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呼吁教育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期待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多层次高素质人才。人们也清楚地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教育都是大有可为的舞台。作为教师,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师德,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好学,严谨治学,以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以思想育人,以榜样引领,真正培养出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未来社会的职业是多层次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样的。具有高度责任感、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在不同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人才。树立这样的人才观,就不会单纯以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标准来对待学生。我们的教师必须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
第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角色一直在发生变化。过去,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知识,知识是教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只是渠道之一。同时,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学生。教师应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不仅有利于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而且会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学习心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1世纪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以前我们总是讲“互相学习”,但真正了解并互相学习的老师并不多。这恐怕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变灌输、说教为启发式,努力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第三,师德的灵魂是爱。
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做一个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为人师表”。社会有360条线,每条线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要把学生的培养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从这样的思想高度来看待教育,我们才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涟漪。有人把师爱比作母爱。的确,师爱比母爱更伟大,更高尚。她不仅要用博大的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更要用爱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引导和带领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热爱学生。即关爱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整齐地对待他们。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得挖苦、挖苦或歧视,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积极、健康发展。”“爱”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是培养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爱是转化后进生,让他们好好发展的灵丹妙药。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这是老师无私奉献给学生的回报。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一丝不苟地传授书本知识。在这方面,我大部分时间都做得很好,但有时也会犯急躁的错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彻底改掉,做到教学有说服力,不倦。
第四,心灵的教育需要心理沟通。
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努力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即“为人先正”。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人们经常把老师比作园丁,受教者——学生——希望他们能像何苗一样得到阳光和雨水的滋润。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上遇到困难,出现心理障碍时,他们特别渴望老师能理解他们的苦恼,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们老师要懂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
第五,注重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作和创新是21世纪的主流。任何一个具有合作创新精神的国家和民族,都能在信息时代抢占制高点,发展新技术;不然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彻底抛弃传授知识的旧做法,真正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但是,要真正摆脱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开辟教育创新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具备信息的吸收、加工、存储和应用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知识结构,以此推陈出新,打破教师在平台上教,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教学过程不能固定在教室或实验室里,而是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听知识。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渠道发现、探索、体验、分析、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现和欣赏学生创造的火花,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