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绘画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积极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策略有很多,如实际操作、寻找规律、整理数据、列方程等。其中,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策略。它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从图形中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图能力也体现了解题能力。现在的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比较弱,解题策略比较单一。其实在很多数学问题中,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在画图的基础上找到具体的量或分数及其意义,把抽象和模糊化为直观和具体,这样题的意义和量的关系就会一目了然。因此,重视和运用作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使用绘画策略有两种情况。他们越聪明,成绩就会越好。遇到问题,他们会主动画图,帮助理解问题的意思,分析数量关系。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懒得画或者不会画,觉得怕麻烦或者无从下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作图策略,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情境,体验绘画策略的价值。

Steen说:“如果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形象,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多数学问题大多是用文字来描述的,纯文字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上简洁而枯燥,以至于经常理解不了题意。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画一幅画,借助线图或实物图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理解和明白问题的含义,拓展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绘画的需要,在自己的绘画活动中体验方法、感知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比如有8个头26条腿,还有多少只鸡和兔子?把鸡和兔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是很多同学很头疼的事情,但是使用画图策略非常容易。

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比如画图时,先引导学生把八个头都画成两条腿或四条腿,发现腿少的或多的是兔子或鸡,再依次加上。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后,便对此产生了兴趣,并陆续开始工作。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腿来快速计算出有多少只鸡或兔子。那么,依靠作图法,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假设法中用(4-2)的差来除要容易得多了:(8× 4-26) ÷ (4-2) = 3(只)。我曾经让我上二年级的儿子用画图的方式做这道题。他也很容易理解,而且他对此很感兴趣。他画得很熟练,很快就解决了。画了几次之后,他居然能意识到自己会用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