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室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哪些?谁知道,请说谢谢。
一,教学办公系统
1.学校应该定期召开教务处会议。教务处应该由校长主持。
(1)听取教研组长的工作汇报。
(2)对学科教学的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
(3)加强与学科老师的沟通,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2 .学校应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包课领导和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要在学期初对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研究计划和方案进行检查和批改,批改领导要签名;期中和期末考试前检查、督促、指导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过程材料,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和总结,汇报情况。学校要按学期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组员进行绩效考核,特别是对在学校或镇以上举办公教的教师,分为领导考核、群众考核、学生考核、硬件考核四个部分,检查考核将纳入教研组和个人的考核。
3.各镇(街道、区)教育管理处应设立教学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负责参与、管理和指导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还要对各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和指导,并纳入被查学校综合评价。
4.教研室要加强检查监督,随机抽查和参与各类学校的教研活动。教研室要在教育督导和教学指导过程中,对各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检查,通过资料查找、座谈、专题研究课观摩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教研活动的真实情况。教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宝玉镇(或街道、区)各校的教研活动,对教研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分发,推广各单位的好做法。并将上述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评价。教研室以各单位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依据。
二、例行检查制度
1.教学计划规范的管理要求。
教师计划由教导处、系或部门领导审批(需审批领导签字),对计划制定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修改批准后方可实施;开学后两周内,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组织专人检查评分,量化评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档案。
2.标准备课的管理要求。
备课管理是学校教师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课堂建设的保障。坚决杜绝单纯备课不备课的现象。学校在学期初、期中、期末进行三次大检查,其他时间,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各级部门也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及时总结和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指导教师进行整改。同时,要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典范,开展备课展示评估、优秀教案评选、典型教师经验介绍等活动,促进备课的规范化和优质化。教研室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直观的指导和监督上。根据《规范》要求,采取抽查和量化的方法,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价。
3.班级规范的管理要求。
(1)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第一,要经常检查。为了全程开课、全程听课,学校分管教学管理的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教学情况,通过听课、评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结合“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师“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的课堂竞赛活动,分层次深化,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水平。
(2)镇(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教学部的作用,按照“三个有实效”的要求,在全镇开展专项课堂教学督导和业务达标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3)教研室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指导,通过观摩课、随堂测试、跟踪测试、召开学科教师研讨会等策略对课堂进行评估和指导,与各科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4.手术布及批次规格的管理要求。
(1)学校应加强作业管理。一是作业要少而精,注重效果,实行教研组长质量控制制度;二是通过大业务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进行过程检查和指导;三是组织作业展评,评选优秀作业,及时表彰鼓励;第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帮助和教育作用。
(2)加强周末指导工作的检查指导,进行抽查和分级评估,划定等级,并按一定比例纳入期中和期末检查的总体评价。
(3)镇(街道)教育管理处要结合业务检查,加强对经营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教研室以直观指导和监督的形式检查部分学生的作业,并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
第三,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时间:学校统一安排各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时间,每科每周一至两次,每次至少一小时,一般为前一周。
2.集体备课要求:
学期初(1),备课组长要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主备人员。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备、四精”,做到“二显、四定、五统一”。“四备”即备课、备教材、//:28学情、教法。“四要”即精心设计教案、预习计划、辅导计划和习题计划,精心创设情景,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和集体智慧。设置时间、地点、内容、主控和备份。统一指导方案,统一进度,统一难点,统一课末“开诚布公”练习,统一单元测试题。
(3)集体备课在同年级学生学科组进行。(平行班少、一个年级科目少于两门的单位,需要组成不同年级科目相同或相近的大集体备课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课范围不少于每科常规课时的1/2。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交流教材教法分析,确定统一单元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交流突破难点的重点和途径,确定统一单元试题,倡导集体备课的分工合作。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案。
3.集体备课应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分工。学期初,备课组长将备课内容分发到每个备课老师手中,提出总体要求和重点内容,主备人员开始备课,并写集体备课卡。
第二步是讨论。组织讲座,由老师和备份介绍自己教学(或学习)方案的设计思路,其他老师参与讨论,认真研究。讨论集中在教学的重要环节(重点难点的突破措施,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达到一个* * *理解。船长和值班人员应做好记录。
第三步,修改。讨论后的意见,以及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由师傅和备用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备课和听课卡上修改。备课组所有老师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个性化教案。
第四步,上课。根据* * * *研究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由师傅带研课,由备用,其他老师讨论修改后,修改教案,自己上课实施。
第五步,提高。课后在教案《教后感想》中写下成功之处和问题,作为以后改进的依据。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彻底整理出来,写进教学反思。
4.集体备课的评价与奖惩。
学校在例行检查中,将集体教案、教学(学习)计划纳入例行检查的内容,并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展示,将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备课组、优秀教师的依据之一,与奖惩挂钩。
5.学校教导处负责督导各学科集体备课,通报检查结果。
第四,校本教研制度
1.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要为教研组制定校本活动计划,并按计划要求开展活动。活动应该按主题和顺序安排。
2.校本教研活动应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安排开展,每门学科每周至少活动三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每位老师都要提前备课,开展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教研组活动要做到“三定、五定、一标”。也就是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活动,有主持人,有主讲人,有演讲,有记录,有成果。活动材料安排规范(能展示活动过程,反映发言和讨论内容)。参与的老师也需要交流,讨论,学习。记录应该是现实的。
4.每个学科每学期要安排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每个老师至少要开三节公开课。公开课、观摩课主要展示教学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型课堂应该针对教学中的某个方面和课题。研究型课堂应该以“说-说-评”的整合模式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备课。主讲人根据布置的课题备课,备课时充分体现研究课题。
第二步是讲课。讲师讲课并与该科目的老师讨论。讲师//:28人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改进。
第三步,上课。要突出学习的主题。
第四步,评课。围绕研究主题对班级进行评估。
第五步,总结。教研组组长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对专题研究成果的共识,进而为下一步专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5.教研组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总结。对表现好的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教研活动不积极的教师要进行批评和指导。
6.开展专题教研。开展学科的校本研究规划,确定符合学校和学科实际的长期和短期教研课题,在教研组的协调下实施课题实验和研究。扎实开展问题式调研活动,突出重点,争取突破。
7.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培养的效率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8.教研组应协助学校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对执行教学常规好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执行教学常规差的教师要进行批评并限期改正。考试成绩要和教师奖惩挂钩。
五、讲课的评价体系。
1.定期组织公开课和观摩课。每学期每人至少开三次公开课,听课三次。青年教师提供至少3节评估课(公开课、观摩课、报告课等)。)每学期,且“三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提供2节示范课。
2.老师坚持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应参加不少于1节课。学校干部每周至少要上两次课。
3.听完教研组和备课组组织的公开课和观摩课后,应立即根据教研室颁发的《评价标准》和本节课所学的专题对该节课进行评价。评课时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
4.开展深入持久的倾听和评价活动。以示范课为动力,通过评估课、优质课、公开课、优质课评选推广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5.将听课和评课的数量和质量纳入个人考核档案。业务检查也要定期检查讲课记录,作为业务检查的一部分。
六、诊断和测试系统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四级检测,通过开展“开清”、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检测,使教学不迷失目标,心中有数,规范教与学。
(2)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师应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重点总结成功经验、分析错误原因、改进措施,并按要求填写质量分析量表。这不仅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手段,也是教学过程动态管理的基础。
(3)及时召开班级作业小组会议。要和学生个别谈话,找出成绩变化的原因,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成绩。(4)继续探索分层评价方式。不仅要分层次讲、练,还要分层次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考试有所收获。
七、班级作业小组班级授课制
1.制定本组工作计划,组织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提出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总结交流教学、教学、科研的经验;负责审批各筹备组的计划和总结。
2.带领本组教师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主持教研组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带头研究集体备课。及时向教学主任和系主任汇报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情况。
3.组织本组教师参与相互观摩、听课、评课等活动。
4.做好考试命题、阅卷和质量分析工作,逐步建立本科目考试档案。并收集整理本学科的相关资料,逐步建立教学数据库。
班主任应该每月召开一次班级教学会议。同一个班的老师集体备课,开班级教学会。沟通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检查实施培养优秀学生、援建中学、转专业计划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辅导对象,制定班级管理对策。该记录纳入班主任备课检查。
八、教师学习和培训制度
1.学校应负责教师的教育、管理和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培训,通过带老带新、师带徒、结对子等方式,全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研究教学常规。学习预习、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反馈等。,注重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每学期确定一个或几个研究课题,围绕主题进行研究。
3.研究本专业集体备课的要求、措施和程序;研究促进优生、改善学困生、开展分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措施。
4.参与教学管理。参与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试辅导等制度,以及教学业务的检查、评估、反馈和总结。参与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分析和评估。
5.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讲座和评优活动。定期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讲座课等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有计划地开展优生和学生学习方法辅导。
7.组织学习先进单位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