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元宵节作文
初三元宵节作文1
“东风夜千树,吹落。星辰如雨,宝马雕车满香。玉壶转明,鱼龙舞通宵。”这是辛弃疾的诗,描写的是唐朝正月十五晚上的热闹景象。还有一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个村庄,那里的鸟和动物经常来吃人。人们不想让这些鸟兽吃掉他们,所以他们开始狩猎。
一天,一只神鸟迷了路,飞到了村子里。一个人看见了,于是他用箭射死了那只鸟。天帝知道后,勃然大怒,说要把村子烧了。仙女听到后,通知了全村的人。凡人中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要挂灯笼,点灯。这一招果然奏效,村子活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元宵节。事实上,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汉朝皇帝信仰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在正月十五挂灯笼看舍利子。汉朝的皇帝们也在正月十五在皇宫里供奉舍利子,并用灯笼装饰自己。年复一年形成习惯,流传到民间,正月十五过元宵节。
唐朝的上元节很热闹。到了宋代,十五之后,有了秧歌、踩高跷、猜灯迷、吃元宵、划船、舞龙、舞狮等活动。明朝是最长的朝代,正月十五,元宵节持续十天。在民间,元宵节有许多习俗,如放鬼灯、滚冰、抓脸等。在东北,在南方偷菜!元宵节也是中国的一个狂欢节和情人节。这时,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皇帝百姓,人们都到有灯笼的地方去观赏,这是男女老少团聚的好日子。有诗为证:“去年元宵节,花市灯火如昼,柳梢月上,人约黄昏后。
今年初夜,月明灯还在,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可见元宵节是热闹而有情的。
初三元宵节作文
昨天,正月十五,我们去镇海凑热闹。在嫂子家吃完饭,刚好6点多,我匆匆出门。出小区大门的路上看到很多忙碌的交警。让我们实行交通管制。预计何时何地燃放烟花,先去公园赏灯。“哇!”女儿刚到公园门口就忍不住感慨。的确,现在我们很少出门在外,很难看到如此美丽的灯光秀。光门太壮观了,里面的光景绝对精彩。人比灯更壮观。不幸的是,我忘带相机了。
陪女儿走过灯展,不禁想起“去年元宵节,花市亮如白昼”这句诗。月亮升到柳树上,黄昏时他和我幽会。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月光和灯光还是和去年一样。去年未见,泪湿春衫袖。”我读书的时候很喜欢这首诗。虽然是一首很伤感的诗,但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尽管有专制封建的压制,还是那么美好。昨晚,我打电话给我丈夫说:“如果你和我们一起欣赏灯笼,灯展和烟花会更漂亮。”开着玩笑,老公大声笑了。
我女儿的舅舅甚至夸张地给不在的同事打电话催他嘘,说风景美远胜很多景点,可以和哈尔滨的‘冰雕’相提并论,让人想来。将近7点的时候,我打算去姜妍路看烟花,而我女儿被公园对面舞台上的表演吸引住了。那是“五个女生过生日”,场面很热闹。女儿很着迷,却不肯离开。“因为我真的很喜欢看这个节目。他们穿得很漂亮。”呵呵,我这么痴迷是因为我被打扮吸引了。
我们还在车里。外面已经开始燃放烟花,汽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交警不停的鸣笛,挥手,然后选了个合适的位置,下车看个正着。美丽的烟花持续了40分钟,形状各异,色彩艳丽,两个孩子都忍不住鼓掌。空中的烟火很美,停留时感叹太短。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瞬间的?美好的事物能够永存的栖息地,只能在我们心中。
愿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过上好日子!
初三关于元宵节的作文3
月光像大地上的流水,周围似乎也有一股流水在流淌...一个饺子,一盏龙灯,一阵鞭炮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天黑了,皎洁的月光照在饺子上,使它们晶莹剔透。吃一个,甜心。
锣鼓喧天,一抬头,远远的就看到两条龙冲向神龙大酒店。我抬头一看,哇!好两条大龙。龙头巨大雄伟,龙须飘飘。怒火中烧真的感觉像条“龙”。两条龙都有20多米长,舞龙的大叔都很壮。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黑色的居多。他们高举龙竿,欢快地起舞,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随着密集的鞭炮声和有节奏的鼓声,两条龙在上下飞舞,瞬息万变,时而“一蜻蜓点水”,时而“一金龙打下玉柱”,时而“双龙许愿”。这时,只听到几声闷响。街上到处是烟花爆竹,两条龙在万点火花中金光闪闪,就像在太阳的光辉中在云海中游泳,翻江倒海,活灵活现。不一会儿,两条龙一起跳起,旋转着,摇着尾巴,在鞭炮声中祝大家新年快乐。
突然听到几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了几个亮点,紧接着无数的“小蝌蚪”一起飞上了天空。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声巨响。五颜六色的烟花一次次划破宁静的夜空,顿时天如白昼,烟花一点一点散开,像闪亮的星星。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接,我也情不自禁地说:“到我这里来,我们一起玩吧。”多么美丽的烟花让我不知所措。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人们和我一样,久久不愿离去。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初三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
将糯米粉揉成面团,揉成丸子。这是什么?汤圆?不要!这是元宵!
3月6日下午,我们班举行了灯会。虽然元宵节已过,但我们依然兴致勃勃。
“丁铃铃!”一声上课铃响,让我们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两眼放光,都准备大显身手了。老师来了,她把我们带的糯米粉倒进一个大盆里,加水,和面。老师把面团做好以后,给我们每个小组一个大面团,我们开始做元宵吧。看着面团,我忍不住“哼”了两声,心想:真是小菜一碟,肯定能赢我!想着想着,我挽起袖子,捏了一个小面团,放在手心里揉了揉。不一会儿,我把面团揉成一个圆球,用手合在一起,稍微用力一压,圆球就变成了圆饼。然后我把它揉成一个碗,里面填满馅儿,揉口,最后软成原来的球,就大功告成了!
这第一次灯会很成功,让我有点忘乎所以。我做第二个元宵的时候,是根据我的经验做的。没想到,陷阱太多了,当时没发现。“啊!”我大叫。最后一步,我一揉,馅料居然“跑出来了”,搞得我元宵节“蓬头垢面”。都是我的小骄傲毁了一个元宵节!
我吸取了上次元宵的教训,后来做的元宵也越来越“元宵化”。
经过一节课的不断努力,我们终于吃到了自己的元宵。看着“白胖”元宵,我有点舍不得!最终,我选择了吃!用勺子舀起一个元宵,放进嘴里。嚼完后,我忍不住扬起嘴角说:“真好吃!”真的很好吃,真的很甜,甜到我心里!
是啊,自己做的元宵怎么会不好吃呢?怎么会不甜呢?
初三关于元宵节的作文5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正月十五,楚昭王过长江,看见江面上有漂浮物,是外白内红的甜食。楚昭王问孔子,孔子说“这浮萍果也是主复兴之兆。”从此,吃元宵成了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宵本来叫汤圆。汉武帝时,有个宫女叫元宵,很会做汤圆。从此,天下以此宫女命名。
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候元宵叫“浮饺”、“水饺”、“乳糖饺”、“糖饺”。据《平远续》、《广济四岁》、《大明颂》等史料记载,元宵作为庆祝元宵节的应时食品,始于宋代。因为元宵节一定要吃“紫苑”,所以人们用元宵来命名。
元宵是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和春节烹制和食用的一种食物。以前有各种各样的叫法,蚕茧、粉果、元宝、汤饼、圆角等。,明朝永乐年间正式命名为元宵。
吃元宵的习俗起源于何时何地,人们众说纷纭。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料为主。一般流程是拌馅,搅拌均匀,摊成大圆片,冷却后切成比乒乓球还小的立方体。然后把馅料放进像大筛子一样的机器里,倒上米粉,“筛”一下。随着馅料相互碰撞,变成球形,糯米也粘在馅料表面,形成元宵。
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分为实心和馅的两种。有带馅的甜的和咸的。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坚果、芝麻、杏仁、银杏、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皮。用芥末、洋葱、大蒜、韭菜和生姜做的元宵被称为“五味元宵”,意思是努力工作,长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