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徐本禹的全部信息?
我的名字是徐本禹。我今年22岁。我来自党员。我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我爸爸是小学老师。18岁开始教书。父亲教了一辈子书,工资从十元涨到270元。去年父亲成了正式教师,底薪800元,是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妈没学历,在家务农。我妈妈身体不好,经常头疼。但是我妈妈勤劳善良。我妈是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经常从家里拿出东西来帮助那些比较穷的家庭。我们还和一个快60岁的叔叔住在一起,他叔叔终身未婚。(我来了之后最关心我的就是我妈和叔叔了。)虽然我们家在山东,在东部,但我家还是住在土房里。走进我们村,一眼就能看出最短的房子是我们的。
我妈经常说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我们家没钱吃饭,我妈却去邻居家借钱买菜!虽然家里条件还是很差,但是比以前好多了。每当妈妈说一次这句话,就更加深刻地刻在我的心里。妈妈的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也许你提供的帮助对自己来说微不足道,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就像他们口中的衣服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
从65438到0999,顺利通过高考,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与商务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不甘心。我踏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门,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没有抱怨。入学后不久,我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我将从零开始,四年后我将走出华中农业大学!”当其他同学还在抱怨的时候,我已经融入了大学生活。
1999秋冬之交,天气已经冷了。同学胡源的父母来学校看望胡源的时候,叔叔阿姨看我只穿了一套军训服,怕我冻着,就把胡源的两件衣服给了我,对我说:“天冷,别冻着。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跟叔叔阿姨说。”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远离亲人,第一次得到外地好心人的帮助,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也许是第一次交织了太多的东西,让我至今无法忘记。那时候我就知道,无论我说什么都是无力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传递我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那些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
开学不久,我参加了我们学校安排的第一次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安排我打扫二楼五栋一楼走廊一个月。学校后勤处给我寄了50元钱,从我的第一份勤工俭学——我的劳动所得中拿到这笔钱,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当时我拿出7块钱,买了2斤瓜子。钱发下来不久,我们学校经贸学院就组织了一次向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活动。我把勤工俭学剩下的43元钱捐给了山东费县一个叫孙珊珊的小姐姐。钱捐了之后,我特别开心。毕竟我用自己的劳动收入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大学期间我没有主动向学校申请补助,但是学院的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让我写申请。记得2000年春天,学校给我发春季补助,班长让我写申请,我拒绝了。后来医院后勤处报了我的名,我拿到了400元的补助。后来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为绿色希望工程捐款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当时我毫不犹豫地从特困补助中拿出200元钱捐了出去。还捐了100给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在聊城师范大学读书。她的家庭条件比我们差。她上大学的时候,弟弟妹妹们都在读高中。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上大学的时候,她帮老师看孩子,打扫办公室,以此谋生。她主修计算机科学。我在附言里给她写道:“用电脑上这100元!”
大学第一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1400元的奖学金和贫困生自强奖。
大学第二年可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好事坏事都发生在我身上。通过选举,我成了班长。同时,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我成为了经贸学院机房的一名管理员。当时我想当管理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学计算机。渐渐地,我迷上了电脑。我经常下课后没吃饭就跑到电脑室。当然,我不是玩游戏,而是学习。就这样,我给班级的时间少了很多,班级慢慢失去了凝聚力。很多同学对我有意见,我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也许我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当时我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因为党支部已经把我列为发展对象。下班后,党员找我谈了一次又一次,让我总结原因。我知道我力所不及。2002年4月17日,当党支部经过讨论决定让我成为中国党员时,我流下了愧疚的眼泪。我说:“对不起,我曾经信任过我的班级。我没有很好的完成班级教给我的任务。”如果党支部能批准我成为预备党员,我会尽力帮助我的班级和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向优秀党员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党员!"
可能有些人不会相信。我是党校的学生。我考了两次,党支部讨论了三次才通过。第一次上党校,我心里想:上党校不是走个形式,不准备复习就考过了。我在党校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在下面学英语。我没有准备考试。结果全院100多党校学员只有两个没通过党校考试,其中一个就是我。我当时觉得好惭愧!我久久不能振作起来。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多容易,都要认真准备,不能马虎!
2001年3月,我有幸成为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的嘉宾,为绿色希望工程捐款。节目录制时,两位主持人,其中一位是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许戈辉,了解了我的家庭,许戈辉给了我一个信封。我估计里面有钱,我说我不要。田野和许戈辉对我说:“就当这钱是你哥哥姐姐送你的礼物吧!”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打开它,发现里面有500元钱。在公交车上,我说不出当时的感受。我给了社会那么少,社会却给了我那么多!返校后,我把200元钱捐给了我们班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100元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景宇春同学,100元捐给了湖北沙市的一个孤儿。她叫许。她获得了中国十大春蕾女孩的称号。她是一个比我强,比我勤奋的小女孩。她在六岁之前从未吃过冰淇淋或穿过新衣服。从湖北电视台回来后,我对自己许下承诺:不管生活有多艰难,我一定要帮助我亲爱的妹妹。从2001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原来学校每个月给我们22元钱的生活费,我留2元钱做班费,剩下的20元钱寄给她。有奖学金,生活补助,家里给我寄钱的时候,我会多给她寄一些,有时候50,有时候100,200。后来我们经济系党支部得知这个情况后,向我们系党支部全体党员发起倡议:让每个学生党员从党费里拿出一点发给她,但我还是每个月给她发20块钱。来贵州之前,我从国家奖学金的6000块钱里拿出2400块钱,留给了我们系党支部的老师。我把这2400元当成了她两年的生活费,月入1000元。有一次,我在《楚天都市报》上读到一个关于骨癌患者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当时我身上只有10元,就给她写了封信,把10元装在一个信封里。
为了自己的学习,我利用暑假和寒假的机会在学校勤工俭学。大学四年,在家呆的时间不到40天,其中两年是在学校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