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格?
(1)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它包含三层含义:“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个性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所以班主任要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关注的本质是尊重学生。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谈不上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所以,尊重学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
(2)欣赏学生
教育和人性最契合的是什么?是欣赏。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觉醒的父亲”的周弘历经20年艰辛探索得出的结论。
赏识就是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追求成功,不断提高。教师欣赏学生的本质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暗示”,属于一种正强化行为。赏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特长;感激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善意;欣赏每一个学生对权威的质疑,对自我的超越。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责任心、兴趣和爱好;欣赏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赏识学生是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三),善救失
善于拯救迷失者是薛稷倡导的教育思想,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德育的重要原则。它意味着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即缺点。
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善于救失,是班主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人格。班主任要利用好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除恶,扬长避短。这侧重于培养优秀。另一方面,即使是品德最差的学生,也有积极的因素,只是因为他们的消极因素而掩盖了积极因素。班主任只要态度积极,用心去做,总能发现隐藏在内心的“闪光点”。班主任抓住并诱发闪光点,使其逐渐增加内在克服缺点和错误的精神力量,促进其内在矛盾的转化,是最有效的教育措施。这个重在补差价。最后,要善于挽回损失,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无论是提高优秀生还是转化后进生,都要抓住时机,及时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4)、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有人说习惯就是性格,有很大的力量。好习惯可以造就人才,坏习惯可以淹没人才。为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多少行为,就会有多少习惯,无论是内隐行为还是外显行为,都不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班主任在掌握了游移学生心灵的能力,在班级中营造了教育学生的和谐氛围,在班级中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运用了善于挽回损失的方法后,班主任还应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播种行为,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用优秀的人的好习惯的例子来教育学生成就大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让他们体会到养成好习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老师和家长示范,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家里。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和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时不时做学生的榜样。
3.有目标的持续训练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总的概念,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行为习惯,训练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是肯定的。我们开展了“一加一减”的活动,即根据学生实际,在3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改掉一个坏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新时期、新特点下,我们坚信班主任掌握了游移学生心灵的能力,在班级营造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在班级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势必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