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阅读
故事是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孩子的课外阅读要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开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细节见原文”的欲望。比如语文课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推荐《安徒生童话精选》。学完海伦凯勒,我推荐如果你给我三天时间。科学课学完《探索宇宙》,推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道德与社会课学完《助人为乐》,推荐《雷锋的故事》;兴趣小组活动推荐《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所激发,要求借书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从问我读书转变为读书。
第二,营造阅读环境,让学生勤于阅读。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老师可以先在教室的墙上贴上享受学习、促进学习的名言,如:“书上有勤奋之路,学海无涯。”“知者不如知者,知者不如享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是药,好书能治愚”等等,让这些名言警句走进学生的心里。其次,让学生努力创造一种书桌文化,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关于阅读的格言并贴在书桌上。如“读万卷书,下笔如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写诗也能吟”“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同时还利用剪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名人读书的故事和轶事。为了感染学生,了解阅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一些身边有才华的人,打造博学的典范来感染学生。我有一个朋友是医生,本科,主任医师。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知识渊博。每当我们谈到古典文学和中外经典,他总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我也很欣赏他这个老师,可见知识是多么有魅力。老师渊博的知识,良好的素质,健全的人格,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还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心理等特点,详细了解了他们的阅读内容和范围,然后投入到阅读中,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讲一个我有意无意读过的著名故事、经典寓言、神奇神话,让自读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内心,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让它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竞争欲。我想知道老师怎么知道这么多。我知道的比老师多。有时候,我会流利地读出来,神秘地告诉学生,等你上了高中大学就知道了,以此来激发阅读期待,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总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努力做到博学多闻,博览群书,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善于阅读。
新课标提倡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可见,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更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读得更好,收获更多。阅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三法”、“三结合”。“三至三”就是古人强调的“心至、目至、口至”。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学会有效阅读。小学生不够专注。如果他们只是用眼睛看,他们很容易分心。如果在阅读过程中用笔圈、点、画、记,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果。“三法”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主要包括选择法、浏览法和精读法。“三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与听说读写训练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听写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
为了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经常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比如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引导和帮助学生展示年级内或学校范围内的好的读书笔记,供学生观察和参考。组织征文活动,对学校推荐的优秀图书开展“读书为一”征文活动,对优秀图书进行表彰奖励。组织阅读讲座,把阅读活动和演讲活动结合起来。举办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竞赛,活动课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通过回答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作者,书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警句,播放对话录音,识别作品中的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另外还有速读比赛,人物点评,经验交流。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