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首先,转变教师观念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前提。
1.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单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向既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转变;我们必须把对语文教学结果的重视转变为既重视语文教学结果又重视语文教学过程;要变师生之间的单向信息交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改变老师过时的学生观。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把学生视为被动教育的对象,应该绝对服从教师的要求。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主角为配角,真诚地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改变教师过时的人才观。传统的应试教学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入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少数学生的教育,不仅放弃了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是一种明显的教育不平等。
第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基础。
老师应该爱他们的学生。这是实现民主与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你不配当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学生,给予他们更多鼓励性的评价,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愿望,理解和包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和鼓励带进课堂,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亲其师,信其言,听其言”。
3.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仅仅是自己的老师,更是可以倾诉的最亲密的朋友。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友好地指出来;如果你答对了,为学生的成功感到高兴。教学中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感人,不必强求结果的一致性。追求结果的合理性是语文教学民主的具体体现。
第三,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关键。
1.解决问题是令人兴奋的。题目是对中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人们常把它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所以有些课文在初始阶段通过老师对题目的讲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悬念激发兴趣。悬念是艺术欣赏中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最有诱惑力,最容易让小学生产生一种迫切的好学心理。只要悬念设置得当,就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之魂,点燃思维的火花,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形势令人激动。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插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视听教具,将学生带入图文意境,通过声、形、色、立体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4.质疑很刺激。质疑是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问题设计的好坏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用明快生动的语言,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学习,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民主和谐的氛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四、开展各种有效形式的活动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重要保证。
1.开展集体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小组学习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自己的小组中讨论和回答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小组学习能够真正全面地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广泛推广的重要方法。
2.让学生多读书。现在的语文课,大部分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公开课纯粹是老师的表演,或者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配合,严重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你把一本书读一百遍,你就会明白它的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多读书。一起读,自己读,读重点句子和段落,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味道”。比如《桂林山水》就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在讲授本课时,学生不仅要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要把上课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去亲身感受。教学时,第一步是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学生发音正确,同桌互评,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初步感知山川特色。第二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桂林的山川之美,把他们认为美的东西读给小组听。第三步,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色。阅读后,分组讨论。这样教室里书本的声音就大了,讨论也多了。学生在互读互说中取长补短,享受资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第四步,汇报阅读,谈体会。这一环节动员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补充,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语言美。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分析,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自主的交流就能感受到风景和语言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让学生多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学生自己就能理解,不需要老师繁琐的讲解和分析。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师往往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展示重要的思维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他们解决不了的难题,由小组成员讨论解决。
4.让学生多说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说话是锻炼思维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学习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故事的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要正确合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大胆果断决策,自由快乐地学习,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减少和控制全班的反应,提倡个性化学习。
5.请同学们多多评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教活动,调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体现。比如作文教学,让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这篇作文有什么优缺点,如何修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让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修改作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评价,好评价。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很难有所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