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特征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使之得到患者的认可,自然释放被压抑的能量,得到治愈。因为潜意识分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个精神分析的疗程持续时间很长(一般至少一两年),所以在追求快节奏生活的现代西方并不流行。
2.行为治疗学校。其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1878 65438+10月9日-1958年9月25日)发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该学派以俄罗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将外界刺激与个体原有的本能行为捆绑在一起的条件反射过程,例如铃声的刺激和狗看到食物就流口水的现象不断加强,从而形成狗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早期的行为学派完全否认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愿意深入研究行为产生过程中的认知变化。后来沃森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心理学领域,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在沃森的基础上建立了新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个体在无意识地触发某种行为后,可以通过给予相应的奖励/惩罚来增加/减少该行为,从而强调个体的主动性。随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提出了通过实验观察学习的理论,即不需要对个体进行直接强化,通过社会观察就可以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开始进入注重认知研究的时代。
基于这些理论基础,行为疗法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只是一个“刺激-反应”连接不良的过程。这种行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条件反射来减少和消除。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生物反馈法”开始,建立了各种行为治疗技术。包括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洪水疗法、厌恶疗法、令牌法、解耦法、行为示范法等等。它的主要特点是简单、实用、有效,但前提是有一个需要改变的目标症状(目标行为)可以用于条件反射操作。唯一的缺点是,过于强调外在行为,忽视内在认知变化,往往会治标不治本。
3.认知疗法。它是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争论中自然产生的,没有明确的创始人。主要原因是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凯利开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中的应用。该学派认为,所有个体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都源于固有的错误认知系统,在错误观念的控制下导致错误的行为和症状。所以,关键是要让患者认识到自己观念的错误,并敢于和不良观念作斗争,去化解和消除,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自己内在的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1965438+2003年9月27日——2007年7月24日),被心理学家称为“老恶魔”。他发明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一直受到美国人的欢迎。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个体的心理症状反应(c)找到被触发的事件(a),然后引入事件(b)背后的不合理概念。同时,个体意识到这一点后,能够积极地与不合理的概念(d)进行辩论,使个体能够理解正确的概念(e),同时能够在行为中加以实践,带来新的体验(f),因此REBT的理论被称为“ABT”。与爱丽丝同时代的认知治疗师是亚伦。T. Back (1921-),其理论与爱丽丝疗法相似,但对认知偏差(不合理概念)的干预手法不同。贝克使用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的“助产术”对话法。
因为认知疗法最终离不开行为更新,所以后期的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也演变成了“认知-行为疗法”。其特点是注重患者内在的观念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针对病灶源头,方便快捷。但缺点是过于主观,因为“对与错”的标准掌握在认知咨询师自己手中,他们往往有时对患者缺乏足够的了解。
4.人文主义学派。创始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H马斯洛65438+4月1,0908-65438+6月8日0970)和卡尔罗杰斯(C R罗杰斯,1902-1987)。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心理学学派。当时所有的心理治疗流派都是基于治疗师自己为患者拟定的理论模型,但罗杰斯认为这是错误的,认为精神分析只是“残疾心理学”,强调环境干预本能的行为疗法是“幼稚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动机,可以通过自我力量走出精神疾病的阴影。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现实环境对他的干扰和影响太大,以至于他迷失了自己。心理干预要做的是通过非引导性的谈话,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可贵,建立自信心,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因此,人文主义积极主张给予人们鼓励、关怀和理解,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并由此演变为美国社会的一场变革,即“人文主义思潮”。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这个概念也是罗杰斯首创的。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没有太多复杂的技巧,只是简单地通过表达理解和体贴的“共情”来干扰对方。虽然简单,却因为普及而成为所有心理咨询学校的基础。但是,人文主义过于追求理想主义,往往缺乏太多的务实精神。它所认为的“一个拥有完美自信的人”在现实中很少实现,所以一般很难单独使用这个技能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