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设计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本文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信息创新氛围;创新能力;探索数学学习的潜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数学思维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性高、实用性强。数学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尊重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营造信息化的创新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适宜沃土。这片沃土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而要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必须营造浓厚的信息创新氛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学生数学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精神。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多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有趣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创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把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营造适合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满活力、心情愉快,在快乐的状态下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智慧打开思维之门,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观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教学为诱导思维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维激励,让学生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要学会整合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教学,改进教学过程,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用非线性结构组织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融合了多种信息,如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形象生动新颖,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脑神经等器官,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习气氛变得有趣。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让学生敢于创新,产生创新思维。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创新思维。新课标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和挑战性,内容要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网络技术具有实时高效的信息流通、异步同步传输、在线实时互动等特点,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勇于探索,自主探究,深入教材,突破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探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设计集体讨论、小组交流等内容,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并积极肯定和欣赏学生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想法,教会学生以点带面地获取知识,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精选习题,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和研究解题规律,运用不同知识,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加以总结,深挖各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满足不同题型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多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思维,进一步促进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比如通过圆周率的证明,启发学生先发现定理,使学生懂得如何用完全归纳法证明命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发现问题,尝试创新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甜蜜,进一步激发创新的动力和热情。在三角同余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纸片的折叠、比较、测量和拼写来体验同余,但由于操作不科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网络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从角和边的对等关系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设计如下:(1)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角形,用电子直尺测量其长度,用量角器测量其角度,并有统计表供学生记录运算数据;(2)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画同样的三角形和圆,体验同余;(3)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于计算机。计算机能指导学生操作和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经历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尽的追求想法和力量。“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尝过学习和工作的快乐,没有体验过克服困难的自豪……这是他的不幸”。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和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才华,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和听觉图像,使学生轻松快速地将现象形象化,感受真实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一个由图像、色彩、声音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可视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对有效信息的接受。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声、像、文、色、光、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眼、手、耳、脑多方位调动,使学生思维的训练更加灵活、全面、立体。语言信息和音乐图像营造特定情境,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因此,多媒体设计的场景,即“生活展示、实物演示、音乐对比、画面再现、参与理解、语言描述、想象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极大地开发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比如第一堂二次函数图像的教学,我们不仅用微机设计了图像,还设计了图像的动态变化来发现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使这节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猜测、归纳,在发现和创造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同时要根据时间和题目,注意多解、多变的问题,适当发展问题群,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一题多用、多联想的效果。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命题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又充分发挥数学的功能和导向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重在探究,而传统的命题结构是题目-结论。在这个模型中,结论是明确的,可以根据给定的题目,运用思维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单一的推理过程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然而,开放式问题不是。他们没有明确的结论和问题,有些需要假设条件。有些同学需要猜测命题的结论。通过这样有效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观察、猜想、想象和假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在网上查找各种开放性试题,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总结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正确的教学方法和严谨的创新思维,大胆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理念展现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民主、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在创新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