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实践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适当的练习,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课堂练习最有效呢?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面向大多数学生,难度要容易,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这样设计出来的练习才会新颖有趣,学生才会愿意做数学课堂练习。

首先,设计有趣的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要尽量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一看到就有强烈的做题欲望。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讲“认识人民币”时,在讲了基本换算后,老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感性认识各种面额人民币的价值。因此,在课堂实践中,老师可以使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模式。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日常学习用品进行评估,确定物品价格,然后让几个学生当售货员,剩下的学生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购买物品。在游戏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不知道怎么换钱,不能准确换算,但正是这些困难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中学生在互动中自然掌握元、角、分的关系和各种面额人民币的价值。

第二,正视学生差异,设计分层课堂练习。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客观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正视学生的差异,设计有梯度的课堂练习,体现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当的发展。

在设计分层课堂练习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主要是模仿课本知识;二是提高性练习,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第三,拓展练习,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你可以在初二上册的“知除法”课上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苹果24个,平均分给3只兔子。每只兔子能得到多少?

(2)红星小学二年级学生80人,每20人分一个班。二年级有几个班?

2.改善性行为

(1)小红和五个孩子去果园摘苹果。一个* * *摘了60个苹果。每个人平均摘了多少苹果?

(2)妈妈给明明10香蕉和5个苹果,让他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他平均在每个盘子里放了多少水果?

3.拓展练习

学校组织72名学生一起去春游。排列好的车有大有小。大车能坐9人,小车能坐6人。学校要准备多少大车小车?

这样课堂练习的安排就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来回答,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结合生活,设置情境课堂练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如果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能有效地丰富和拓展数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应用型的课堂练习:某校三年级二班38名学生去看奥运会开幕式,每人需要支付50元钱的门票钱。按照规定,45人以上可以算一个团,可以享受7折优惠。请计算他们如何花最少的钱买票,至少需要付多少钱。

这个练习是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的好方法。学生对这种练习特别感兴趣,积极解决问题。最后,他们设计了三个方案:一是38人买38张无优惠票,* * *花费50×38=1900元;第二,38人买45张票,* *花费50 * 45 * 70% = 1575元,比第一种方法节省325元;第三,买了45张票后,把剩下的7张票原价转让给别人,这样350元就可以卖出去,这样38个同学只需要花1225元。

这样的课堂练习可以拓宽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也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设计开放式课堂练习

传统的数学习题条件明确,大多只有唯一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设计一些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的开放性练习。

比如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120人一起坐车出行,每辆车可以坐16人的大车,租大车需要支付80元;自驾的话,每辆车可以坐11人,租车需要交60元。你觉得怎么租车比较划算?

这种课堂习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提问方式,解题方法也具有开放性,容易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要灵活多样,融趣味性、生活性、发展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