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四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计划目标
的总体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与身边常见事物相关的简单科学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环境保护,关心科技新发展。
次级目标
1.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就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去理解不同的问题。
(2)通过对周围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性回答。
(4)能够根据假设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够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认识到运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且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
(7)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交流并参与鉴定,要知道质疑他人的研究结论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欲望,喜欢尝试新的体验,愿意探索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2)珍惜和对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可以解释世界上的很多奥秘,还有很多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加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
(5)在科学研究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从头到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乐于合作交流。
(6)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教学时间表
第一周:老师备课。
第二周:空气的性质(1)空气的性质(2)
第三周: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和冷空气(2)
第四周:空中有什么(1)空中有什么(2)
第五周:空气也是生命单位评估的来源
第6周:机动
第七周:冷热和温度(1)冷热和温度(2)
第八周:热传递、加热和冷却(1)
第九周:加热和冷却(2)吸热和散热(1)
第十周:水加热和冷却后的吸热和散热(2)(1)
第11周:加热和冷却后的水的单元评估(二)
第12周:声音产生和声音传播
第13周:我们如何听到不同的声音?
第14周:我们吃什么,食物怎么搭配?
食物的消化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16周:排序和分类
第17周:考试(1)考试(2)
第18周:注释(1)注释(2)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证据。
(2)收集到的证据可以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3)能够对证据进行比较、总结和概括,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
(1)空气的存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证明。
(2)知道空气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是可以压缩的,同样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的不利影响,认识到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5)知道地球形状造成空气冷热不均时产生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认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用各种方法认识水、固体、液体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空气,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索事物的能力。
主题:1,空气的性质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空气的存在可以用某些方法来证明。
2.知道空气可以压缩,了解人类对这种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流程和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总结,学会理解不易被直接感知的空气。
2.根据按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可以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从多方面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气体,占有空间,有质量,可以压缩。
2.了解压缩空气的弹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重视证据、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学生应该能够
可以描述空气的存在,占据空间的空气,有质量的空气。
描述空气可以被压缩。
瓶子里的纸不会湿,瓶子里的气球吹不好,这和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所占的空间有关。
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质量联系起来。
把压不到底的针筒和空气可以压缩,空气有弹性的事实联系起来。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性质。
学习成绩评估:
概念开发:
1级:学生知道空气的一些性质,但未能将空气的存在与空气占有空间、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未能认识到压缩空气是有弹性的。
第二级: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所占空间和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却不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级: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所占的空间和空气质量的关系,认为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能力: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方法去理解不易感知的空气。
1级:学生不能通过各种方法独立设计实验,了解空气。
二级: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独立设计实验,但只能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
三级: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自主设计实验,并能根据实验设计一步步进行实验。
教材:玻璃(透明塑料杯)、纸、红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两个同色的充气气球、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的互动性质和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聚焦主题,引入新课。
1,对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气体。我们称之为大气层。通常,我们称之为空气。你对空气了解多少?
2.学生报告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空气是一种物质的信息。大家交流一下吧。
探索和研究空气占用空间。
空气有那么多属性,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是一个大的透明玻璃罐(显示的是一个大玻璃罐,里面装了一半的水)。如果把玻璃倒过来,垂直放在玻璃罐底部,里面的纸会发生什么变化?
2.展示并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是湿的吗?
学生观察报告
3.群体实验
垂直取出玻璃。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游戏:在比赛中吹气球
1,想请一位同学帮我玩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但是他吹的气球有些不同。给我看矿泉水瓶里的气球,把瓶口封好。另一个是普通的气球。)请其他同学评判。
仔细观察后发现,一个人把鼓放在瓶子里只能吹一点点。
2.请这位同学谈谈他吹气球的感受。
3.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和空气有关吗?
4、小组讨论、报告
5.师生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占据空间。
6.利用光盘让学生直观了解“空气占空间”的道理。
空气质量很好。
1,将一个空杯口向下压入水中,然后慢慢倾斜。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泡是怎么移动的?
2.观察讨论:杯中的空气跑到水面。
3.让一个同学一手拿着空的矿泉水瓶,一手拿着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如果你一直把瓶口从底部倒过来,你会发现什么?
4.报告:空气永远在水面上运行。
5.我们知道水有质量,但空气有吗?
展示研究表格,设计实验装置,绘制设计图。
6、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7.与每个组进行交流。
光盘演示实验要求。
8、拿到实验设备。(小组分工)
9.进行实验验证。
10,各组讲解实验情况和实验结论。
11.师生总结:空气是有质量的。
空气是可以压缩的,压缩空气是有弹性的。
1.让两三个学生用手按压气垫。告诉我是什么感觉。用塑料袋进行集体活动。(注意:不要太用力)
2.学生观察松手时气垫的变化。
3.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证实吗?提供注射器和橡皮。
4.观察开始时针管内空气所占空间的大小,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松开手后看到的现象。比较活塞被压下时所占的空气和活塞未被压下时的手感和运动。
5.学生分组,认真记录实验过程,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观看光盘视频。
6.日常生活中压缩空气用在哪里?
7.学生讨论并报告
8、利用教学光盘补充。检测空气被其他物体占据的空间。
意识到空气的存在,意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理解空气是可以压缩的,压缩空气是有弹性的,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复习讲解1。与土豆、牛奶等固体和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2.学生在完成表格后讨论并报告。
3.你从活动和不同物体与空气的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并总结。总结空气的性质。
教学反思:
题目:2。冷空气和热空气。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1。收集到的证据可以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科学知识: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冷热空气的对流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目标:
流程和技能
1.通过实验,借助想象和联想,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认知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要知道地球表面冷热空气不均匀是自然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3.了解热空气的人类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爱国主义,认识到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学习成果:学生应该能够
能描述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它可以把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的对流联系起来。
借助其他物体继续了解空气。
学习成绩评估:
概念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