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1,抽象概括能力
大三学生不擅长抽象概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依赖于对直观事物的理解。比如二年级的时候,我讲过对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在这个课堂上,学生是对的?一般?我不明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准备一些漂亮的纸星星,从中取20颗星星分成8、4、5、3等四组,然后问孩子?这是平均分吗?然后,一个接一个,恰好每组五个。然后问学生:这是平均分吗?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平均分,也就是每组(或者每个人)得到的东西是一样多的。?学生,平均分对吗?对这种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借助直观的实物纸星来实现的。
2、直观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自己沉浸的东西感兴趣,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刚开始学加法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1+1是多少,但是如果你给他一块糖,然后再给他一块糖,那么你问他他有几块糖,他马上会回答有两块。其实孩子并不是不知道1+1是什么,而是他们的认知过程总会和具体的事物放在一起。因此,教学中应多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直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3.有效思考的时间很短。
由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所以学生有效思考的时间更短。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改变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
4.小学生思维简单,不深刻。
因为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很强,遇到困难不能深入思考,只考虑表面。比如教学中找规律的时候,要填2,4,8,14,22__44,58中间的数字。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规律,放弃了,没有深入思考。在他心目中,等差数列,比如2,4,6,8,10,12,14,是有规律的,因为每两个相邻的数之差是2。而2,4,8,14,22__44,58的区别是2,4,6,8,10,12,14,有一定的变化,学生学习困难较多,这与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5.小学生思维缺乏灵活转换。
小学生往往忽视客观条件的变化,往往用旧经验解决新问题。比如二年级第二册《角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刚学了直角,在思维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只有这样的角度才是直角。出现这种情况时,他们和之前学过的直角并不一样,所以误以为这个角不是直角。正是由于学生思维的这种刻板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听力
让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边听边记笔记。他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和发言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形式呈现口算题,让学生直接写数字;也可以听写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列算。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看所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去讲,或者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生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展示一个游乐园的主题地图,要让学生观察地图上有多少人。你在做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过山车?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通过观察,学生也要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找到答案。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老师应该启发学生,为他们创造想象的情境。比如我讲两位数的乘法,就说明我的应用问题?小红和妈妈去书店买了全套16儿童百科全书,每本15元,_ _ _ _ _?让学生连续完成题目并计算,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又为其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如果你想说什么,你应该考虑一下。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说话,可以促进学生多思考,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