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一、这本教材的整体介绍
本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目标的基础上编写的,体现了编写新世纪义务教育课堂标准教材《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本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概念和统计概念;避免“算术”的程式化叙述和刻板的练习。下面我就针对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谈谈我们的一些教学建议:
二、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字和代数
1.第一单元“认识一个更大的数”。学生将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的过程。
看大数的过程,
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读写正确;可以对比上亿的规模;掌握以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知道约数,求一个数的约数,估计大数。
2.第三单元“乘法”。学生将掌握两位数或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对其进行估计;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我会用计算器去探索一些数学规律,知道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
第五单元“除法”。学生将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方法,并且可以执行
计算正确;理解实际情境中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探索商的不变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方法,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计算中应用括号的必要性,正确计算带括号的三步整数初等算术。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学生将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并用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空间和图形
1.第二单元“线和角”。学生将能够识别线段、射线和直线,并将使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用三角尺画出来;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认识拳击手和圆角;会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度的度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度。
2.第四单元“图形变换”。学生将体验一个简单图形转化为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形纸上旋转简单图形90度;能够在网格纸上操作图形变换,并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过程。
第6单元“方向和位置”。学生将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用几对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在特定情况下,物体的位置由方向和距离来表示。
统计和概率
Unit 8《统计学》学生将理解在统计图中用1网格表示多个单元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可以从折线统计图中预测事物的走向。
综合应用
“走进自然”和“数据告诉我”两项综合应用活动,鼓励学生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的互联互通,逐步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完成和回顾
教材安排两次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改变了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每次整理和复习分为三个部分:整理所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以及一些练习。
“你学了什么”专栏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反思,利用列表或其他形式简单梳理所学内容的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回顾自己的经历和进步。
三、各单元难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知道一个更大的数字
(一)单位困难:
在特定的情境下,认识、读写一亿以内的数字,知道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会以一万、一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约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求一个数的约数。
(2)教学建议:
建议一:提供素材,让学生体验“数一个数”这一直观生动的活动,体会大数的意义。
比如数数要进位的时候,老师要提问,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进位,然后让学生一起数数。比如学生数到9万,老师可以问1万是多少?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关系的理解,直观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此外,让学生在柜台上拨一个号码,计数并加深。
“满十进一”印象
建议二:走一遍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画出大数的读写方法。
(1)P6大数的读写要结合数字序列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大数的阅读和写作,而不是死记硬背几个“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2)注意:读写“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相对困难。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读写数的练习中体验方法,同时安排一些比较练习。
建议三: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
例子1: P9学生对数字比较并不陌生。教学时,让学生先复习旧知识,比如比较:45000,8000,45600,这三个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复习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迁移到一亿以内的数字大小比较。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训练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2:重写数据时,让学生明白重写数据是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大小没有变化。并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重写后要写计数单位:比如9600000等于960万。等号左边的数字以“一”为基数。计数单位一般不写“一”,而等号右边的数是以“万”为单位的。不写就变成基于“一”,太不一样了。
建议四:结合情况,认识到精确数和约数的区别,掌握求约数的方法。
(1)这部分的两种情况学生自己可以看到,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大概的数字可以讨论。然后举个例子说说生活中的大概数字。了解精确数和约数的区别,掌握求约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
(2)在教学中,要把约数和数的改写区分开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增加一些和求约数意思相同的词:精确到……保留到……等等。
第二单元线和角
(1)单元教学要点:
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我会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度。
(2)教学建议:
建议一: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已知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但只有线段和线段的长度可以比较。因为射线和直线是不可测量的,所以线段不能与射线或直线相比较。
建议二:如何处理一些关于读书和画角的细节问题。
(1)用三角形画特殊角度时,导致角度不尖的小问题,注意方法指导。用三角形拼角时,要留下画角的痕迹。
(2)学生读角度时,内外圆不分,度读为补度。可以结合角度读数是钝角还是锐角来确定。
建议3:通过具体的感知来扩展知识。
(1)该线段是两点间无数条连接线中最短的。
(2)从直线外的一点通向直线的线段最短。
(3)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走进自然”的教学建议;
综合实践,尤其是“走进自然”的教学内容,最能体现大纲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所以,在教授这一节的时候,老师要懂得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描述,让学生去探索方法,展示自己的观点。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孩子进入现实生活。条件不成熟的老师也要尽量创造相应的场景(如说话、挂图或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对数学的重要性。
复习完每一节的知识后,要总结知识点,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1.大数读写知识
2.应向学生展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绘制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相关台词。
3.角度测量和绘图
第三单元乘法
(一)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和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
精确计算,
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总结一些结算方式,灵活运用。
3.认识和使用计算器,并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探索和发现乘法和加法的规律。
(2)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情境活动中,通过算法多样化,掌握乘法的垂直计算方法。
(1) P23“卫星运行时间”展示完情况后,学生自主列出公式。
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个。
估算和重新计算,并鼓励学生使用更多的方法。
(2)在“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竖式计算中,要注意末尾有零。
垂直特殊
写作和竖式计算强化训练,中间0。
(3)应用题的处理要结合乘法的意义。加强数量关系:
份数×份数=
总数
建议二:引导学生总结估算方法。
(1)诱导学生估算的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乘法。
意义引导学生以部分估计整体,从小到大,从少到多。
P36第二个问题的数据基本都在200左右。以200为标准,可以知道10天。
营业额。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如何估算?”“根据什么?”
P38的第三个问题是估算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判断。
P38问题4:注意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数学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生垂直计算时间。
P37这个问题是一个综合练习题,包括距离、速度、时间等几个数学模型,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估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逐渐出现问题,降低估算的难度。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建议三: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1)探索与发现(1)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规律,培养学生安静观察、比较的良好学习习惯。
(2)运算法则的教学应与简单计算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学生在教学前应处理好25。
×2,25×4,25×8,125×8都背下来了。其次,运算法则的教学要从乘法的意义入手,加强字母模型的记忆,用模型解题。
注意:乘除法既重要又难。建议学生一定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用实例验证、归纳规律的探索过程,才能理解实际情境中的逻辑,并在应用过程中说出来。
整理和回顾(1)
教学建议:
1.教学之初,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从第一单元开始读数学书,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并在草稿本上写下一条线索。
2.教师通过听学生报告,将知识线索有条不紊地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将知识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
3.教师还要结合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重点复习常见问题。
第四单元图形变换
(一)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要素
(2)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转化的过程。
(1)教材第54页的风车旋转图,体验图形变换的特点,老师。
边演示边诱导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
(2)在图形的变换上,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学生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学家具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在格子纸上试一试,提高感性认识。
建议二:注意处理练习的水平。
比如教材第55页,说1题是解决转动中心的问题,让学生知道。
无论旋转多少度,中心点都不会改变位置。第二题的前两个子题重点解决方向问题,第三个子题重点解决程度问题。几个练习有明确的层次,最好不要轻易改动。
建议三:鼓励学生设计制作漂亮的图案。
本单元结束后,可以组织图案设计的小报展,巩固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分部
(一)教学的重点
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理解并掌握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3.利用商不变定律的简单计算。
(2)教学建议:
建议一:归纳具体勘探过程中的计算方法。
例1: P59“买文具”是最后两位数除以三位数的基础。在这里的教学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注重垂直计算,注重商的定位,进行强化训练。
例2: P61练习1题“你能在括号里填多少?”这类问题是学生尝试业务的基础,需要长期训练。
例P62《距离、时间、速度》的教学离不开乘法的意义,所以一定要牢记模型。
建议二:提高特定情境下的估计能力。
(1)在本单元中,估算的要求基本安排在每次操作之前,以便添加
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估计方法进行测试的能力。
(2) P73《国家体育场》教学也是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输送。
熟悉“周围”
事物去“刻画”更大的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活在活动中。
过程中的感受。
(3)注:“试商”的方式有很多,但老师要侧重于一种。
强化训练,以及
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建议三:在计算过程中寻找规律。
(1)“商不变定律”通过推理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补充教学:商不变但余数变化的情况。
(2)“括号”的教学要加强操作顺序的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和交流。
第6单元方向和位置
(1)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网格纸上的数字对来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使用,并根据
方向和距离决定了物体的位置。
3.可以描述一个简单的路线图。
(2)教学建议:
1.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数对”的表示方法一般是先表示水平方向,再表示垂直方向。
2.明确方向和位置是相对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旋转。
3.在处理习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标出方向,画出箭头,然后据此找到具体位置。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表示法,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子。
在日常生活中
问题。
2.要知道0既不是正的也不是负的。
(2)教学建议:
1.根据生活实际明确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负数的含义。
2.让学生明白,负数越接近0,数字越大,正数越接近0,数字越小。可以通过温度或轴等具体量帮助学生理解。
3.关于实践设计。
(1)两个数之差的练习。例如,-7和-2,-7有7个来自0的方块,-2有2个来自0的方块,所以-7
(2)一个人从“3”向东7米,然后向西4米,这个人现在在哪里?进一步巩固负数的知识和实际应用。
整理和回顾(2)
建议1:
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图形变换、除法、方向和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这四个知识单元进行总结和梳理,使之系统化、有序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建议2:
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谈论表格中的正数和负数的个数,然后组织学生在班内相互交流。第三个问题(1)是个小问题。先引导学生认识旋转90度的图形是绕哪一点旋转的,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让学生知道,在画之前,首先要确定原图形中的某一点或某一线段作为参照物,然后确定其他点或线段的平移,最后让学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第八单元统一规划
(一)教学重点:
1.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图(1网格代表多个单元)和折线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问题的问答,与同伴进行自我交流。
这个想法。
(2)教学建议:
建议一:开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1)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数据采集的过程,我们要尽量安排好“种蒜苗”的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如:分组安排,如何种植蒜苗,如何测量蒜苗高度,如何记录测量数据(四舍五入到整厘米),记录一些活动和感受。
(2)课前讲一下数据收集流程,讨论一下数据收集方法。在15天组内各人蒜苗高的比较中,讨论了数据描述的方法。比如同学们会发现填写统计表比语言描述更直观,也会发现统计图表能更直观的表现出小组同学在15这一天的蒜苗高度。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发现统计图的价值。
建议二:制造矛盾引入网格表示多个单位制作统计图的必要性。
绘制统计图时,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一个网格代表一个单元),让学生先绘制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网格不够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画不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制作一个单元统计图的教学。一个网格适合多少个单元?让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进行选择。具体看这组数据的最大数量和最小数量。横轴和纵轴上有几个网格,从而确定一个网格所代表的单位。
建议三: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鼓励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建议四:通过数据的统计和统计图的对比,了解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异同。
建议5:统计图的绘制指导。重点指导找点的方法。在描点之前看清楚横轴和纵轴代表什么,然后看清楚一个网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再画一个统计图。
“数据告诉我”的教学建议;
建议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例如,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在图书馆查找信息,从报纸和杂志中提取信息或进行实地调查。
建议二: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课前一定要复习大数、乘除法、统计等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独立解题。
建议三:注重对数据所讲述信息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保、节水的道德教育。并通过数据感受生活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