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望月”教学教程。
案例:(望着月亮,第10卷,苏教版中文)
老师:听老老师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
(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老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好像看到月亮升起来了。
生:我仿佛看见月亮的光照在河面上,河面上跳跃着成千上万的斑点。
生:我看见河水闪着月光。
生:借着月光,我看见两岸的芦苇、树林、山峰都镶上了银边。
……
老师:大家都讲得很好。轻声读这一段,在你认为最美的句子下面画线,好好读。
(一边划船一边看书,老师巡逻)
老师:谁来告诉你你的感受?
健康1: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月光落在长江上,江面被照亮,...闪闪发光的光点在跳动。”
老师:能告诉我原因吗?
生1:因为“千闪万点在跳”,这样的场景很美。
生2:我喜欢“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着光芒。”因为“宁静”这个词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但在文中是用来形容月亮的。我认为这描述了月夜的宁静。
……
老师的朗读:月亮出来了,静静地吐着它的光辉。
生3:老师,你看错了。应该是“和平地”而不是“悄悄地”。
老师:你认真听了。你觉得这里用“和平地”好还是用“安静地”好?
生3:我觉得用“宁静”很好,因为写出了月光的柔和。
生4:我喜欢“河两岸芦苇、树木、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河与天的交接处隐隐约约地伸展起伏。”因为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
……
【点评】听了杨老师的这堂课,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教学片段,因为它给了我一些触动:
1,注重观感和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感受。这就导致了一种不好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完课文,在句子理解之前,老师就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往往导致课堂上“死气沉沉”。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并没有让学生一下子就把经历说出来,而是大声朗读,感受清楚。比如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老师朗读,然后告诉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是对课文语言的初步理解,只要学生认真听讲,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时划出他们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原因。这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这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完全在考虑课文中的原话,而是在挖掘自己之前的学习经验。如果有同学说“宁静”通常用来形容人物...最后,杨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在竞赛中朗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释放自己的想法。这才真正做到了重感情、重实效。
2、真正放手,实现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害怕学生学得不够,所以在课堂上总会或多或少地给予暗示和引导,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更充分。不知道老师的行为,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从以上案例来看,杨老师大胆放手,自始至终把学习课文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整个课堂,学生都在学习、思考、探索。杨老师只是他们学习汇报的组织者和拖拉机。这真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满月”的教学设计之一
浅析教材
这篇文章是一篇随笔,讲述了我那聪明好学、富于想象力的小侄子在甲板上赏月时,背诵关于月亮的诗歌,以及他对月亮独特而童真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他聪明好学又喜欢幻想的小侄子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新单词。理解由新单词组成的单词。
3.能够将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4.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描述月光的句子的意思和小侄子对月光的想象。
5、通过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积极积累对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受和反思世界。
重点和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描写月光的句子的意思和我侄子对月光的想象。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受和反思世界。
教学时间:三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首先,引入并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词?请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月亮的课文,中间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词。请仔细阅读课文。
3、展示题目21满月(一起看题目)
二,对文本的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显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发音,按顺序读句子,读好课文。
(2)自由地细读课文,自学生词,结合上下文或在词典中理解一些单词。
(3)再读一遍课文,问一些不懂的问题。
2.按姓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单词发音,提示注意。
3.学生提问并理解一些意思:
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放到下节课。
第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只讲月亮吗?除了赏月,你还写了什么?
2.点名回答。
3.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几节?提示:课文中哪几段是写赏月的,哪几段是写吟诗的?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我和小侄子比赛背关于月亮的诗。
第三段(14-20):侄儿对月亮独特而童真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在甲板上展开幻想的翅膀。
第四,课堂练习
1,写作练习,老师指导。重点说明:斑、群、哈欠。
2.用钢笔画红色。
3.写出同义词。
光点()注视()惊讶()关闭()
聚集()幻想()安静()闪耀()
4.抄写单词。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描写月光的句子的意思和我小侄子对月光的想象。
2.通过阅读训练,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对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受和反思世界。
教学过程:
首先,检查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1,学生实习。
2.读单词。
第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注意阅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作者描写的月光下的江景太美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黑板上写着:月下江景如画。
3.同学们,你们想画这幅画吗?学生思考:作者描述的图片中有哪些场景,是什么样子的?
4.展示图片,让学生看看它们是否就是你脑海中出现的图片。
播放课文的第一段录音。看图听录音感受图片的整体含义。
5.让学生回忆课文并试着背诵。
第三,学习课文的第二至第三段
(1)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喜欢幻想
(2)学习第二段。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哪里能看出小侄子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学生阅读后可以自由交流。
2.给我看看这句话:“月亮把我吵醒了。”我的小侄子调皮地向我眨了眨眼睛,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陷入了沉思。
老师质疑:月亮怎么可能叫醒小侄子?
3.给我看看这句话:侄儿聪明好学,喜欢幻想。和他谈话是一件愉快的事。
4.分角色读课文。
5.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的启发和理解。
6.指导读诗和背诵。(展示全诗朗读背诵)
7.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吗?(学生可以自由背诵诗歌,然后点名作答。老师展示收集到的诗歌进行补充。学生选择1和2个感兴趣的句子进行朗读和背诵。)
8.教师口述并引入情境:
诗很精彩,月光也很精彩。这两种奇妙的东西共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一种美丽宁静、空灵悠远的氛围中无比的畅快和陶醉。
9.出示句子:诗歌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沉醉在一种安静而宽敞的氛围中。
10,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句意和意境。
11.总结对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歌的兴趣。
学完课文第二段,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
正是因为我的小外甥聪明好学,所以积累了无数的妙诗,也因为这首妙诗的影响,我的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想象力更加丰富。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美的诗句,比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第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和好学在哪里?爱情的幻想体现在哪里?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展示句子1:“如眼,天眼。”“这是一双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地,所以每次合上都忍不住偷偷打开,一个月还得圆一次宽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是描述小侄子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的句子。
给我看看这句话:
(1)突然,小侄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他盯着我,等待我的回答。两只黑眼睛的瞳孔里,有一颗亮晶晶的小月在发光。
(3) .....小侄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讲得绘声绘色,好像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5]小侄子打了个哈欠,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小屋。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单词,带着感情读,认真读。
学生交流感情。引导学生说:我侄子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喜欢幻想,擅长。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奇妙有趣的事情。
5.用不同的角色读这一段。
第三,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词。
2.背诵课文。
3.收集关于风景的诗歌,举办诗歌比赛。
第三类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2.引导背诵课文。
3.举办山水诗朗诵会。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引言: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侄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富有想象力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这时,我站在甲板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读第四段。
第二,学习第四段
1,一起读课文。
2.励志对话:在小侄子的感染下,作者不禁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和作者一起幻想吗?请先闭上眼睛。
第四,播放录音,拓展想象力。
1,播放课文的完整录音,学生闭眼听,感受文章的整体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是作者,把你一个人留在甲板上。你盯着月亮消失的地方看了很久。你会想到星星、太阳、彩虹、风和雨...请展开你幻想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飞翔...
(学生闭上眼睛做白日梦。)
3.引导学生说出幻想的事物。(显示“论坛”)
第三,引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整理叙述顺序。
2、逐段引导背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四,举办山水比赛诗歌会。
1,四人一组背诵,推荐一个在班里比赛。
2.每组将有一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4名学生代表担任评委。)
3.总结诗歌大赛,公布优秀选手。
动词 (verb的缩写)作业(参见“测试区域”)
课后笔记:
本文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月亮如诗,需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中展开想象。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之门,回忆过去所学的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阅读和背诵有关山川的诗词,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
《满月》第二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2.学会创造新词。
3.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描述月光的句子的意思和小侄子对月亮的想象。
4.通过阅读训练,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对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受和反思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描写月光的句子的意思和小侄子对月亮的想象。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积极积累对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受和反思世界。
【教具及辅助活动准备】:诗歌比赛
【主板书计划】:
16满月
月下的江景如画。
比背诗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爱幻想。
独自坐在甲板上幻想
[运行设计和安排]
上课:抄单词,写同义词,背课文,做一些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外:背诵课文,诗歌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本课学习9个新单词,两条绿线中只认识2个单词,但不要写。理解由新单词组成的单词。
3.理清文章的脉络。
首先,背诵诗歌,在黑板上写下:
1.学生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请背诵,一人一句。
2.暴露话题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消除单词障碍。
1,明确:通读全文,不明白的单词划下划线,尽量解决清楚。
2.学生自己阅读和学习单词。
3.按姓名分段大声朗读。
4.对词义的质疑:
清辉:优雅纯粹的光彩。
凝视:着迷地看
生动:描写叙述,生动描写。(联系正文)
云絮:絮,如绵絮之东。淡淡的云。
剪影:根据人脸或身体轮廓的剪纸形状。这里指的是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的,借的。不用思考,形容说话做事很快。
晶莹剔透:明亮透明。
隐约: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5.有疑问:
“诗歌,在月光下沐浴...,...美丽而心胸开阔”
第三,重读文本,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只讲月亮吗?除了月亮你还写了什么?
2、命名答案:板书:情景竞赛想象
3.应该如何细分?总结段落?
第一阶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侄子和“我”比赛背关于月亮的诗。
第三段(14-20)小侄子对月亮的独特而童真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在甲板上展开幻想的翅膀。
第三,课堂练习
四,1,写信指导侄子的瞳孔锁柳絮。
2、钢笔红色,临时书写。
3.写出同义词
光点()注视()惊讶()关闭()
4.复制单词:
清辉流着封销的瞳孔里没有想着光点
闪烁挑战剪影生动的洗澡隐喻
云在打哈欠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一、听写单词
第二,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
3.同学们,你们想画这幅画吗?
4.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描述的“画面”中的场景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风景:月光河上的泸定梅林峰。
河面漂浮轻跳
芦荡梅林峰。
5.学生当场用画笔画画,其他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
6.播放第一段录音(朗读),然后看学生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试着背出来。
第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可自由阅读课文
2.给我看看这句话:“月亮把我吵醒了。”我的小侄子调皮地向我眨了眨眼睛,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陷入了沉思。
老师质疑:月亮怎么能把人叫醒?
3.给我看看那句话:侄儿聪明好学,喜欢幻想。和他谈话是一件愉快的事。
聪明好学在哪里?
角色阅读部分5-11。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5.指导阅读和背诵诗歌。
6.教师口述并引入情境。诗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个美好的东西滋润在一起。
“我们”的心,让我们觉得更舒服,更美好,更宁静,更空旷,更遥远。
展示句子:诗歌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处于一种宁静而宽敞的氛围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总结对话,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学完课文第二段,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小侄子聪明好学,喜欢幻想)
5.家庭作业:练习册P54,2和3)
收集关于山水的古诗,背下来,准备诗歌比赛。
第三类
首先,回顾一下:
文中的小侄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情的幻想体现在哪里?
我们继续学习吧。(板书:爱幻想)
第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
2.问题:这一段说了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侄子是怎么想象月亮的?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一起说。
展示句子:“像眼睛一样,天堂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喜欢看我们的地,所以每次关了都忍不住偷偷开,一个月还得开一轮……”
你觉得我侄子的想象力怎么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点名读。
3.讨论交流。(奇妙而童真)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述小侄子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的句子。
给我看看这句话:
突然,小侄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他盯着我们,等待回答。在两个黑色的瞳孔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流产。
.....小侄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讲得绘声绘色,好像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该强调、阅读和品味的单词。
学生交流感情。
5.用不同的角色读这一段。
第四,学习第四段。
1,一起读课文
2.问题:这一段说了什么?
(板书:独自坐在甲板上,传播幻想)
3.励志对话:在小侄子的感染下,作者不禁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和作者一起幻想吗?闭上眼睛。
听录音,做一个幻想。
闭上眼睛。现在,你是作者,只留下你在甲板上...
谈想象事物的指南。
第六,作业
1,背课文
2.诗歌比赛(课后)
第四节课
教学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月景之美和人们通过月亮表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和背诵有关月亮的古诗,学习唱有关月亮的歌。
2.排练合唱《月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静谧的夜空中,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散发着璀璨的光辉。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圣象征。它以其浩瀚和神秘,凝聚着人们悠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老师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你想看看吗?
4.多媒体展示月亮场景。
通过观看几个美丽的月亮场景,学生们被带入一个如画的月夜。这种情感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他们的求知欲。〕
3.从学生们忍不住的赞叹中,老师意识到学生们被美丽的月色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他们看到了什么?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迷上了月亮,陶醉在月色中,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老师有一个最爱写月亮的词。学生们想听吗?
谁会把你最喜欢的关于月亮的诗读给大家听?
看来学生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我们接下来玩游戏好吗?
第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1)六个字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择。
(2)依次看题目,背古诗。如果背不出来,可以大声朗读。
通过读诗、背古诗,考察了学生写月诗的积累。〕
(3)总结:刚才各组的同学都表现的很好,尤其是朗读的时候,很投入,很深情。
然而,刚才的比赛只是一场热身赛,接下来的比赛变得更加艰难,但也更加有趣!
3.第二个游戏:用古诗词搭配图片。
(1)每个单词后面都有一幅图片。老师已经给图片附上了一首诗,还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附上一首古诗,看看我们的诗是不是一样的。
⑵轮流看有古诗词的图片,大声朗读。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并配以适当的古诗,实际检验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
⑶总结:看来学生不仅能背诵古诗词,而且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读的诗都是关于月亮的,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遥远的想法)
通过总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三场:唱月亮之歌。
月亮是诗人眼中的最爱,也是其他艺术家心中的最爱。比如歌里经常出现月亮。
谁来唱几首关于月亮的歌?
我们学校合唱团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很好听。我们班有几个合唱队员。让我们欣赏他们的表演。
(3)让学生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我一听就想睡觉?请合唱团成员解释。
5.总结:怪不得我听了。好像回到了童年,在摇篮里睡着了。原来月亮真的能唤起人们无尽的遐想。(板书)
第三,分组合作,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感受。
除了诗词歌赋,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好吧,我给你一个学习成为艺术家的机会。
多媒体演示:“现在你是一名艺术家,请通过作曲、写诗、书法、绘画、朗诵、写词等方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感受。”
3.学生汇报,说清楚工作是什么。你为什么创作这部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学生在写诗、画画、作曲的实践中,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运用的能力。〕
4.总结全文。
听着学生们的汇报,老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安静的诗,是一首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份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舟》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美丽的月景带来的悠远思念和无尽遐想。
一,对教材的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那个聪明好学、富于想象力的小侄子朗诵关于月亮的诗歌,以及他对月亮独特而又孩童般的想象。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激发他们美好的想象力。
第三,设计理念
体现了“以讨论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把握文本空白,丰富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点
“抓紧了……”围绕课文来组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配以适当的音像,让学生在阅读和感受文字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努力把文字美与视听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课件方面,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并写出有关月亮的古诗和句子。
第六,教学过程
【您正在浏览老小白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引入新课程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观赏。……
2.细读全文。读后感交流。
(2)提出问题
1,文中四处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为什么作者在这四个地方使用省略号?
学习第二段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第二段,讨论第一个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场景都写出来;也许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亮下的美景。(展示图片)。选择朗读课文的音乐,谈谈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默读。
4.点名让学生跟着音乐大声朗读(注意读好“……”。
5、一起读。
(4)学习第三至第十二段。
1.小侄子和作者背了哪些诗?
2.讨论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按姓名和角色大声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5.11部分下的省略号由两个省略号组成。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们交换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7.欣赏《祝人长》这首歌。
(5)学习课文第14至20段。
1.小侄子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空的眼睛?讨论课文中第三个省略号的意思。
2.不同角色大声朗读。
3.引导学生默想他们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名读。
2.讨论是否“……”文字的末尾可以改为“.”
3.让学生们和作者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吧!(展示月球幻想地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