,形成正确的口型。(3)正确的气息是根本的歌唱气息,它会直接影响歌唱时的音准和音色。因此,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和控制歌唱气息的正确方法,是声乐训练达到声音统一和谐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一直把气息训练作为声乐训练的基础,放在首位。我一直注重让学生进行气息训练,保证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歌唱气息观念,初步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为进一步获得和谐统一的声音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每次训练都会抽出前两分钟进行呼吸训练。我让每个学生把手放在臀部(注意不要耸肩膀),深呼吸。我感觉到横膈膜在膨胀,这说明学生的气息已经被吸到了我要求的程度。然后继续练习吸气和呼气来巩固。试着非常深的吸气,开始唱的时候就不会抱紧胸口唱了。同学们在做气息训练的同时,我加强了巡回指导。有些初学者一开始找不到呼吸点,我就让他们摸我的腰,感受我吸气呼气的样子,然后开始自己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会怒唱。三、合唱团的工作训练(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进入合唱训练,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学生一般要先学习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部分,比较流畅,而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较差,很难学习和记忆。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很重要,孩子学习的特点是学得快,记得牢。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而学生还没有接受。合唱教学一般采用视唱练耳,即指导孩子连续读谱,要求音高和节奏准确。每次练习唱歌都要用慢一点的速度,尽量连贯完整。读谱和练唱的方式要多种多样,避免学生因枯燥乏味而产生疲劳。唱歌的时候不要急着填歌词。让学生先唱这两部分,然后练习这两部分。在分声部的练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唱出自己声音的旋律。除了音高和节奏的准确,还要注意分句的正确,气息的保持,音量的控制。然后可以跟着哼唱合唱,既可以减少填词后的音准问题,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意义和音准。在掌握了每个声部的旋律后,就会进入歌词演唱阶段。一起练习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轻声慢唱,老师在指导孩子练习唱歌的时候仔细听整个合唱效果。(2)合唱这种处理歌曲、表达内涵的艺术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时代的呼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起到鼓舞人心、团结人民、宣传群众的作用。合唱不仅以其丰富的和声使人享受到立体之美,而且表现出丰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震撼。合唱歌曲的处理是提高学生歌唱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合唱教学任务和合唱课审美教育的核心。我在处理合唱歌曲时,注重的是“声与词”的结合,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1,歌唱歌曲中“声与字”的结合,要讲究唱法,以词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讲究字正腔圆,深情直白。另外,咬字、吐字也影响声音的纯净度和歌唱的表现力。我在处理歌曲时,结合“声与词”进行教学,不仅声音优美和谐,而且歌词清晰,内容感人。比如在《让我们把双浆摇起来》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声母连接的方法进行训练,从而达到人声的音色和副歌的* * *度。从歌词的内容出发,学生在唱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咬字头,轻吐,自然,腹满尾轻,理解歌词的内涵,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整体美和热情。“声与符”的结合,可以让歌曲听起来很美,口齿清晰,充满激情。2.理解歌曲音乐的精神实质是情感艺术,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歌曲处理过程中,在理解歌曲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用真挚丰富的感情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 * *歌曲,会很好地处理歌曲的整体艺术形象。唱好每一首歌和副歌,只能用心去做,绝不能因为简单易唱就忽略了它的精神实质。只有保持其时代的真实性,重视其艺术价值,每一首歌才有生命和感染力。所以在掌握了基本的旋律之后,每一段合唱都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才能更好的表达其内容。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比合唱更细致复杂,要求更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每个声部的整齐统一是合唱整体和谐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它要求音高、节奏、唱法(呼吸、发声、咬字、连读、非连读、断奏、分句、停顿、通气等)的统一。)和音色的融合。(2)各声部在合唱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应区别对待。一般来说,要在平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主导旋律。其他辅助旋律相对较弱。但是每个声音的台词都要清晰。(3)合唱音准的技术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做到两部分相互结合时声音的和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根据调式音阶的特点和各种音程的特点进行专项练习,重点解决合唱音准中的个别难点。(4)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内容、结构特点和风格,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自觉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和表情进行演唱。比如我在教《咱们做双浆吧》这首歌的时候,就采用了“声字结合”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首歌的精神实质:这首歌写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由乔宇作词,刘驰作曲。是一首小调性质的优美抒情的两声部儿童合唱歌曲。这首歌充满了动感。当我在第二曲式的合唱团时,我让他们想象在水中用力划桨,在独木舟里航行。学生在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后,会用心去体验和演绎歌曲,更好地表达作品。无论如何,合唱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唱一个声部或一首歌,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和谐听觉,发展学生的和谐思维,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声部的旋律,只有两个声部相互理解对方的艺术要求,才能调整自己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总之,合唱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表情的演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合唱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浅谈小学二声部合唱教学:小学的音乐、歌唱教学,从中学开始就加入了二声部合唱。所谓合唱,就是多声部歌曲的每个声部都有一群人在唱。合唱歌曲的表现力比合唱歌曲丰富得多,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教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取以下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从“听”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以合唱为主。一成不变的齐声和独唱让学生逐渐感到枯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适时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给予启发性的指导,让学生比较合唱和副歌的音响效果,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比后者更丰富,声音更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例如,在教音乐教科书第六册第五课的“海鸥”时,我要求学生模仿海鸥的飞行。首先,我启发学生讨论在天空中飞行的海鸥和在海上飞行的海鸥在高度和力量上的区别。然后我让他们讨论如果两只高度不同的海鸥同时唱歌,我们该如何表现。老师总结:两组同时演唱,但保持各自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了最简单的两声部合唱教学。随着教材的深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合唱的难度,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合唱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从合唱到二声部合唱,用旋转作为过渡旋转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独唱歌曲由两组人演唱。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个旋律,这叫旋转。其特点是各声部有规律地互相模仿,即后面的声部以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面声部的旋律。比如第六册第六课的歌曲《快乐的歌》,从第二部分开始依次唱,一段一段模仿,两个声部前后呼应,呈现出孩子们一起唱的快乐场景。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的旋律,音高和节奏准确。轮唱时要注意节拍整齐,强调强拍,两部分音量要平衡,这样才能在正确唱出自己部分的同时听另一部分,避免大喊大叫,抢着打另一部分,加快速度。把握好自己的声音,保持每个声音独立清晰,不受另一个声音的干扰,为两个旋律不同的声音合唱打下了良好的歌唱基础。三、先低后高,“强化”低的部分。对于两声部合唱,学生有一个误区,认为低音部分很难唱,而高音部分就容易很多。这是因为高部发音位置较高,音色明亮;但低音位较低,音色略强。听起来低音部分容易被高音干扰,而高音部分更明显,造成学生学习两部曲的刻板印象:高音部分容易唱起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老师要让学生“先入为主”。首先,让学生第一次听模特唱歌的时候同时听两个部分;再听的时候,注意低音里的旋律。其次,学唱歌的时候,先学低声唱,等学生熟练了低声再学高音唱,然后再合成声音。尤其是起点相同,同时跳成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学生要先掌握低声部的音准,再学习高声部。比如第十册第三课《让幻想展翅飞翔》,进入两个部分时,两个部分都以同一个音“1”开始,同时跳起来。因为都是大跳(高音部分跳六度,低音部分跳四度),音准很难掌握,尤其是低音部分,很容易把“4”唱成和“6”一样的音高。学唱歌的时候,老师先指导低部的练习,掌握了这个音准之后再学高部,最后把两个部分综合起来。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下半身的歌唱热情提高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下部的“加强”并不意味着体积要超过上部。要时刻注意两部分的独立与统一,以保持两部分体积的平衡与和谐。四、听唱结合,不断提高歌唱技巧在合唱练习中,学习完每个声部的旋律后,不宜过多地练习声部,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丰富的声音中练习听和唱。当学生重点练习一个声部时,让另一个声部轻声唱出自己的声音,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获得更全面的合唱技能。为了训练学生的抗干扰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唱一部分,用钢琴伴奏另一部分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的伴奏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声部,或者老师范老师唱一个声部,用钢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让学生互相倾听,在听和唱中提高歌唱技巧。发挥二重唱优势,提高合唱技能。两声部的歌曲,每一声部由一人演唱,称为“二重唱”。二人转的形式和二人转差不多,但难度比后者大。教师要给学生个人练习的机会,让一些歌唱水平较高的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二重唱,以此带动整个二声部合唱。第六,充分利用课堂乐器,把握每个声部的旋律。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自声部的旋律,会“走调”。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利用课堂乐器帮助掌握旋律。学生有时候唱的不准,但是乐器演奏出来的旋律是准确的。在合唱前做一个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弹听的基础上进行演唱,也可以避免合唱中的“跑调”。比如第九册第六课的合唱,表现的是母亲和孩子快乐的笑声,旋律声音很少。首先,引导学生用单簧管演奏,再造简单的合奏练习,然后唱歌。这样降低了合唱的难度,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实践,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合唱技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音乐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