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师怎么称呼自己的学生?

古代老师一般称学生为弟子和门生。如宋欧阳修《后汉孔周碑铭》:“其亲师为弟子,其相师为门生。”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接受老师的教育,然后才能成功。对于老师来说,学生就是徒弟。

扩展数据:

古代的师生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视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春秋时期孔丘与弟子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模式。他热爱学生,能言善辩,孜孜不倦地教导他人;学生们尊敬和钦佩他,彼此亲近。

战国时荀况用“青,取之于蓝;比蓝色更蓝;冰,水为之,但比水更冷”,意思是学生可以后来居上,超越老师。"唐代韩愈说,"师为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他还说:“弟子不必次于老师,老师也不必优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短,老师有什么。"

上述传统只是少数教育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个侧面。

封建社会的师生主导关系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

比如《尚书》记载的“溥佐教刑”和薛稷的“夏初二事,收其威”就表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体罚。老师被列入“天、地、君、父母、老师”的序列,学生只能毕恭毕敬地服从,不能过问。

西欧中世纪,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稍有违反就会被老师处罚。这种人身依附,靠棍棒维持学校纪律,压制学生身心发展,是封建社会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