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包括音乐、绘画在内的综合艺术。它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特殊的审美功能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积极倡导“美”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飞鸟高,孤云独去闲。相见不倦,唯敬亭山。”诗中第二、三、四句的“闲”、“累”、“山”押韵,充分展现了语言音韵之美。诗中的几个人物描写了“鸟儿飞走”、“孤云”和“面朝大山”的几幅画面,使诗人当时的孤独形象跃然纸上。

古诗语言简洁生动,常用夸张、比喻、象征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比如《睡在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人。”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将楼高形容为“百尺高”,“伸手可及星辰”。他还用“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人”写出了夜的寂静。再如《望洞庭湖》:“湖光月色,池面无风镜。遥望洞庭湖,银盘中有青螺。”放眼望去,诗人把美丽的洞庭湖比作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一个“银盘”,把俊山比作一只“绿蜗牛”。

这些诗读起来很美,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些优美的古诗词时,要让学生在析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之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加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探索诗词中的语言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及时选词造句的能力。

二、感受古诗词之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时说:“诗有韵味者,有画面;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和画是有相通之处的。

诗是充满诗意的,诗离不开画,画可以赋予诗。诗画之所以可以相通,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审美特征。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是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比如《渔歌行》这首词,是张写的,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很有诗意。早春时节,远山刚刚披上一层小小的绿色。稻田里飞来的白鹭在山前盘旋。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的碧波上。淡黄色的鳜鱼有时会跳出水面。渔夫戴着蓝色的帽子,披着草绿色的蓑衣,停在春波上。颜色多鲜艳,画面多清新。但有心的作者却为它捕捉到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文字生动,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无忧无虑的生活情趣。

在学习这个词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学生开始画后,我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含义,使诗在学生面前立体而鲜活,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极大地丰富了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画面中的美,并用诗来确认,从而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的美,更好地帮助学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诗中生动、静态、动态的画面之美。

三、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除了形象生动,还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美。所谓意境,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歌反映生活,通过意境表达感情。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上,使自然之物仿佛也有了人情味,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奇妙境界,即“诗画”之美。诗歌的艺术美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气势磅礴,华丽纤细;有的是伤心难过;有的胆大心细,心胸宽广;有的含蓄优雅,场景万千。一首诗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事物,它还包含情感。

让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观看插画。装饰性插图要细致全面,既要局部仔细观察,又要整体观看,做到点面结合。如诗歌《看见》中的插图,既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牧童,又要让他们感知画面中的整体环境,从而初步感知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早晨,一个牧童骑着一头黄牛走进一片茂密的森林。他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一顶帽子,他正看着柳枝上的一只蝉。此外,还要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穿文入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受,进而体会诗的艺术美。比如《走在山中》这首诗里有这样一幅画面:一条曲径直通深山,云雾缭绕的深林里有几家人家。秋天充满了人们的想象。伴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学生们低吟吟唱,进入了杜牧笔下的美妙意境...从动人的画面和爱的音乐中,学生们想象、品味和感受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让他们看到景物、事物、人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

第四,发掘古诗词的内在美。

古代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感悟和理想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或给人以启发或启迪,所以他们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陆游的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酒酒,好年景留足鸡豚。山河无道疑,黑暗中又有一村。”美景难写,写风景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形容陷入困境,看似无望,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新的机会出现,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

再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看起来是山脊边上的一座山峰,高低不一。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这座山上。“表面上写的是庐山,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全面地观察和理解一切事物,而不局限于某一个角落的看法,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根据这些古诗词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在美,我们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艺术趣味,让学生在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中体会古诗词的内在美。此外,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诗中道理的理解,并应用于生活中。在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名句。昨晚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法。爸爸过来给了我一些建议。我很快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真是‘疑无路,明里又有村’!“教题《西林壁》时,要强调“横”、“侧”、“远”、“近”、“高”、“低”等词,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是在仔细观察和欣赏每一个地方。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是在变化的,看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所以诗人说“不知庐山真面目”。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比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看结果是不一样的。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品味语言之美,感受画面之美,领悟意境之美,探索古诗词的内在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让古诗词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接受一次深刻全面的审美教育,让古典文学的精华融入他们生活中的血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