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功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活动。那么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实践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什么比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有效的了。如果教师能把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合适的实际情境,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教《我们爱你,中国》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头看看自己去过的地方,了解哪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如果你有照片或视频,把它们带到学校来。同学们很兴奋,第二天就把照片或者视频资料交给我。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把自己带给所有学生的信息放大,然后让学生读《我们爱你,中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祖国辽阔、美丽、物产丰富,这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前,我还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国不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而且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们再一次兴奋起来,他们睁大眼睛寻求知识。希望老师给他们讲讲祖国的建筑,历史,文化。

但时间有限,老师只好无奈地告诉学生,下课后,学生抱怨铃响得太早。“我该怎么办?”我问同学。很多同学说,下节课再说吧。有同学说,下节课有下节课的内容。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老师有办法。你可以上网查一下,网上的相关知识比老师了解的还多。”这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我也不用布置作业了。学生回去找资料。第二天,同学们带了很多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一种民族自豪感不禁在心中升起。

第二,落实课程标准,拓展实践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帮助学生发展为目的,以一门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华夏子孙在思想内涵上坚守的精神家园,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词。学生生活在浓厚的诗意氛围中,可以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升华精神。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我们学校的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课前背诵”的习惯。现在,我们班的学生背诵了几十首诗,其中数百首经常用于阅读,写作和交流...这很有趣。“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唱。”随着诗歌朗诵活动的深入,学生们尝试着为他们写诗、画图,不仅进一步受到了中国文化内涵的影响,也锻炼和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精神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引导性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就成为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班开展了各种阅读专题活动。

什么叫“读书星”比赛,做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孩子们独立徜徉在书海中,读书的热情与日俱增。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同学读了几十本书。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利用班会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学会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学到了各种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读书就成了一种乐趣。

走进生活,放飞实践的翅膀

“生活就是语言”。新课程设计注重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入教材。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开展语文实践,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课内外的联系与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都是一张嘴吃饱穿暖。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授我最喜欢的美味时,设计了“我做的蛋炒饭”这一实用作品。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亲手操作,体验蛋炒饭的过程,感受蛋炒饭的色、香、味、形。同学们兴致勃勃,回国后认真完成了这项实际工作。第二天到了学校,通过同学小组的合作交流,蛋炒饭的色、香、味、形、制作材料都很清楚,写起来也很自然。这个活动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从这次活动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为他们准备一日三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不容易。他们决心长大后报答父母的恩情。

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小学低年级

1,“扫盲剧场”

“识字剧场”是为低年级识字教学设计的有趣游戏活动。它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2.“教科书剧场”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故事,适合学生表演。在一些课外读物中也有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改编成了课本剧,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这是我们学校的“教科书剧场”。

在表演课本剧之前,我们让中高年级学生自己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改编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然,改编也不能太拘泥于剧本的形式。只要学生能以一定的方式处理课文,就应该得到充分的表扬。

让学生分组改编,最后交换阅读,看谁的改编更精彩,更适合表演。排练节目,所有同学都可以报名,如果几个同学报名同一个角色,就要比赛,报名的同学会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告诉所有同学,谁理解透彻谁就演。课本剧演出时,小演员在台上表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观看。看完后,演员先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角色,自己在剧中的“地位”,演出时的心情,以及演出后的自我评价。然后观众就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小演员的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3.“教科书剧场”

也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识。

二、小学中年级

1,“读、说、写”

所谓“读、说、写”,就是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图片、实物、视频等。先说,然后让学生说,把看到的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减缓三年级学生作文的难度,顺利完成从二年级读写到三年级作文的过渡。

“读、说、写”首先是读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因为既然要评价别人,就要认真听别人说什么,这无疑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评价别人说的话,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别人长处的过程。这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看的、有说的、有写的,语文学习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2.听、说、写

所谓“听”,就是听故事的录音,理解故事内容,记忆关键词,把握语调;“说”就是在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把听到的东西说出来;“写”是“听”和“说”的延续。只有听得全面,才能说得流利,写得流利。

3.“画、说、写”、“读、说、写”、“做、说、写”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的中心是“三动”:手、嘴、笔;其核心是“三自”:独立做,独立说,独立写。能够积极练习说写,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

第三,小学高年级

1,《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的焦点是人们所关注的,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有焦点和热点问题,这只是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和体验社会和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采访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2.“说实话”

《实话实说》也是央视的著名栏目。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课本上没有的,单靠课堂教学是解决不了的。《焦点访谈》受限于采访的人和场所,话题往往不够开放,不够深入。为此,我们借鉴“讲真话”的形式,让学生在深度讨论中明辨是非,美丑。

3.“谈天地”与“论辩会”

“谈事”属于聊天和新闻发布的一种活动。我们学校每天早上都要花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思所见。这种活动没有固定的话题,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把自己表达清楚。本次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信息视野。

总之,在高年级的这些活动中,“焦点访谈”重在“走访”,让学生走出班级和校园,通过交流和走访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说实话”是指学生可以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说实话,说实话”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谈天地”主要是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辩论”擅长“辩论”,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对抗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应该说,开展这些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其好处是全面的,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21世纪的教育应该注意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融合,应该让学生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充分吸收营养。

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教师要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说、练、动脑,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比如教师节来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我的老师”语文实践活动;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主题,写下自己的经历;结合学校安全教育周,学生可以通过手抄报、中学做、校内做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教书,都要上学。”因此,学校活动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第二,因势利导,搭建活动平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前,我都让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咨询家长等方式储备相关资料。活动中,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

大部分语文实践活动应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策划、组合、学习,公平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头脑风暴,成员积极敏捷,始终保持兴趣,台上台下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愉快的合作学习和友好激烈的竞争中,同学们完成了语文实践活动。

在讲授完单元课文《规则》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调查学校或生活中的规则,写一份小调查报告并进行整理。然后,收集生活中违反规则的信息,再开展以“规划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课,宣传动员全校和社会遵守规则。这种活动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又拉近了语文与社会学科的距离,创造了许多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第三,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会了合作与分享,还在这样的活动中激活了各科学习的兴趣,尝试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比如在教单元课文《雪》的时候,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首先,下雪的时候,我带着学生去白雪覆盖的田野。到了这样的环境,他们突然欢呼起来,有的唱歌,有的跳舞,高兴得手舞足蹈。此时,他们的精神和思维完全处于兴奋和放松的状态,没有任何束缚感。所以,我让学生们和我一起看看远处的山,附近的树和村庄。在雪地里散步,看到留下的脚印;听听“吱吱嘎嘎”的声音;打雪仗,在雪地里堆雪人。随着雪景的亲身体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言,朗读生动。没想到,学中文这么好玩!

第四,因人而异,展现自我的阶段。

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参观、咨询,自主寻求答案。这种回答不是唯一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修正。教师要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在展示成绩的同时,评价自己,评价对方,反思自己的不足,整理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了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保证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活动时,要着眼于学生活动的过程,看学生的探究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合作的态度和能力,是否能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而不是仅仅通过笔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得失。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真正让语文实践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关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的思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实践的内涵

小学语文实践应体现在创设和创造真实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以活动为核心并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进行交流和探索。

语文实践是对片面强调知识掌握而忽视情感价值的反思,是对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重新审视,是对封闭式学习的调整。它通过有趣、全面、有效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完成直观的语言操作,并由此产生交流需求。基于此,实践既是需要,也是目的。

二,小学语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认知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求同存异,强调表达,忽视实践,教学趋于封闭。一些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只是走个形式,以打闹的方式实施。教学策略简单化、机械化,训练价值不大,呈现虚假繁荣。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对实施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不大。

顾名思义,方法题的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学生的生活积累,巩固学习成果。但是什么形式的活动才是有效的呢?这涉及到方法。

目前,教师在实践活动的组织上存在一些不足,方法过于单一。实践活动的立足点应该是教育功能和培养价值。如果一味放任,只能把实践活动变成游戏、绘画等。,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尽量结合课文内容,挖掘发展因素,组织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元认知,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移和转化。二是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的实践不是孤立的、独立的,而是需要必要的指导。教师应关注在实践中生成的生成性知识,组织其探究和思考,进而重新审视和考察知识的本质,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知识体系。

组织问题小学语文实践一直是分散在车间里组织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需要安排实践活动。从积极的角度看,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它作为生成性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课程,但由此产生的目标不明确、方法不科学的人格缺陷也随之暴露。实践本身应该具有多学科融合、多情境应用、多角度拓展的优势,却被忽略了。学校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和管理,知识在走向生活和自然中缺乏理性色彩。

三、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不应忽视学生发展的需要,不应增加学生的负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安排在课内或课后,话题与个性并行实施,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提供机会。

课堂实践所谓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靠课堂单独训练,而是要把活动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如何激活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这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所以提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丰富的,是精神的,是心灵的。

课外实践活动所谓的课外实践,外延很大,但语文课外实践是小课堂和大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和能力,用敏锐的眼睛捕捉智能信息,填补课堂空白。比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行动”,就是让学生上街找错别字,然后说服别人改正错别字,再把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丰富日记的内容。返校后,同学们交流。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以积极的心态关注生活,参与交流,积极合作。同时,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容易用错的词,比空洞的说教和反复训练更直观有效。

第四,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方法,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时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适时采取学生与家长互评等形式,激发内在动力。终结性评价要注重测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避免筛选选拔的负面影响,为学生终身学习营造民主、期待的氛围。

如何在小学语文实践中开展相关文章;

1.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方案(二)

3.小学语文如何加强阅读训练?

4.2017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5.小学语文阅读作业怎么布置?

6.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7.如何调动小学语文的积极性?

8.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