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

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应该就知道了。句号意味着一个句子结束后的停顿。带句号的句子语气温和。比如:1。阳光温暖。(《丑小鸭》,小学语文第四册)2。池底有许多石笋,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丘,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高耸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3。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澈,你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和石头。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玉。(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4。眼看着身体一天天衰弱,只要吃不下东西,就可能起不来。(金钩,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例1很简单。要说太阳给人的感觉,是完整的一句话。使用句号。例2是一个长句,用四个“你”把池底的几个石笋的图像连起来,句尾用句号标出。例3是一个长句,实际上是三个并列句。讲述了漓江的三大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功能相同,形式相同,联系紧密,所以放在一个大句子里,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有关联词的句子。“只要………”是连接句子的纽带,所以它还是一个句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句号标志着一个大停顿,即停顿时间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不能标记大于句号的停顿时间。我们再来看一下:5。今天是星期三。6.昨天天气晴朗。7.关上你身后的门。这三个例子乍一看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通常的“谁(或什么)做什么(或怎样)”的造句模式,但仔细想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用句号。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是否使用句号,不取决于语言的长短,而取决于语言是否表达了完整的意思,是否能构成完整的句子。有些词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比如:8。走吧。9.不会。虽然有些词是由多个词组成的,但它们并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部分(也叫成分),所以不能视为句子。比如: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彩池,不是一句话,一个句号永远用不上。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用句号吗?不一定。要看这句话的语气。句号适用于陈述语气和语调比较温和的句子,不能用于语气比较重的疑问句。如:11。这是你的面包吗?12.李黑,把枪放下!如果把这两句话换成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句,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语气,而是“李黑把枪放在地上”的陈述。通常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句号的使用有三种不正确的现象。第一,用的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没有句号,造成段落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13。冯路的凳子坏了,如果他坐在上面就会摔倒。李志看到了,放在心上。他从家里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蹲在教室里,摆弄着。(练习题)例13是一个由四句话组成的段落:第一句介绍冯路的凳子坏了,会掉下来,以“掉下来”结尾;第二句告诉李知几记在心里,以“心”结尾;第三句说李治带了工具;第四句是关于李智秀的凳子。但作者在段末只用了一个句号,使得四个句子失去了独立性,整段不清晰。二是用多了。在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前使用句号,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春天,沙枣枝条粗糙。它被短叶子覆盖着。一层细沙在树叶上闪闪发光。例14其实是一个句子,结尾一个句号就够了,但是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打断了句子的内部联系。第三,混合。属于其他语气的句子用句号,夹杂其他标点符号。比如:15。阿米还是翠琴。不,一个都没有。16.李勇朝我喊道:“让开。”砰的一声,架子塌了。例15“阿美或翠琴”是疑问语气,要用问号。例16中“让开”是祈使句,要用感叹号。句号在申请书中占据一个词的位置,紧接在前一段之后写,不能独立写在一行的开头。科技文章中,用点()代替零,位置仍在句末单词的右下方。带句号的歌:句号用在句末,语气温和不高。看到就停读,作文不要忘了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