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正逐渐走向教学前沿。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实施了“目标”教学法,以目标教学引领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简单说一下教学中的收获和困惑。
第一,课程改革的收获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实施了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们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开发者。课程改革促进和推动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的实施中,我常常有一种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感觉。
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工匠,只是用别人设计的方案来达到别人设计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被动的执行者,很少是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谈不上教学问题的自觉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随着新旧观念的不断碰撞,我们的数学教师踏上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征程。一个个问题和需求,激发了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写作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我们学校经常组织课改示范班,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自觉学习新思想,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维也逐渐增多,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课本的思想。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教师成为研究者和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课程改革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不再是老师告诉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世界。课堂教学亮点: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的三种良好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的一切尝试和创造欲望。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和关怀,还要耐心细致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机会和保障。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运用竞争策略,营造鼓舞人心的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用图片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给他们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如将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让学生置身于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努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三)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来获取数学知识,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打开学生的眼界,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打开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把数学知识放在童话和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和喜欢的情境中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打开学生的思维,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题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生命力;放开学生的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孩子的思维离不开行动,行动是智力的源泉。通过“画、分、围、折、拼”的实践活动,了解矩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打开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在课改中为实施课程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尽可能充分地发展数学。长期的课程改革表明,孩子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也逐渐实现了。
1,学生乐于学习,热爱学习,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享受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内心。教学中精美的教具和学习工具、生动的图片、讲故事、猜谜语、小组答题、小组竞赛等,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投入,让学生在获得积极、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展示和培养他们的各种才能。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是快乐和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数学。有趣、现实、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上课时,经常有同学打断老师,站起来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要问”“老师,我可以再补充两点……”答案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优化的,学生的思路是逐渐拓宽的,解决问题的创新也是不断涌现的。数学课堂往往成为学生“答辨”的场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思考价值高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的合理回答,都让我们对现在的孩子的能力和潜力印象深刻。
3.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数学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各个领域设计的场景,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在课堂上,在家里,在校园里,在大街上,都能找到所学。比如“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字、形状、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等数学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获得成功的经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来教学:老师一定不要讲学生能理解的,学生通过小组研究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由学生来讨论,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渐学会学会学习。教学设计注重人的发展,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好素材,为合作学习提供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许多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吸收同龄人的经验,从而形成了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与协作。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和竞争统一起来,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在教学中注意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个别学生知识不扎实之间的矛盾。新教材呈现的信息是多样的、选择性的,解题策略是多样的,强调多层次、多角度、综合思考,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这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却未必掌握一种方法。久而久之,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但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较少,导致学生速度慢、容易出错、计算能力弱的问题。
3.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难以安排和跨越,超出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比如第二册《估、量、量》中的M、cm,对学生来说很抽象,要求太多。如元、角、分的理解,24小时计时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在课堂上很难掌握。
4.教学班级较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应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但如果有限的40分钟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去合作和讨论,又与课堂进度相冲突,如何把握“时间”的度?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4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4篇
5.课堂活动和教学工具的缺乏。在我们农村,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电脑,但是每个班用电脑上数学课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去实践和操作,因此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虽然有些教具可以由学生自己制作,但是有些教具很难自己制作或者自制的教具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6.我校“目标”教学模式在部分课堂上不适用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整个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是一个模式,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大三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合这种模式。有榜样可循固然好,但如何在课堂上遵循榜样仍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对正在全国铺开的新课改的亲身体会,我会更加努力的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体验二: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现在和未来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上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变过去的沉默为畅所欲言,变静止为自由活动,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探究。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掌握知识。这在我们的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反映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科书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就是有效地学习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我个人认为,要理解教材,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这个学年要给学生什么知识,知道每个知识点和之前知识点的关系。同时要理解教材的意图。课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代替教。教师不能认为教材的再生产就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通过再加工进行再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知识的传授更大程度上伴随着态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第二,用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缓慢排队等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心理感受只能用“焦虑、无聊、压抑”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老师往往更愿意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期待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所以在突破困难时总是唠叨,在练习中总是愿意等最慢的学生做完题目,哪怕放慢上课的节奏,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才是扼杀学生学习热情的症结所在。美国灵感策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Inspiration Strategy)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个课堂上以快节奏的方式解释教学内容时,学生通常会更投入。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快节奏的方式保持一定程度的学生参与。当我们感觉到学生的参与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的时候,就应该尽快把课程推下去,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在不断前进,总觉得有事情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的讲解,问题的解释和学生的练习,回答和写作,只要有一半左右的学生理解和完成,就会发生变化。即使对于反应相对迟钝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放慢脚步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龄人的热情去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步伐。
第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知道,只有“师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会对老师的课更有利。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师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会积极探索知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开始。
从了解学生入手备课,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教材的创造性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学难点的有效解决。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4篇小学数学课改心得4篇文章来自/article/1428 541090587 . 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中。
基于知识的知识同化和适应过程。在教学前摸清学生,根据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来构建和重组知识结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学生,你必须与他们建立互动关系。通过笔者的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状态下的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是在和他聊天,所以很放松,很容易畅所欲言,也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保留,那在家里一定是赤裸裸的公开。所以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老师、孩子、家长之间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听这个行为,就是让学习成为学习最重要的行为。擅长学习的学生通常擅长听力。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把“生动发言的课堂”变成“专注互听的课堂”。只有在“倾听课堂”中,各种思想和情感才能通过言语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在说话之前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要去听学生演讲的内容,而要去听他们演讲中所包含的感情和思想,这是和他们的灵魂伴侣。
听学生演讲就像和学生一起打棒球投球练习。准确接住学生投出的球。即使扔球的学生什么都没对你说,他也是心情愉快的。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善于接住学生投出的每一种球,尤其是学生投得不好或没接住的球,这也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和动作。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什么、体验什么,成为课堂评价的重点。当学生思维没有理顺,犯了错误,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马上批评,也不要急着说答案。给他们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机整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但最关键的还是老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勇于实践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每一堂数学课。
体验三:
教师真正的能力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并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就会加强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喜欢数学。
经过几年的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只有重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实际生活,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升华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第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有几个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自己说,老师不引导;学生可以自学,老师不教。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方法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学。比如高二乘除法的计算,学生熟悉有意义的实际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他们互相交流寻找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老师再进行指导。这样,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这反过来激励他们投身于新的学习生活。
第二,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老师总是给人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给学生没完没了的习题和单调的公式定理,老师的工作只是抄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开阔视野,深入挖掘教材,同时,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老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钟表,丰富对钟表的理解;有的老师带领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老师延伸钟表知识,珍惜时间,教育学生思想习惯。除了改进教学形式,数学老师也在不断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以前数学老师教学权威,把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脑子里。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在小组合作讨论中与学生平等对话。比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简单地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对方程的知识有一个需求,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独立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的数学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而是有用的数学和有趣的数字。
三、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 * *共同发展,相互交流的活动。但是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态度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并不是一套教材提供的所有材料都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个性,不能一刀切。有必要创造一种促进每个学生快速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为了克服以往计算教学中单一算法的弊端而提出的。比如某个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个题目只要求口算。甚至口算也往往只有一个思路(当然学生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很容易忽略个体差异,抑制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很多题目可以有多个算法。
要明确“算法多样化”和“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针对个人的,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当遇到同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有多种想法和解决方法,以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性”是面向群体的。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自己喜欢或者最能理解的算法,同时在群体多元化的情况下,通过交流和评价,学习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说几种算法,否则只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伴随着课改的路上,我知道任重道远,但教改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改造了我们,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带领我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总之,在数学课堂上,我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想,表达情感,表明观点,表达欲望,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体验四: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4、学习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让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首先,将“准备教材”改为“准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讨论学生如何学习,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应该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做作业。要考虑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一个教师教学的水平,不仅仅是他传授知识的水平,更是他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
第二,变“教案”为“生成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比预定的、计划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直接生成因素,展现灵活的教学机智,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为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建立起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相互学习,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把握教学机会的意识,必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充满活力,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第三,变“权威教学”为“* * *讨论”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的转变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承、管教和教育,更多的是鼓励、帮助和建议;师生关系不再以知识传递为基础,而是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
第四,变“老师说”为“学生多说”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断,从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并将这一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发言。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话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说话的质量,所以坚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习题卷子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和说话,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