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考点概述
小学毕业后的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复习作为引导小学生重新学习旧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所以在具体实施之前一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总体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达到:
1,系统牢固地掌握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率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对整数、小数、分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并会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单运算,以一定的速度争取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会解简单的方程。养成自觉检查、核对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外观,牢牢掌握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的速率和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间名称的汇总和换算。
3.牢固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各种几何形状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表示法,从而能够熟练地计算所学组装形状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体积),巩固简单的绘图和测量技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统计学的初步知识,能正确绘制(一般为半独立)简单的统计表格和图表,能正确理解统计表格(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问题,能正确回答平均数问题。
5.牢牢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相关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检查、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习惯。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小学生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思考和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智力上达到了“全面发展”的水平。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可否认缺乏整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认识。因此,在这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组织学生对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总复习更为重要。
2.教材分析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根据教材的安排,复习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1)数的理解。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和比率、常用量。(2)数字的运算。包括运算的意义、估计、计算和应用、运算法则。(3)代数初级。包括用字母表示数字、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等。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理解。包括线条和角度、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观察对象。(2)图形与测量。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3)图形与变换。(4)图形和位置。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1)统计。包括去统计的过程,问一些问题,收集数据的方法,每个统计图的特点,平均数的意义等。(2)可能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相等的可能性,分数表示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解题策略进行梳理,比如列举、画、猜、试,从特例中寻找规律。
教材整体安排丰富、细致、系统,力图通过综合复习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试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毕业复习过程的安排
因为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流程和时间安排。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总复习阶段为44学时,复习流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1)数与代数(20课时)4月13-5月8日。
数字的理解(包括开头的排列)(6课时)
数字运算(7课时)
初等代数(5课时)
机动(2个课时)
(2)空间与图形(17课时)5月11-5月29日。
图形理解(6课时)
图形与测量(4课时)
图形与转换(3课时)
图形和位置(2课时)
机动(2个课时)
(3)统计与概率(5课时)6月2日至6月5日。
统计学(3课时)
可能性(2个课时)
(4)解题策略(2课时)6月8日-6月9日。
(5)6月10至6月16综合训练。
动词 (verb的缩写)战略和措施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难点、编排体系和意图,把握单元、期末、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习的安排,分块、分班复习,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力求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检查有无泄漏并填补间隙。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练习(历年统考),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6.针对“学困生”知识的匮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帮扶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7.认真上好一节课,对班级提出质量要求。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加强课堂训练。
8.教材总复习计划安排26-30学时,力争5月底至6月初完成;然后做一定量的综合练习或针对性练习。
9、每次审查一个单位,都要认真严格考核,做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及时纠正、奖励、补救,实行单位清场。
10,注意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同事之间要互相学习。
六、注意的问题
1,重视“基础”,加强沟通。
复习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做到“该知道什么,该学什么”。相关知识点需要记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如果某个知识点和其他知识有关联,引导学生去联系和交流,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多做比较,加以区分。
2.培养能力,注重“素养”。
引导学生复习时在“会”字上下功夫。如:四则运算和初等算术,画图解题,分析解决应用题等。
在实践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空间概念、灵活思维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3.开导自觉,讲究策略。
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调动学生自我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复习中去。
引导学生探索复习策略,强调复习方法和有效性。如:按知识点分类复习法、交流法、一题多思法、互助检测法等。
4.加强反馈,注意差异。
注意复习中的重点反馈信息,抓住带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加强复习。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立作业,从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让复习事半功倍。
对于有学习余力的学生,适当选择一些“拓展题”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帮助他们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达到小学数学学习最基本的目标。
5、追求效率,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在复习中,要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力求课堂高效,避免“堤内失,堤外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安心复习,实现减负提质的双赢。
6、把握大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复习的内容、过程和时间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习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度。
7.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好尖子生的保持和提高工作,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本班乃至我校学习成绩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