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小学语文的七种方法。

语文是一门综合训练课,既有词、短语、句子、段落的知识,也有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文的知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孩子的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家长要重点加强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包括口语听、说、读、写。

1.积极鼓励孩子学习说普通话,训练孩子完整的说话,要求孩子说话有条不紊。

孩子会说话就要学会说普通话。说普通话是发展儿童口头语言能力(理解和表达)的必由之路,对儿童掌握规范语言和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训练孩子说普通话,孩子可以练习绕口令等口语活动。如果“s”和“sh”不清楚,孩子可以读出来说这些话:“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应该读成sí si,四十不应该读成sh ì sh。实事求是地讲,计数不能似是而非。”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说普通话。有些孩子在学校学普通话,老师告诉他们尽量说普通话。所以孩子在家也要学普通话。如果他说得不好,父母应该鼓励他,而不是嘲讽他。会说普通话的家长可以用普通话和孩子对话。

儿童语言中很多单词是不完整的。比如你问孩子:“你家有几口人?”他可能会回答:“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爸爸,一个给我。”只要你认真训练,严格要求,他可能会完整的说:“我家三口人:我爸,我妈,我。”

当许多孩子讲述一件事情时,他们经常重复和颠倒它,并有一些不必要的词,如“所以...所以……”,“后来……”或者“呃……”...家长要让孩子想好了再说话,慢慢说,用脑子。

2.帮助孩子打好识字的四个基础。

汉语拼音、汉字笔顺、偏旁部首、单字是孩子识字的四大基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初步自学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等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观察、记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所以家长要足够重视。

(1)帮助孩子准确牢固地掌握汉语拼音。

汉字是表意文字。单词的形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单词之间是脱节的,导致孩子阅读困难。如果你掌握了汉语拼音,你就可以根据音节准确快速地读出发音。低年级拼音教学的要求是:学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掌握四声,整体学习16个音节,初步掌握拼音的方法。小学学的生词都是汉语拼音注音,作为拐杖帮助识字,从而正确读课文,学习普通话。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汉语拼音很繁琐,不容易记住。不如直接学汉字,这是汉字不了解就难学的特点。第二,没有意识到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学习拼音是孩子自学中文和其他书报的一把钥匙。不学汉语拼音,教一个字,认识一个字,不教是学不会的。学汉语拼音,孩子可以查字典,不教也可以读。以后你会用到字典、词源等参考书,相当于给孩子雇了一个终身老师。

(2)帮助幼儿准确、熟练地掌握汉字的笔画、单字和偏旁部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辨别字形,理解字义,准确读出读音。

汉字是按照不同的笔画结构组合而成的方块字。由于笔画的形状、数量、长短、位置不同,字形也不一样,所以很难识别相近的字,如“尤、贾、菜、血、土、士”等;形状复杂的难字,如“蝴蝶”,难写;一字多音,如“长大”“长”等,不好用。汉字的这些特殊性,以及低年级儿童感知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在辅导儿童学习汉字时都应该引起重视。特别要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仔细比较,准确熟练地掌握28种汉字笔画和7种书写顺序规则,学好80多个单字和偏旁部首。孩子掌握了辨别字体的工具,空间意识(指上、下、左、右、里、外的感觉)会相应发展,识字水平会相应提高,识字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到了高一下学期,家长可以让孩子利用自己的识字四基础,学会独立阅读,复习和记忆熟悉的单词。

(3)家长不仅要求孩子识字,还要认真书写和记忆。

你也要用你学过的、学过的单词,教孩子如何用单词读图片、部件、类别和基本单词。

为了帮助孩子学好汉语,父母必须给孩子买一本字典或词典。

如果孩子遇到生词或不懂的词,自己问自己,家长要引导孩子查字典,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查字典、查词典一定很慢,但只要家长给予引导和鼓励,速度会逐渐加快。孩子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一旦养成,就找到了一个随时可以咨询的好老师,从此很少给家长添麻烦。但也不能忽视教孩子正确理解词义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七种:

(1)根据单词的内容和范围选择正确的解释。比如“指挥”、“在那里”、“离开”三个词中的“林”字,因为组合起来的词不同,所以意思也不一样。分别说“脸”“来”“会”。

(2)抓住关键词,理解单词的基本意思。如:“不理它”:放了它,放了它;一句话,就是“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亡羊补牢”:死了,丢了,整个意思就是“丢了羊再修羊圈”。

(3)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比如“无边无际”这个词就有两种解释。第一,没有边距,看不清楚;第二,我什么都不知道。在《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阳光下,千里之外,却不是无边无际”,其中“无边无际”二字是第一个解释。

(4)找词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理解意思。如果“倔强”和“拉伸”这两个词是反义词,“拉伸”是展开的意思,我们可以发现“弯曲”是弯曲的意思。整个单词的意思是“可以弯曲和展开。”在《种子的力量》一文中,把“弹性、柔韧性、伸缩性”这句话引申为“形容草的生命力之强。”

(5)理解词义从单个词到综合的方法。如“洞见”,这里的“洞”就是“清楚”、“透彻”的意思。“洞察”就是“观察清楚”。同样,“洞察”也看得很清楚。“东晓”非常清楚。

(6)从词源入手,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比如《杯弓蛇影》出自晋书?乐光传说有一个叫乐光的人带着酒去拜访他的好朋友。朋友以为酒里有小蛇在游,回家喝了就吐了。岳光知道后请这位朋友喝了一杯,打消了对“蛇影”的疑虑,也让他的朋友明白了“蛇影”原来是弓箭的影子,他也就痊愈了。后来人们把“疑神疑鬼,幻为真”误认为“杯弓蛇影”。

(7)结合作品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比如“绿”本来是指颜色,但在“江南岸春风绿,明月几时照我?”这首诗中的“青”字,描绘了王安石在立法改革失败后,思念家乡,重新开始事业的思想感情。意思是“造绿吹绿”。

4.根据句子的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四个句子的不同特点,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句子的用法。

(1)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尾有句号。有的肯定或否定一件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描述一件事,如:“辽阔的北方平原上,牧羊人放牧牛羊”;有的描述一件事,比如:“宽阔的江面上,薄薄的雾在慢慢散去。”

(2)疑问句是问别人一个问题的句子。有的人带着疑问提问,要求回答,比如“你看到石头下面的草了吗?”有的不问问题,不求答案,以问题的形式表达积极的意见。比如“不工作,连一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3)祈使句是要求对方做某事的句子,句末加句号或感叹号。其中有表示请求和讨论的,比如“同志们!石头砸它!”第三班长马宝玉在关键时刻给五壮士下了命令,提出了要求。有的明示命令和禁令,如“师傅,请收我为徒。”——鲁班拜师学艺时的辩词。

(4)感叹句是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尾有感叹号。其中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有惊讶的,有愤怒的。比如“摸门道,花花草草喂,三五年活,花开花落。多有趣啊!”不是废话,这是知识!"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句子,还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一个普通的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明“谁”(或什么)称为主语部分;“做什么”(或“怎么做、做什么”)的后半部分称为谓语部分。通常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双竖线“//”隔开,主语部分在竖线之前,谓语部分在竖线之后。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用“一”表示,参与动作的宾语用“~ ~ ~”表示。

此外,八个常见的关联词以及用关联词连接的句子,对中高年级的孩子更为重要。家长也要将课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孩子反复练习,正确使用。如:常用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如“……不仅仅是(not only,not only)”...而且“而且”不仅...而且还”;常用的关联词,如“非此即彼”或“非此即彼”,表示转折关系的词常为关联词,如“虽然……但是(但是),但是”;常见的关联词如“如果……”和“即使”等常用于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如“只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常用的关联词,如“因为……”、“既然……”、“因为……”,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的关联词如“我宁愿...比...”和“我宁愿...“表达权衡关系。

5.引导孩子学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句、反问等常用修辞知识。

(1)比喻就是比喻,一般都有比喻性的词语。如“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等,这是明喻。比如“夜空中的星星,在碧波上仿佛镶满了珠宝。”有些人用“是”、“是”、“成功”来代替比喻性的词语。这是一个比喻。比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拟人就是把事物比作人来写。比如“一颗生命的种子,没有落在肥沃的土壤里,就落在瓦砾堆里。”它永远不会悲观,永远不会叹息。这句话中的“悲观”和“叹息”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心理和形态的,但在这里用来形容种子时,就拟人化了。

(3)夸张是指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故意对人或事物进行夸大和缩小。比如“正飞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来形容山高瀑长,突出了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再比如:“这巴掌大小的地方怎么能装下十几个人!”“耳光”极小,意在减少。

(4)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以上)句子依次说出来。比如“上面的石头根本挡不住,因为是长期抵抗的力量;”弹性、柔性和可延伸力;韧性,达不到目标。”又比如:“有喜有优,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5)提问就是自问自答。比如“世界上有没有人给自己写信?是啊!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德国医生埃利希。”

(6)反问句包括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比如“从铁路、矿山到桌椅板凳、椽子,有多少省市与兴安建设无关?”(肯定反问),再比如:“小女孩天真的心灵不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吗?”(否定反问),再比如:“我们不是说了什么不能告诉任何人的话吗?”(双重否定反问)。

6.家长要帮助中高年级的孩子学习写作文。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一个人思维水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离不开它的。作文包括“片段作文”、“口语作文”、“书面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教育孩子多听、多看、多写、多思考、多修改。更重要的是,在动笔之前,要仔细考虑题目的意思,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否则文章就写不好,甚至偏离题目。

7.指导孩子的阅读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说话和写字,必须指导他们多读书。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兴趣的孩子才愿意学习。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如民间故事、科学画册、伊索寓言、童话等。,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生活,明辨是非。尤其是阅读方法的指导更为重要。“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理解一篇课文,首先看题目,想想这篇课文是记叙文,是关于人的,是关于风景的,还是关于事物的。然后先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单词不认识,不理解,再进一步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把课文分成段,总结段落的意思。

最后,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圈出一些较难的生词或容易写错的单词;给一些写得好的句子或者不太好理解的句子划线;认可一些问题、感受和观点;点一些生词和难词。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阅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疑问,有疑惑,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