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金山导游作文400字
金山位于城市西北部,高44米,周520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金山是矗立在长江中游的一座岛屿。“万川为东注,一岛中立”,与瓜州、西津交叉成一隅,为南北要道。素有“江心一朵莲”的美誉。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开始和南岸的土地联系起来,于是“骑驴到金山”流行了一段时间。金山形状优于自然,景色幽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美丽的旅游胜地之一。
金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名字。古人把长江比作香水海,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座金山,所以叫金山。但宋代王存所著《九域录》中另有一说:唐朝僧人法海云,为子修庙,日日穿山,一日掘金。当地官员李奇反叛皇帝,皇帝下令将黄金交给法海,用于修复寺庙,这座名山被称为金山。此外,金山也被称为泽心山,扶余山,霍夫山,龙游山和紫金山。金山的名字与金山寺有关,金山寺巧妙地建在山上,建筑风格独特。大殿与后殿相邻,亭台楼阁层层相连,山与殿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组景色壮观、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形成了“殿山环抱”的独特风格。自宋代以来,北京就有“金山寺四面环山,焦山四面有庙”的评论。
金山又被称为“神话山”,山上的每一座纪念碑都有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著名的古典童话《白蛇传》以“金山寺”为原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这座名城增添了非常迷人的色彩。小说《岳传》中岳飞游览的金山古迹“奇峰阁”,景色宜人。张辉的小说《水浒传》中“张顺夜袭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今镇江市)”曾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金山的壮丽景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在金山停留,留下了许多“帝王”文物。金山有很多关于乾隆的民间故事,让金山更加出名。诗人,书法家和名人,如白居易,李白,胡璋,孙虎,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萌和王阳明,都来过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著名的诗歌。从唐朝开始,国际友人和登山者就络绎不绝。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青年在金山居住两年半,画了一幅唐代的长江心金山龙游寺图,现保存在寺内。
金山,一座蜗牛般的小山,孕育了许多浪漫的往事,魅力无穷,吸引了无数中外诗人和游客。有人说“不去镇江金山,就没去过镇江”,自有道理。当你参观金山的时候,你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金山旅游路线
江天寺-夕阳亭-观音阁-冷嘎台-佛印山房-金山四宝-慈思塔-古法海洞-刘芸亭-妙高台-奇峰亭-白龙洞-朝阳洞-古仙洞-玉带桥-皇家码头-郭浦
江天寺
在金山寺门口,我抬头看了看“江天寺”的牌匾,这是清朝康熙皇帝随皇太后来金山祈福时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是中国自古以来著名的禅寺。它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名泽心寺,南朝唐初称金山寺。该寺规模宏大,有3000多名僧人,鼎盛时期有上万名僧人。清代,金山寺、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刹。
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金山寺两次由一座寺庙改为。曾经,唐朝时,金山寺改龙游寺,近200年。又一次,到了宋四年,因为惠宗赵霁是道士,龙游寺改为玉清万寿宫(道士观),开了天下之先。后改名龙游寺。
一般寺庙山门朝南,金山寺山门朝正西。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门也是坐北朝南的,金山寺屡遭火烧,山门时常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吼声。当时负责金山的和尚深感不安,觉得这事有点蹊跷,于是请来一个流浪和尚预测。云游和尚在庙里走了一圈,对方丈说:“师父,你得罪了玉帝,你要改方向。”方丈听后连连合掌道:“罪过!”于是命人把山门改为朝西的门。
传说终究是传说,金山寺大门朝西是有真实原因的。根据史料分析,当时建筑师朝向西门的建筑是有目的的。因为古老的金山矗立在长江的中心地带,游客可以通过朝西的大门看到浩浩荡荡的河水奔流而下,这正符合了“不归之河从山西来”的诗句。这就是建筑师的独到之处。
从山门到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叫笑佛。两侧雕刻的四个大金刚,身材高大,栩栩如生,旨在守卫山门。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被称为天王庙。左边是东方之王,南方之王;右边是北方的大眼王,西方的多闻王。弥勒佛旁有一幅对联,上书:
一个大肚子可以容纳你,但世上做过多少事;
满心欢喜,笑遍天下。
天王庙牌楼前有一对巨大的石狮子。
国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寺庙总是被火毁坏。原来的大雄宝殿在1948被大火烧毁,260多座亭、台、楼、阁、屋被烧毁。
夕照阁
夕照阁内有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在金山留下的七处御碑,保存完好。这些石碑吸引了许多学者、专家、历史研究者和书法家的赞赏。石碑上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对金山风光的评价,以及继承清朝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乾隆不仅留下了许多“帝制”的痕迹,还留下了一些有趣的传闻。按理说,乾隆的父亲是雍正,但又有新的传说,雍正帝“偷龙换凤”,乾隆六次来到金山寺寻找亲生父亲。
观音阁
从落霞阁往上爬,南面正中有观音阁,又名石阁,因亭内供奉观音而得名。此建筑与西边的冷嘎台、妙高台、慈寿塔、法海洞的丹辉碧影、椽子相连,足以加固这座名山。
解家台
“Linga”是一个印第安词,意思是“不住”,或者是海中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山。冷嘎台建在金山东南,山旁。相传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和尚委托,在此撰写《楞严经》,故又称舒静楼。站在舞台顶上,俯瞰长廊,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万里,磅礴的江水,江水的景色十分壮观。从山下出发,要经过三个亭子。每进一层楼,都是对至尊处的怀疑。洞门一开,就可以突然爬上爬下,常常让游客着迷。顶层是清代王文台写的对联:
在窗边看海,
在舞台上,冷加舞可以开始。
佛印·方善
宋代著名的金山寺和角山寺的主人故居。相传,佛印和苏东坡年轻时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打了个赌,佛印赌输了,别无选择,只能进空门。由于学识渊博,他最终当上了晋焦山寺的住持,而东坡则成了宋代著名的学士。他们经常在金山吟诗作画。
慈寿塔
又名金山宝塔,创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这座宝塔有30米高。唐宋时期有两座塔,宋代称为“褒慈塔”和“褒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登佑游金山,曾绘大唐长江之心金山龙游寺图,两塔南北。双塔被大火烧毁倒塌后,明代重建了一座塔,取名慈寿塔。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来说,建庙和建塔是同时进行的,尤其是名刹,有庙必有塔。到了清朝咸丰年间,这座塔再次被毁。光绪二十年,金山寺方丈殷儒立誓建此塔,上告京都清廷。慈禧下令让他自己集资修建。他从北到南,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集资29620元建塔,至今仍称慈寿塔。这座塔精致、美丽、挺拔,矗立在金山之巅,与整个金山、金山寺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抬高了。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内部有螺旋梯供游客登塔远眺。每层四面都有门,走廊相连,四面都有景,景色各异。游客爬上塔顶。从栏杆上望去:长江中的焦山和东面险象环生的顾北,南面城市风光重叠的山峰,西面波光粼粼的鱼塘和浩浩荡荡的河流,北面雾蒙蒙的瓜州和扬州古镇,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
有许多建筑有枕头和层层的石头,四面墙上的窗户都是对着风的。
突然我看到鸟在地上飞,我在半空中惊呆了。
慈寿塔外的花墙上,有“天地同耿”四个大字,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南八岁小孩李元安所写。传说那天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两江总督刘坤一为了庆祝他的生日,特地去北京面见慈禧,奉承他说:“老佛爷60岁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刚在江南镇江金山建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你长寿。”慈禧想到这座标有自己名字的宝塔矗立在江南名山之巅,真是一份非同寻常的生日礼物,不禁眼前一亮。他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命百岁,看我能活几岁?”刘一张口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我以为无论我说多少,都是杀头之罪。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官员身后有一个孩子很快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发现了一件宝物,急忙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耿”四个大字,便笑逐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后来这四个字就刻在了慈寿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慈寿塔西侧较低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创始人法海来金山时居住的地方。目前,洞内有一尊法海雕像,洞的横幅为“古法海洞”在童话《白蛇传》中,法海是一个妨碍和破坏青年男女幸福婚姻的邪恶和尚,但在历史上他是一个善良的和尚。法海姓裴,人称裴驼头,河东赏人。他的父亲裴秀是唐玄宗的宰相,他觉得“同伴如虎”。他一旦得罪了皇帝,就不会有好下场。他很信佛,认为荣华富贵不如出家,所以决心送儿子出家。裴坨头在江西庐山出家,取名法海。他在庐山学道参禅,潜心修炼。后来,我来到了镇江金山。那时候庙里荒无人烟,到处都是荆棘和蛇。他在山的西北角找到了这个山洞,住在洞里打坐,白蟒避开了。法海来到金山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复金山寺。他曾经烧了一段以示决心。一天,和尚们去河边挖掘,意外地挖出了若干枚金子(一枚为220两),报告给了润州刺史李奇。李奇还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唐玄宗,唐玄宗命令他把金子送给法海,用于修建寺庙,并把它命名为金山和金山寺。
根据传说,法海死后,他的弟子孙发将他的遗体放在一个放有黄金的洞穴中以示敬意。后来尸体破了,就做了一个石像作为纪念。宋代张商英曾来此游览,并写下裴公栋的诗:“半石室宁静如禅意,不易擦亮一代功名。白蟒化龙入海,留老僧在岩中。”和尚把这首诗做成对联,挂在洞门两边。
刘芸馆
在金山的最高点,有一个石柱亭,名为刘芸亭,又名江天游览亭和海吞亭。亭子里的石碑是300多年前康熙皇帝陪母亲游览河中央金山寺时留下的碑。康熙登高远眺,不归之河,水天一色,有赤诚之观。于是有了“江关”四个大字。该亭重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同治十年(1871)。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题写的“江天一景”四个字刻在石碑上,放在亭子里。这里是欣赏金山魅力,俯瞰镇江市区美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
据说康熙在写书的时候,“江天一”前三个字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而第四个字“兰”笔画比较多,一时记不清了。但他拒绝“不耻下问”,只是嘴里念着“江天一瞥”几个字,无法落笔。身边的大臣侍从见此,知道皇帝遇到了难题,却不敢直接给出提示。虽然提一句容易,但他们怕招来欺君斩首之罪。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一个大臣阴谋得逞,跪在皇帝面前说“我看今天就开车”。康熙一听“今日见”,恍然大悟,写了一篇关于此事的短文。因为“兰”的繁体字由陈、金、简三个字组成,大臣巧妙地用拆字的方式提醒皇帝。因为康熙犹豫了很久才把“兰”字写好,字显得特别小等等。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经台,是梵文“须弥山”的意译。刘《晋》载:“妙台在殿后,宋元高僧为其刻崖。高十余尺,上有亭子,名曰晒台。”几经盛废,明代僧人温和,清代重建薛树昌。1948被大火烧毁,就像金山寺的正殿和藏经楼一样,现在只剩下遗址。当时,苗高泰还是赏月的好地方,有名人苏东坡在此赏月的奇闻。
另外,据说“梁红玉击鼓打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0水兵包围了数万入侵金山的金兵。梁夫人登上妙台击鼓助阵,大破武馆。这个历史故事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有着千年英伦风情,历久弥新。
奇峰阁
奇峰阁在山西一侧的金鳌岭。古时因有七丘突起,故名七峰岭。削山建亭后,以奇峰亭命名。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著名抗金名将岳飞在北方指挥抗金战争。进兵时,奸臣秦桧威逼高宗连夺12金,召其回临安(今杭州)都城。岳飞路过镇江时,拜访了金山路的岳和尚,告诉岳和尚:“我昨晚梦见两只狗在抱头。不知道这次旅行是好是坏?”道曰:“二狗相谈,是狱字。恐怕会有牢狱之灾,一定要谨慎。”岳飞谢他登船,临行时,陶岳献诗曰:“风浪亭中波涛汹涌,务必稳舵!做好同舟共济的准备,把自己推上浪尖。”岳飞到杭后,在风伯亭下被秦桧陷害。临死前他说:“我后悔没有听陶岳的话。”。这句话传到秦桧,秦桧大怒,命令李和前往镇江金山逮捕道月。李和去了金山,道月正在课堂上说话。只见道月盛装,焚香。她双手交叉,道:“我四十九了,不为自己,只为话多。李和来自南方,我去了西方。还不是因为佛力,差点没了手。”说着,坐上王座,幸福地死去。李和只好把情况汇报给秦桧,并说金山有七座山峰,风水好,所以每一代都能出和尚。一怒之下,秦桧立即命令人把金山的七座山峰夷为平地。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和金山寺的道长,修建了奇峰阁。可惜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后来改建成奇峰阁。
白龙洞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的戴宇桥旁边。相传唐代武则天的侄子灵昙来到金山,在此洞内打坐,白蟒避开,毒气尽去。白龙指的就是这条白色的蟒蛇。
现在洞里有两个白石雕像,白皇后和小青青,每个一米高。根据民间传说,这个洞穴与“白蛇传”和“水漫金山寺”密切相关。白娘子和小称东海为水,与金山寺和尚争着救丈夫。徐贤被关在庙里,当他听到外面的鼓声时,当他看到那位女士怀孕时,他很担心。守门的小和尚很同情徐贤,让他从白龙洞跑到杭州西湖的断桥去见他的妻子。
这个山洞里有一条裂缝。一个人可以深入几十英尺。如果他走得更远,它就会变小。人不能进去。恐怕只有白蛇才能进去。不然为什么叫白龙洞?
朝阳山
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音洞。在金山的东北面,山洞是一个悬崖,上面有“日照岩”二字。金山还在河中央的时候,每当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开始的南区石壁金碧辉煌,水天一色,堪称奇观。所以朝阳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至今留在岩石上的“朝阳洞”三个大字是明代的滕密所写。
古代仙人洞
古仙洞位于晋北北侧的金岙山脚下,深6.6米,半亭依洞而建。道教遗迹在此。传说八仙人吕洞宾从这里窥视江面,故名“仙女洞”。明代程的诗:
鬼斧穿透山骨,明明穿透了一扇窗户。
当仙人行走时,他竖起一瞥河水。
戴宇大桥
金山白龙洞前有一座玉带桥。传说苏东城和金山住持佛印打赌输了玉带。如果佛印得到了宝藏,他经常把它展示给人们看。很多人看了,他怕坏了。于是他命令人们仿照玉带建造一座桥。谁想再看玉带,就去看桥吧。玉带桥长16米,桥下碧波荡漾,晶莹剔透,让人心旷神怡。
金山四宝
慈寿塔下的房子里陈列着一批金山寺的珍贵历史文物,其中苏东坡的玉带、周鼎、金山图、铜鼓为金山文房四宝。
玉带:大学士苏东城在宋神宗期间,与金山和尚佛印关系密切,人称“忘年”。有一次,两人交换禅语,打了一个东坡玉带的赌。东城慢失,玉带成了寺镇之宝。
苏东城里的玉带,在金山已经存在了900多年,这个宝藏被称为国宝。玉带环大约两英寸宽,两英尺长。腰带上饰有二十四块米色白玉,呈长方形、圆形、心形。清初,四件被火烧。乾隆皇帝在金山的时候,命玉工去填,上面刻着乾隆的诗词。但是后面加的四种玉色和原来的玉色不一样,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周鼎:这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青铜器,距今已有2700多年了。当时,周宣王北伐成功后,铸造了青铜鼎以奖励北伐统帅,所以也叫鼎。
金山图:这幅画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画。画面中,江面无边,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在浪上,山峦青翠,其上绘有屋檐和朱昱,展现了当时金山和金山寺屹立在长江中心的美丽雄伟姿态。画后有一首他写的诗《金山寺追赋》:
白发金山继续老游,依旧称霸中流;
沙痕消失,潮水侵板,船帆光影凹凸不平,映在楼里。
江汉之事古往今来,乾坤飘忽忽高忽低;
谪仙伤心欲绝,期待皇帝的状态。
字很大,很可爱。
铜鼓:是一种鼓状的青铜器皿,高八寸,直径一尺五寸,重二十三斤八两。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行军时可作为炊具烹饪,打仗时可作为战鼓使用,故又称诸葛鼓。
皇家码头
山北有十三座梯田,原为月形,两侧有石栅栏,左右有钟鼓楼(清咸丰年间毁)。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都曾数次从这个码头上岸,故称“皇家码头”。
目前护栏上刻着“皇家码头”三个大字。
郭璞墓
郭璞墓位于金山以西的石埠山上,又称云根岛。岛上埋葬着东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遗物,俗称郭璞墓。郭璞(公元276-324年),河东(今山西)闻喜人。据记载,他博览群书,称其词为东晋之最。他注释了《尔雅》、《山海经》、《楚辞》等重要古籍。他还擅长风水。东晋初做左郎,后被王敦仁任命为文员参军。王敦想造反,但不知道是好是坏。大家都说好,他就问郭璞,璞一个人什么都没说。他触动了王敦的怒火,在武昌南岗被杀。明万历三十三年,黄济世为其立传,墓碑上刻有“弘农知府郭璞之墓,金赐”字样。
趵突泉
天下第一泉,又名钟灵泉、南岭泉,在金山以西一里处。它在唐代就闻名于世了。第一泉原与金山在河中央,清咸丰、同治年间随金山登陆。据记载,过去泉在河中,河从西来,被石步山、孤山阻隔。水势曲折,分作三支(寒即水弯,三支即南支、中支、北支),泉正好在中间一个水弯之下,故名。因地处金山西南,故又称“南岭泉”。
钟灵泉上岸后一度丢失,但在清同治八年被薛树昌等人发现。于是命石匠在泉四角做一池石头,沈秉诚在长镇通海路观察。同治十年春,写碑建亭。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在水池四周筑起石栏,并在水池旁建有亭子。并扩建土地40亩,开塘种莲子,筑土堤种万株杨柳,抵御河水冲击,十分美观。在方池南面的石壁上,有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盖楼在水池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在水池的南面,有一个八角形的双柱亭,直径七米,非常宽敞。它被命名为“剑亭”,意思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镜。亭内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十分清凉雅致。赤北有一栋两层小楼,楼上楼下各有一个茶馆。环境幽静,绿树成荫,景色优雅,是游客品茶的最佳去处。楼下楼前墙左侧有沈秉诚题写的《钟灵泉》石刻,右侧有沈秉诚《钟灵泉》和薛树昌《钟灵泉辩》石刻。
自唐代以来,钟灵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代品茶专家陆玉品将灵泉之水列为天下第一,后唐著名学者刘波将全国之水列为第七,长江之水列为第一。自此,灵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用这泉水泡茶,又甜又香。相传有“杯不溢”之说:若将泉水贮存于杯中,即使高出杯口两三分,水也不会溢出;把一枚硬币放在水面上,它不会沉下去。泉水绿如玉,浓如甘露,其醇尽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