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作者:颜瑜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更多的是机械的重复,创造性活动较少;多抄少写;学生厌烦,老师头疼,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作用。新课标出台后,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下面我就结合旧教材谈谈新课标下学生作业的设计。

第一,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多种感官。

作业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字,而是充满色彩和趣味的多维复合体。它是一种依赖,启发学生体验各种感官,在愉快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的学习能力,积累大量快乐幸福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然而,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理解事物,很少想到鼓励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自己学习和思考的成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一种浅层的文本符号交流。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潜力没有得到挖掘,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通过设计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导、驱动和支持学习者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多样化、多样化的作业。

我试图将过去单一的文字作业改进为多种类型的作业,包括自选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让学生通过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手工制作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用看、听、触、想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探索知识,完成生动多彩的作业。比如在教“节日街”的时候,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节日街。比如,教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我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关于西沙群岛的知识,以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们。第二天,一些同学制作了知识卡片,一些同学画了美丽的图画,一些同学剪下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剪纸...做这种作业,学生很兴奋,老师也很开心,有时候甚至家长也会参与进来,一举两得!

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支撑,给学生一个起点和一个支点,从而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情感活动,让学生在愉快合理的情境中运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去探索和展示自己的潜力,并不断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互动,自然地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还得到了锻炼。

第二,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差异。

我们的教育对象很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同的发展。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但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特长差异较大,所需知识程度也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一定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或者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临摹的,简单有趣的作业。这些“差生”一方面可以轻松学习,享受学习,另一方面却吃不上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当提高,设计一些作业积累语言,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学生的能力既得到了锻炼,又满足了求知欲,还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研究表明,当学生仍然不满足于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时,他们的学习是最有效的。适当的作业和要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于资优学生来说是这样,对于后进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事半功倍。如果用“参与”这个词造句,要求后进生只能造一个句子,一般学生必须造一个以上的句子,要求优秀学生分别把“参与”放在句首、句中、句尾。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训练,引导他们吸收和探索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差异,不搞“补缺”,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第三,设计自选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

作业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老师需要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主动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以前大部分作业都是老师课后布置的。教师有权决定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完成形式,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来实施。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作业的地位。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定完成作业,别无选择。一般来说,学生总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不够努力的学生往往会采取逃避和拖延的措施。新课标下,如何改变以往作业的弊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

学生对自选作业感兴趣,找到自己的动力,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还在寻找更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选择作业给了学生热情参与的期待。同时,学生有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的权利。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是能尽力完成任务。

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和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时候,他不会把作业当成负担,而是会以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学生能否参与作业设计,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减少机械的抄写工作,实行基础作业自主定制的制度,采用自己的量化方式抄写生词、生词、句子。再比如类似操作的难度选择系统。将一个难点问题或写作练习,变成两到三个难度不同但训练类型相近的问题,形成级联,让学生任选其一。这很好地照顾了个体差异。另外,在主题上增加一些综合但不局限于形式和内容的作业。比如“妇女节”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真诚、有创意,然后写下一篇短日记,记录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喜悦。

我们把自主学习的最大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去中心化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甚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和进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会把作业当成负担,而是能按时完成,让自己的作业变得独特而有创意。即使有一天因为很多其他的作业和家里的事情而无法完成,我也不会责怪学生,只要学生在上交的空白作业本上写下原因。也要相信学生不会“负债太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第四,设计有趣的作业,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部分同学因为不喜欢同样的练习形式,怕做作业,怕拖作业。然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使学生厌学。因此,作业的设计也要注重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融入到有趣的练习中。比如在教完《不群居的小蝌蚪》和《爸爸的咳嗽》这两本书后,我安排学生养几只不同类型的蝌蚪,时不时地观察它们,写观察日记。这次作业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他们在作业中学习了很多关于自然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写作能力以及对小动物的热爱。

作业设计形式多样繁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值得我们探讨,我们的语文教师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