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亲爱的老师和同志们:
在充分调研、广泛动员、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过去一年开两次教育工作会议是很少见的。去年,在教师节大会上,我们发布了《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方案》,重点是如何在领导干部教育中构建责任文化体系。今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还将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所以在筹备这次会议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会上要跟大家说什么。希望这次会议能为今年的教师节大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年来,全市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艰苦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排名明显前移,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教育系统内部,整个精神面貌明显提振。前段时间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体会最深的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这是界首教育系统非常突出的问题。前段时间,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惠东书记告诉大家:“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每个人,做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初心,只是走了很久,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所以过程中多了迷茫和琐碎,少了内心的清晰和坚持。在座的各位,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你们还记得当初开始教书的初衷吗?所以,今天的演讲并不是对教育的全面总结。主要讲的是“不忘自己的主动心”,从教育的本源出发,以“跳出教育”的视角看待教育,发现、分析、解决教育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我市的教育事业走得更快、更远。
第一,客观评价,充分肯定教育者不忘初心的执着。
前段时间安排政府办调研组到教育一线调研。调研组的反馈让人感触颇深:大部分校长和一线教师自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岗位奉献精神,其中既有对龙头教育“低潮”的担忧,也有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自发探索和思考,还有对提高教师素质的积极建议。可以看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于办好我们的第一教育是执着而坚定的。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守教学岗位。今年教育局启动了最美教师评选。其实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最美老师,在我们很多老师身上都能很好的体现出“坚持”二字。其中,有一种对“三尺讲台”的坚持。比如小学附中一个单纯的女老师,在学校管理层,临近退休,却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虽然患有严重的腰椎病,经常无法应付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她还是尽力站在“三尺讲台”上;还有一种小时候热爱生活的坚持。比如李小学的一位老师,大黄筛,不仅为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缴纳学杂费,让他们重返课堂,还时刻关心和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有就是对以爱校为家的坚持。吉谷中心学校的一位老师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她习惯放学后在校园的前后院走一圈,关掉滴水的水龙头,看看每个班的门有没有锁,有没有家长没来接的孩子。这一点一滴都是校园里的坚持。
(2)坚持教学质量。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在硬件不全的情况下,仍然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如戴桥镇刘寨小学,有一天一个英语老师来到这个偏远的农村小学。老师在课堂上教英文字母的时候,给孩子们作业本让他们写,规定一个字母要写两行,但是很多孩子小声说:“老师,我想再写两行。”被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感染,支教期满后,老师毅然扎根农村,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除了课堂教学,小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二中调研时,政府办看到了老师们坚定的坚持带领队伍进行课间跑操,以及学生们在跑操时整齐的队列、强劲的步伐、高昂的冲劲。学生融入这个充满激情的群体,自然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激情。
(3)坚守教师尊严。很多教育工作者凭借对教育的责任感,坚守“三尺讲台”。他们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为了对得起自己的事业。如金寨中心校校长自掏腰包4000元,留住一名即将被高价挖走的优秀初一学生,并下大力气留住学生。这位年近500的校长感慨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在他的带动下,金寨中心学校从学校班子成员到师生,逐渐形成了“大鱼领先,小鱼跟随”。就像惠东书记说的,好学校就是好校长,一个学校校长很负责很有爱心,学校就不会差很多。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在听到这些案件的过程中都能被感染,我们的内心是温暖而坚定的。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有很多不忘初心的例子,正是你们在这繁忙工作中的坚持,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我在几次会议上告诉过你,教育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去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里和国家的检查,专家给我们的评价是能感受到从上到下昂扬的精神,尤其是教育系统。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二、清醒认识,深刻反思教育参与各方的信任缺失。
目前,我们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信任。两年来,我们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了大量努力,实施了三年推进计划,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是,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离我们办好教育的初衷还有很大差距。在调查过程中,有的老师甚至感慨“第一次教育的春天在哪里?”经过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对教育参与各方的不信任。
(一)家长不信任老师,导致缺乏敬畏之心。通过教育系统内部的调查,在社会上,通过其他渠道,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应该说是非常普遍的。曾几何时,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在学生乃至家长心中对教师是敬畏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呈现出两个极端。首先是家长“懂教育”的问题。以前小学老师大多中专毕业,中学老师大专或本科毕业,在只有初中和小学学历的家长面前代表着知识和权威。但是现在,很多父母都是“大本”,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学习能力,对教育的长期投入,让他们自己也成了“教育专家”,对教育也能说一两句。面对老师,这些家长会觉得。第二,不理解教育父母的傲慢。这部分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几乎没有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总是觉得亏欠自己的孩子,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一次责备。所以,当一些孩子给家长打电话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惩罚我了”的时候,一些学生家长往往会不分青红皂白地给老师打电话。久而久之,老师不愿意管学生,也不敢管学生。
(二)教师不信任学校团队,导致缺乏归属感。相当一部分学校和老师缺乏归属感。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消磨自己的职业意志,淡化自己的职业热情,职业倦怠逐渐成为* * *的一个标签。这种倦怠在校方的质疑中愈演愈烈。首先是质疑平台对自己的成长。十几年来,我们很少对市里的中小学队伍进行大的调整。一方面,晋升渠道有限,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团队抓管理的能力有限,往往难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对于我们这几年新招聘的青年教师,有的中心学校干脆扔到偏远教学点。没有人交流,没有人指点。面对一个班级,几个孩子,如何形成教学氛围,一些年轻教师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即使你充满热情,也会筋疲力尽。二是质疑校队素质。最近有人的评论传到我耳朵里,说我们有一些校长经常聚在一起,参加通宵扑克游戏,一夜输赢几万甚至几万块钱。且不说你对教学和管理有什么想法,我就想问问你这么多钱哪来的。如果一两个人家庭背景很强,是不是都一起做生意?有什么解释?此事不会空穴来风。今天就不启动了,会有专项整治。但既然我听得出来,在座的各位也都听说过。你在校长、管理者等教师中起到什么样的表率作用?敬业的校长永远是敬业的校长,但还是有很多校长刚刚说了素餐。
(C)教育系统不信任教育当局,导致缺乏责任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绝不会?期待移民行业?但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环境能让我在事业上安定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为教育者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没有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想轻易离开这个团队。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在优化物质和精神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许多方面履行职责仍有空缺。首先是物质环境。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教育者来说,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谈。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钱的问题。绩效工资以前是一年发一次,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调查还发现,学校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仍然心存疑虑。界首教育每年投入的资金量很大,但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用。我们需要专门听取关于这件事的报告。现在教育投入不是增加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只是希望把钱用好,给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二、职称评聘。由于晋升名额的限制,很多优秀教师没有办法评职称,或者评了几年也没有被录用。尤其是近两年,优秀的乡村教师被选拔出来,输送到城市。他们之前缺乏经验,学前教育和人社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因此,一些教师进入城市后,初中教师进入小学,职称仍需降级,有的甚至从最基层做起,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次出台了关于无学籍管理的文件,给教育部门更大的管理自主权。第三,师资培训。关于师资培训,我在2014说过,一定要保证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轮训的。骨干教师的培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借助阜阳师范学院的平台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前段时间我们也做了对接。教育局采取了多种培训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听说在师范学校的常规培训中,很多老师报名后就走了,走过场。连基本的专业培训都不参加,怎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每个人都是教育者。如果连老师都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好多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关键看他给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给他们方法。如果老师这样对待学习,他们不会培养出任何好学生。第四,学校布局。虽然我们已经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但这只是初步的均衡。国家给了我们一定的整改时间,要求我们认真整改。城市地区的非初年级仍然存在严重的大班额问题。老师们想关注每一个学生,但又无力做到。虽然农村地区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教师跨专业代课现象普遍存在。第二是精神环境。衡水中学原校长李总结出一个教育函数公式:教师的教育权力和教学效果等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乘以其教学技能和专业能力。也就是说,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本质的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但是,我们引导教师精神层面的努力几乎为零。甚至很多年了,我们连一次体检都没有组织过,更别说关心教师的精神层面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意识。
(四)社会不信任教育事业,导致荣誉感缺失。教育的社会评价无非是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教育教学质量。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在小学,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学生上课睡觉、交头接耳的现象随处可见,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四乱”问题屡禁不止,未能根治,为社会所诟病。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办过“小饭桌”,但有些老师让很多原本敬业的老师在社会的指责声中抬起了头。大家都讨论过“四乱”的问题。有人告诉我,父母有这个需求。哪个家长敢在老师面前说你老师不好?如果你想多教学生,可以自愿做,而且不收一分钱,你愿意做吗?初中阶段,好学校不多,很多家长和孩子一到五六年级就开始为选择初中发愁。初中最大的诟病就是私立学校。主管部门以没有监管手段为由,对民办学校疏于管理。私立学校很多课不开,硬件条件也不好。基本上都是“想招谁,想开除谁,想开什么班,想什么时候上课”,迎合了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分数”的心理。填鸭式教育,高中以后,老师一般都能感觉到。同时,公立初中在竞争的混乱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导致“民强公弱”的发展局面。政府每年在公立学校投入多少资源?私立学校投资多少?为什么公赛不如私赛?我们要从教育规律上认真思考。高中的时候,界首一中和界首中学现在剑拔弩张。高中均衡招生对教育长远发展的好处毋庸置疑。因为我们很多年没有比赛了,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了,泰禾正是通过比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我们的政策解读和宣传不到位,导致两校社会认可度不一致。所有的政策制定和执行都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政策制定过程远比政策本身重要。我们召开的几次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制定政策一定要广泛征求基层教师和学校的意见,大家一定要形成* * *认识,形成合力。如果一个政策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充分认可,就说明这个政策没有制定出来。所以要平衡两个学派,就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以大家接受和认可的方式推进这项工作。二是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从2014开始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家庭和社会往往把孩子教不好归咎于学校和老师,甚至有老师感叹:“老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谁来解决老师的疑惑?“在被质疑、被训斥甚至被声讨中,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被消磨殆尽。
第三,体制改革,加快重塑职业荣誉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前段时间几个调查显示,教育体制反映出体制内的问题,就像一个死结,我完全看不懂。我看到的只有抱怨,只有迷茫,却是各种教育水平低下,没有问题,没有方向,没有希望的现象。如果不跳出教育来看待教育,就会在这种怪圈中加深职业倦怠感。教育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来自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教育本身出发,尽最大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校回归学校,按照教育科学来做事;让教师回归教师,按教育规律育人,让教师重拾职业理想和尊严。
(1)优化学校布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从调查来看,调整学校布局势在必行,各个学校都基于长远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作为一个专题,安排专人,认真研究,拿出一套布局调整方案,必须摒弃今天撤一所,明天合并一所的做法,稳步有序推进。第一,要进行一线调研。我一直在和大家强调一线工作法。前线是什么?就教育而言,一线既有市属学校,也有乡镇中心学校,还有小村庄和教学点。真的要深入下去,充分论证“哪些学校调整后能有利于工作”这个核心问题。同时,要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统筹兼顾。山区教学点不合并也没办法。孩子上学要爬好几个山头,他不行。我们在这里上学能走多远?有些教学点老师比学生多,要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要兼顾实用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结合教育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特色集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进行系统思考,科学测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注意留有余地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合并,未来要优先考虑美丽乡村70多个工地。三要激发活力。在城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增量,优化布局,解决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短缺的问题。在农村,要在有条件的乡镇撤并生源较少、教师老化严重的教学点,根据需要建设具备寄宿制条件、功能完善的中心学校,集聚现有教师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拳头效应,打造区域品牌,逐步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进而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实施大学区管理。比如泰和,从去年开始,他们在全县新建了4所中心学校,把全县32所中心学校设置成8个学区。各学区在项目研究、学校管理、教研课程改革等方面融为一体,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二)改革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只有敬业的管理层是苍白的。要解决教师的困惑,首先要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教学,然后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要加快实施无学籍管理。针对教师普遍反映的岗位设置问题,在今天的会议上发布了《非学校注册管理初步意见》。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学校总数和职称总数内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促进教师编制和职称随教师流动,实现全县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然而,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意见。请教育、人社等部门尽快进一步研究落实,从根本上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二要弹性支付绩效工资。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已经研究过了,下一步就是按学期发绩效工资。要尽快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和监测体系,在绩效工资发放、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质量监测成绩突出的教师,通过“组合拳”树立明确导向,激发教师积极性。第三,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学校之间,还是老师之间,如果有不公平感,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压抑和抵触,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环境的营造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一是学校之间。两所高中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一味地说哪些学校班子成员,包括部分老师不支持这项工作,也不是说教育主管部门“捧一捧二”,就是不要带情绪。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在推进的过程中,出于公共利益、大局和长远考虑去做。最近在研究今年如何平衡,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公平。两个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跳出矛盾来看矛盾,解决问题。这件事不是僵局,一定要分析透彻,分析到位。第二,学校内部。学校的公平体现在用人、制定政策、评先评优、评职称,也体现在学生管理等方面。只有每个老师都能感受到公平,我们整个教育体系才能和谐,我们的老师才能静下心来专心教学;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孩子才能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一句表扬就能改变很多。
(3)回归教育本源,重拾教师职业身份。教师的职业认同来源于社会,也来源于教师自身。当然,与此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是社会氛围。要引导群众以正确的视角看待教育,广泛宣传学校软硬件的变化,宣传名师、名校长、最美教师等正面形象的典型事迹,改善学校和教师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投入教育,通过电视、微信、老师谈心、安排小节目等形式,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成长;要引导社会以正确的立场参与教育,从教育本身做起,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尽最大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条件。二是政府指导层面。陆游在教儿子写诗的经验时说:“要学诗,就要在诗外下功夫。”。意思是,要写好一首诗,只知道诗歌写作的格式和技巧是不够的。你必须努力积累经验。同样,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直奔主题,肉搏战,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师资培训,但效果并不好;每年都组织高考,精心制定备考策略,但高考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毛泽东同志说,人要有点精神。他始终相信精神会转变成物质,而一旦转变成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单位,其职能是育人。要有大的发展,首先要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调动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和内驱力。这就需要我们给予教师精神上的奖励,比如欣赏、肯定、荣誉、事业等。,给予教师更高层次的尊重,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是教师本身的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当你走上讲台,学生们看得一清二楚,你的样子,你的谈吐,你的气质,你的境界是什么,对你来说,教书是事业还是事业,你做这件事是责任还是兴趣,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如果他觉得你的老师诚实高尚,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他就会佩服你。同理,你说出来,他也会愿意听。你说出来,他就愿意学了。这样他才能有强大的教育力。我在党校的报告里讲了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最终关心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抢不走的好事业。他们的职位或收入有多高并不重要。我们对在座所有老师的终极关怀是什么?老师什么时候最自豪?就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回来看望老师;走在街上,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可以主动来找你,聊聊孩子的发展和学习。这是我们的荣誉感,是其他职业的老师体会不到的。
最后,我想给你两个字: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以平静的心态认识道路;坚持初心,勇往直前。让我们一起为界首的教育,为孩子们的明天而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