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孩子的粗心?

#教育#简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克服孩子的粗心?在每次考试和作业中,我经常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在题目中出错,只要老师再读一遍题目或者让他再做一遍,他们往往都能做对。所以很多家长跟我抱怨“我的孩子太粗心大意了”。但是,是因为孩子粗心大意,马虎大意吗?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审题能力弱。

从孩子看到题目到开始解,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对题目的考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阅读方法指导。因为年级不同,孩子阅读题目的能力也不同:低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默读能力。我一般会让他们指着题目,大声读出来,不漏字不加字,读完后说出题目的意思。同时,要求孩子在轻读后默读题目,再次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我经常要求他们大声朗读,安静默读,每个问题至少朗读两遍,理解问题给出的条件,把问题问的问题读清楚,一个字一个字理解清楚,用笔画出问题中的关键词。

正确找到关键词。很多同学审题不能切中要害,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中的关键词,导致感性错误。比如选择题:13个八的和是多少?选择错误的答案。A . 13×8b . 13+8c . 8×13,这个问题有一半的同学选择A或者C。关键是他们没有理解题目中“错误”这个关键词的含义。然后就是缺乏对数学术语或者词语的理解。如“加倍,增加到”,“增加”,“减少到”,“减少,增加,增加到”无法区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这类关键词圈出来,要特别注意。

刻意的字、词、句。审题教学和语文教学一样,要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准确把握题中的意思。1.正确理解数学术语。比如这些术语理解不正确,就会阻碍数量关系的建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表演“他很棒!我游了四个来回。”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扫清解题的障碍。2.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子要反复推敲。比如“六年级修书200本,比三年级多40本。三年级修了几本书?”解决这个问题,要抓住“比初三多补40本书”这个关键句,循序渐进地补充这个短句,把数量关系说清楚。

边做边检查。抄题时检查数字是否上下抄;从草稿抄到试卷或作业本时是否一致;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在我们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眼、口、手、心”四个目标,养成写完马上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审题,教给学生审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