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路小学英语

柔石(1902 . 9 . 28—1931 . 2 . 7),原名赵平福,浙江宁海人。* * *出生于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主编,与鲁迅先生共同创办“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联盟成立,柔石是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任执行委员兼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作为左联代表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年在上海被抓。同年2月7日,与尹复、欧阳炼等23名同志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写了一篇《纪念遗忘》来纪念他和其他死去的同志。他的遗作包括《柔石文选》。

与鲁迅的交往

听课

1925年春,柔石去了北京,在北大做审计。当时鲁迅先生在北大中文系教中国小说史,每周一次。因为很多留学生也来听鲁迅先生的课,所以迟到了,经常要站在教室外面的过道上听。所以每当鲁迅先生讲课的时候,柔石都会早早地赶到教室去听鲁迅讲课。鲁迅先生的讲学被广泛引用,语言幽默生动,语气温和有力,文字清晰,常引得堂内笑声不断。鲁迅先生带有浓重绍兴口音的普通话,与柔石家乡的宁波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他觉得特别亲切,详细做笔记,从不放过鲁迅先生的每一句话。柔石在北京呆了一年多,开阔了眼界,交了很多朋友。因为经济困窘,加上疾病缠身,柔石第二年不得不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养病。后来在宁海中学任教,任教学主任。65438年至0927年,柔石应邀到宁海中学任教,在宁海地下党和进步势力的支持下,当上了县教育局局长。在此期间,他努力革新县里的教育,积极集资修建宁海中学的校舍。1928年5月,党领导的汀边(今三门县)农民起义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解散,并被查封为“* * *生产党据点”。在这种情况下,柔石于1928年6月悄悄离开家乡来到上海。

邻居

柔石抵达上海,住在闸北区李景云的一个朋友家里。一打听,正好鲁迅先生也住在这条巷子里,离他住的房子也就四五间。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鲁迅,所以他请他的朋友给他介绍鲁迅。那时候离他离开北京听鲁迅讲座只有两年多。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让他久久难忘。两人一见如故。看到这个年轻人,鲁迅先生想到了方孝孺,觉得这个年轻的朋友也是泰州式的硬汉。鲁迅睿智幽默的语言,常常让比他小21岁的柔石发出爽朗的笑声。柔石告诉鲁迅先生,他在北大听了近一年鲁迅先生的讲座,不仅学到了很多文学知识,也从他的讲座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还告诉鲁迅,自己原名“平福”,但家乡有个财主觉得他的名字好,想借他的名字给儿子取名。一怒之下,将“平伏”改为“平伏”。鲁迅先生从他的叙述中了解到了这位青年朋友的坦率。此后,柔石住在上海的朋友家里进行创作和翻译。遇到业务问题,特别是翻译中有歧义的地方,就去问鲁迅先生。他成了鲁迅家的常客,走得很勤快,两人的友谊与日俱增。

成立一个“花俱乐部”

1928年至10年,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柔石和崔振武等志同道合的文艺青年组成了“花社”,除了创作之外还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柔石负责编辑《语丝》杂志。为了印刷出版《晨花旬刊》、《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集》等书籍和画册,柔石没有钱,只好借钱复印。他还时不时跑一趟印刷厂,做做校对、画图之类的杂活。他把鲁迅当成亲人,当成长辈。当他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他会和他的丈夫谈谈。他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善良的,但现实中并非如此,所以他愤愤不平。鲁迅先生向他指出,有的人会欺骗,有的人会出卖朋友,有的人会吸血...此时,柔石难以置信地睁开近视的眼睛,额头闪闪发光,听着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剖析。有时候,他还问鲁迅先生:“会不会这样?不是这样的,是吗……”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想从鲁迅那里得到进一步的回答。不久,“朝花社”倒闭,柔石负债100元。他一边把《朝花会》的库存书送到明天书店和光华书店,让他们帮忙销售,一边拼命翻译书籍。他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他宁愿少休息,挑着重担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集体欠下的债务。有时候和鲁迅一起出去,或者在路上遇到鲁迅。虽然他高度近视,但我总要支持鲁迅,让他平安地走下去。柔石就是这样。虽然他很瘦,还患有肺病,但他总是为别人着想,给别人方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集《希望》中的一些章节。鲁迅钦佩柔石的文采,称赞他的《二月》是“佳作”。

“左翼”

1929年秋,党中央决定成立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柔石参与了“左翼联盟”的筹备工作。3月2日1930,“左联”正式成立。柔石被选为执行委员,后被任命为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并参与编辑“左联”的机关报《萌芽》月刊。1930年5月,柔石加入中国* * *产党。不久,柔石、胡也频、冯铿作为“左联”代表出席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柔石生平第一次进入革命集体,第一次体验到一个亲人并不比亲人好的革命家庭的温暖。他亲眼看到中国人民多么渴望翻身求解放,革命多么需要文化,知识分子多么受工农欢迎。这个新家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柔石作为一个革命家和作家,在此期间写了短篇小说《为了奴隶母亲》,时事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和诗歌《热血沸腾》。小说《为奴之母》通过描写农村劳动妇女春宝娘的悲惨遭遇,诅咒了“许配妻子”的恶陋习,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很大。

当时书店明天要出期刊,请柔石做编辑。他同意了。书店也想印鲁迅的翻译作品,委托柔石向鲁迅询问版税事宜。鲁迅把他和北新书店订的合同抄了一份给柔石。柔石把合同塞进口袋,匆匆离去——没想到,正是在这一天,他在1931+0+16的傍晚,到达了鲁迅家,这和鲁迅先生一起成为了永久的传奇。

1931年1月17日,柔石、胡也频等30余名* *党员在上海汉口路东方宾馆参加秘密党务会议时,不幸被捕,羁押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在狱中,柔石与(李欧阳人)和上海市总工会青年产业部主任柴关在一间牢房里,被钉上了重达20多公斤的铁镣铐。在狱中,柔石天天找殷夫学德语。他说平时没时间,所以在监狱里学习是个好机会。他应该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以便出狱后能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

2月7日晚,监狱里照常进行点名时,出现了异常情况:警卫局长亲自来了,还带了十几个宪兵。他们每个人都拿着手电筒,叫了一个名字,然后用手电筒照了照自己的脸。空气非常紧张。点名后,大家都去睡觉了。刚睡下,监狱里传来一阵脚步声,宪兵们依次接人。过了一会儿,到了柔石的牢房,看守们接连叫了两个名字:“赵少雄!杨国华!出来吧!”这时,恐怖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监狱。柴频堂帮柔石整理脚镣,扯开床单,帮他挂在脚镣之间,以便行走时携带,不至于磨破皮。这时,杨国华问门卫,“喂,这么晚了。你叫我们上来干什么?”卫兵说:“南京建了监狱,现在我坐末班车带你去南京。”每个人都不相信地听着。分手时,柴唐颖还说:“同志们,到了那里,一定要写!”柔石不出声,递给柴一包东西,说:“你替我保管好这些东西。它们将来会有用的。柴一看,原来是柔石平时在狱中写的一篇文章,于是他立即把它收了起来。

柔石和其他23名同志被带到楼上的法庭。上面一排高脚椅坐着法官、秘书等人,旁边两个人拿着执行书,看着照片,检查每个人的脸,然后让他们盖上指纹。起初,前两位同志以为是给南京的公文,却糊里糊涂地盖了。这是柔石的第三次机会。他在按手印前看了看文件,看到上面写着“表明身份,立即绑到刑场枪毙”。他推开行刑书,转身对身后的人说:“同志们,这是行刑书,我们不盖!”杨国华在他身后,当他听到时,他喊道:“没有掩护!我们犯了什么法?”后面的同志也愤怒地喊道:“为什么我们来了一个多月,连问都不问?”“什么法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法庭上一片混乱。有的同志砸窗户,有的拿起凳子朝法院扔。几名法官急忙命令宪兵连长:“马上拖出去!”然后他惊慌地躲在后面。宪兵们把人拖了上来,23个人用尽力气猛砸地板,不肯下楼。宪兵用刺刀逼迫他们。宪兵连长命令宪兵把人一个个拖下去,边拖边打。有的被打得趴在地上站不起来,被拖到龙华警备司令部旁边的制造局大烟囱里枪毙。刑场上,柔石头部、胸部中弹10次。柔石死时才29岁。

柔石传

鲁迅对这个坏消息深感震惊和悲痛。除了小说《阿q正传》,他从来没有为别人写过传记。为了纪念这个热血青年,他写了《柔石传》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血和先驱》。他高呼:“我们现在悼念和缅怀我们的战争死难者,就是缅怀用同志们的鲜血书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史的第一页,永远昭示敌人的卑鄙暴行,激励我们不断奋斗。”鲁迅永远忘不了这个革命青年。两年后,他写了《纪念遗忘》,倾吐了他对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的深情和思念:“深感我失去了好朋友,中国失去了好青年。”鲁迅在《思与悲》中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长夜花春来,惯带妻来我少年鬓。”梦里依稀为母亲落泪,城头上王者旗变。忍看同行成新鬼,怒寻小诗。没地方写,月光如水。"

做官

9月1926,10,郑雪高级小学成立中学部。1927年9月,柔石应吴(该中学教务主任)的邀请,到该小学担任语文老师,教授音乐和英语。9月底,城乡各类组织机构开会,一致同意中学单一独立学校以大北门曲艺社(原普湖实验所)为新校址。柔石和其他业余时间积极筹钱筹集资金。初秋,地下党通过宁海县教职联席主席吴致函国民党政府,推荐柔石为教育局长。2月27日,1927,1927,十一栋砖木结构教学楼开工建设,宁海县中学新校舍投入使用。1928 1年底,宁海县政府任命柔石为教育局长。1928年春天,新建的大楼被台风吹倒,郑雪的高、小学教学楼仍在上课,继续集资重建新校舍。5月26日,馆旁爆发起义。月底,起义失败,宁海中学解散。6月初,柔石到上海谋生,后结识鲁迅。柔石才当了四个月的教育局长,却是史上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