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中国人大槐树情怀的故事?
山西洪洞有一座大槐树寻根祖庭。元末明初,丰北、郁南战事频繁,水疫不断。我的祖先在这片千户不毛之地建立了家庭,农时耕种播种,闲暇时读书纺织,世代繁衍生息,于是我成了丰北郁南的显赫家族。但由于天灾人祸,战乱频仍,无数先人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中迁徙,或散落在星宿、沛、萧、当、鱼台、金乡、巍山,或漂泊在东北、新疆、海外。常的祖先在村子的东边。牌位竖立于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但因破损多次重修。原来的石碑楼、石桌、中国表在文革中被毁。祠堂建于清光绪县丙申春(1895),碑文“孝堂”。后来又加建了,已经有一定规模了。1942年被侵华日军破坏烧毁,导致豇豆绝收。解放后,又恢复了。此后,祖庙年年烧香。常氏族谱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第九祖创制修订的。后人对族谱进行了增补和修订,现在已经修订了十三次,导致了宗绪的覆灭。族谱采用苏式,配有先人祭文、历次族谱修订序、族歌、谱系表、谱系图、宗族分布图、人物传记。2008年更新课程时,增加了几帧人文照片。我一直很尊敬老师,也很重视教育。在过去,我对名师很熟悉。1905年,十八祖怀率先在村里修建了一座较高的小学堂,宗族子弟大多就近就读。因此,常庄村被称为丰北文化村。解放后,宗族中人才辈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法、国防、科研、金融到文教卫生,数以百计的常后裔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目前,常庄小学有两栋教学楼,包括微机室、仪器室、阅览室,24个教学班,近千名师生。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常庄村分两个自然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毗邻欢口镇,西有于风大道,南有朱桓公路,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改革开放后,村里的房子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了,家家户户丰衣足食。现在,土地流转基本完成,养鸭基地初具规模,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常的子孙们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开拓精神,正在为家乡的建设做出新的成绩。追忆过去的光辉岁月,先辈们披荆斩棘建设家园,放眼今天和谐社会的常子孙新篇章。祖先得天独厚,子孙后代不会忘记他们。收回飞越的思绪,我虔诚地站在枯萎的槐树下,耳边响起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民歌:“问我祖上何处来,山西洪洞的槐树。”我在想风:当年,一批批移民从这里聚集游行,移民的后代遍布中国,遍布中国。这明明是古槐树子孙的根,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