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存在哪几种常见的师生冲突?
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缺乏礼貌和对老师的尊重。
有老师说我试图给学生高待遇,有时甚至自己掏钱额外补贴,但一旦停止给,学生就不干了。
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在得寸进尺。
也有老师说,凭良心上课,努力做一个有良心的老师。
有老师说,上课看到学生的眼神,就没想过激情和热情。
一个老师说,我早就看穿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效果。
一个老师说,我对学生这么真诚,怎么一点不高兴就翻脸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这样?
一个老师说我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却没有任何进步,甚至不听,我很气馁。
还有老师提醒:不要在学生身上掺杂感情因素,否则你会后悔的。
一个导师提醒我,导师只负责学生的学业,其他的就别管了。
… …
同样,学生也有很多辛酸和抱怨。
有同学说导师几乎不管他们的研究,除了催成果,就是催论文。
有同学说几乎没见过导师,也没和导师交流过。
有同学说导师没什么指导水平,就是喜欢指手画脚。
有同学说,导师从来不管我们死活,导师是承包人,是监工。
有的同学说,学了几年,什么都没学到,也没什么技能。
有同学说,读了几年研究生,对科研一点兴趣都没有,早点毕业就放心了。
有同学说我看透了,混导师混学生太多了。
….….
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对导师的理念和观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无疑对导师的很多行为和观念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面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导师应该怎么做呢?导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那么如何调整自己呢?
受挫?
无聊?
抱怨?
虐?
放他走?
大部分导师都不会这么做。
基本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职业底线还是有的。
这些规则仍然必须执行。
如果你应该唠叨,你应该唠叨。
除了该说的和该做的,有的同学还要多说。对于有的同学,少说。对于有些同学,你什么都不用说。
针对现在学生的一些现象,有些导师有一些疑惑,不理解,甚至有些委屈,往往是因为导师没有认真观察和思考学生的变化。基本的问题很好理解,但是问终极原因真的很难,最后还是涉及到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
我渐渐明白了学生们的心思。
所以,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会有很多理由和解释。有的是理由,有的是借口,有的是狡辩。很多时候,学生的理由是自嘲,或者是推卸。有些我相信,有些我犹豫,有些我不说,有些我窃笑。毕竟他们还年轻。所以会有一些提醒、警告、建议、通知甚至规定。
我看过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世故、善于演戏、懂得合作、更善于利用制度来达到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权,比一般贪官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系正在培养大量这样的“毒罂粟”。读书,我也有同感,不禁心酸。
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听钱教授讲解“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举了个例子。他说:比如有的同学上课很专心,会说:“钱教授,你的课真好。”好在哪里都能说到点子上。然后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第四天,他说,我想去美国留学,希望你能写封推荐信。我高兴地写下了它。第二天,人们消失了...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只是一个方面。导师是知道的。他该怎么办?很多时候都没有答案。按照传统思维,往往适得其反,最终令人失望。
有的导师看到学生连实验室卫生的基本意识都没有,连自己办公室的打扫都不愿意做。他们几乎不参与公益活动,没有合作意识、互助意识、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我行我素,“我”是一切行动的核心。看到这些现象,导师很着急,大声指责:“不扫一屋,怎么扫天下?”。
在不正常的环境中,很难建立正常的秩序。
但是,没有正常的规范和原则,事情只会变得更糟,不可收拾。
我们今天社会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朝着这个方向逐渐实现的。在许多方面,我们摧毁了长城。非正常教育的恶果,最终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是为学生的培养买单的家长,是社会。
导师吸引了优秀的学生。
学生呼唤有能力的导师。
一对在教学中互相学习的情侣,真的成了敌人吗?
周五最后一次小组会,我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动情的话。
我们崇尚快乐的生活,宽容的环境,友好的氛围,自由的探索,自律,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宽容的环境对每个人都造成了伤害,快乐生活的理念让每个人都荒废了学业。几年后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开心,导师不开心。
如果想走科研之路,还是建议你充分利用课题组、实验室、研究所、科学院的条件,尽量主动多做实验,多做有质量有档次的实验,做重要的题,出点好成绩,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不想走学术路的同学,就按照培养计划,一步一步完成计划,学点真知识,掌握点真技能,开开心心,圆满毕业,追求新生活。
前几天在山东大学招生宣传的时候,我说我们的培养理念是:
研究生应该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学业有成。
无论是学生还是导师,恪守职责是第一要求。上进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一种应该有的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你会主动,你会有兴奋感,你不会功利。只有有上进心的学生才能做严谨的实验,写出严谨的文章,珍惜自己的机会和时间,导师才能花时间和精力培养研究生,实践教学相长。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