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对自然数的理解用到了哪些模型,并说明每个模型的价值。

现实世界有很多问题,它的机制比较简单。我们可以用静态的、线性的或逻辑的方法建立模型,用初等数学方法求解,我们称之为初等数学模型。

1.模型思维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结构。广义的数学概念、定理、定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图表、程序都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思维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此它与符号思维有很多共同点,具有同样的普遍意义。

2.模型思维的意义。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世界中的一些信息进行简化,通过推理和运算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测试结果是正确的,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如前所述,数学模型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模型思维在数学思维方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领域也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3.模型思想的具体应用。

数学的发现和发展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模型其实是后来才产生和发展的。比如自然数系统1,2,3,…就是描述离散量的数学模型。2000多年前,古人用公式计算土地面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他们都是利用各种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就小学数学的应用来说,大部分都是古代初等数学的简单应用。也许在数学家眼里,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数学模型。但是,小学数学的应用虽然简单,但对于现实生活和进一步学习还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主要介绍自然数的分析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举一反三,拓宽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鸽子笼原理:

鸽笼原理也叫鸽笼原理。如果把n个苹果放进x个抽屉,那么一个抽屉里至少要有两个苹果。

“平价”法:

所谓“奇偶校验”,是指如果两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就说它们具有相同的奇偶性;如果一个数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就说它有相反的奇偶性。在组合问题中,经常用“奇偶性”来考虑配对问题。

自然数的因子数与监狱官问题;

设d为自然数n的因子个数,那么d中有的是奇数,有的是偶数,如下表所示:

n

1

2

10

11

12

13

14

15

16

名词

1

2

2

2

2

2

2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当且仅当n是完全平方数,d是奇数;这是因为n的因子成对出现。只有当n是完全平方数时,才会有D的情况,D会是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