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全面了解学生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将其概括为“四最”、“两缺”、“五峰”
四个最:
1,最活跃:体现在工作和学习上。
2、最有生命力:初生牛犊不怕虎,长角就怕狼。
3.最好是学习:对知识特别好奇。
4、至少保守:
两个不足:
缺乏知识和经验。
五座山峰
1,体力巅峰:正处于身体长身体,发育旺盛的阶段。
2、智力巅峰: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处于巅峰,思维敏捷,说话频率快,因为他的大脑灵活。
3、成就的巅峰:人在一生中为社会做出了成就,在青年时代或青年时代就打下了基础。
4.特殊行为高峰期:由于其精力充沛,敢想敢干,另一方面又有经验不足的缺点,所以其行为很随意。所以,革命创新是从青年开始的,同样,动乱和麻烦也是从青年开始的。
5.高峰需求:学习和教育的需求。
90后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多不同。他们是唯一一代看着电视长大的孩子。韩剧、网络、超女对他们的影响很深,所以他们有“四化”的特点:心智成人、行为偏激、言语幼稚、心里空泛。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五大社会病”(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2.色情书籍、视频、网站对社会的危害;3、贩毒、拐卖人口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4、坑、蒙、转、骗、宰愈演愈烈;5.权力进入市场,权钱交易屡禁不止。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研究世界》出版了《我们有什么一代》,有人用五首流行歌曲概括当代中国青年的心态:第一首是《一无所有》,第二首是《我心中的太阳》(包括一长串《我不知道……》);第三首是《姐姐,你大胆往前走》;第四首是《跟着感觉走》;第五首是《睡与醒之间》,意思是家里不是主人,社会不公。正是因为“一无所有”,才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以及真诚追求中屡屡受挫所带来的迷茫和无助。
2,全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上的困惑和苦恼,属于正常人的范畴。虽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开展这项工作并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作为非考试科目被忽视,教师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难度大。因此,只有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促进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考虑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潜能发展乃至终身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它帮助学生自助,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成为具有学习、合作、生活、关怀、创造、适应和发展能力,能够承受各种压力,迎接各种挑战的人。
3、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问题通常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有的更明显,有的更深刻。学生行为表面的共性问题,往往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可以发泄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的,比如中学生早恋,这是一个相对容易发现的问题。青春期的学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经常接触频繁。因为“两缺”,他们把握不好度,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一个不来上课,一个表现出坐立不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很容易解决。关键是有些心理问题不容易发现。比如和父母矛盾引发的心理问题,隐藏的很深,很难被发现。现在社会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不完整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刻骨铭心。他们在家里经常和父母发生强烈的矛盾,有的严重到听不进去,经常吵架。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处理,学习暂时会受到影响,心智的发展也会扭曲,影响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成年人看起来是小事,这些小事引起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但在一个情绪极端的学生幼小的心灵中,这是一个危险的因素。高中的时候被一个老师的话伤害过,感受很深,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为了更及时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每学期都会给全校至少上一次心理辅导课,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另一方面更好的融入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一些咨询过的同学成了我的信息员。我能及时了解校内外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家校联系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送信息,增加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获得家长的全力支持,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我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比如高考前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大一新生入学,讲解初高中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高中生活有心理准备;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要消除考前紧张情绪,保持一定的焦虑,让学生轻装上阵,努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最好的成绩。除了考前的集中心理辅导,根据个别学生考前的不同心情,我还采取不同的方式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让他们对胜利充满信心。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心理辅导。他们也有心理问题。2008年,某重点高中文科考试排名第一的学生,因为压力过大,坐在考场上一个字也没写。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都是因为:一是对考题的过度轻视,二是看到难题后的恐惧,三是对偶尔的错误放不下。所以对这类学生的引导要覆盖进出考场的全过程。有些老师和家长重视考场内的辅导,却不重视考场外的辅导。有些学生一出考场,老师和家长就很关心考试,这会让有问题的学生把错误归咎于自己,从而影响下一次考试。所以要求老师观察学生的言行,对感到迷茫的学生及时干预,把损失降到最低。
2007年,我教的一个女生高考,第一天就觉得自己考砸了。晚上和我沟通的时候,她就开始哭,说没希望了,第二天不准备考了。我先让她哭个够,发泄内心的压抑,然后给她引导。等她渐渐冷静下来后,我跟她分析:这种情况在其他同学中也存在吗?别人会错吗?总之不要看一城一池的得失。高考看总分。1995年,一个数学成绩只有10的学生考上了大学。直到看到学生们高高兴兴的回去休息,我才松了一口气。不出所料,第二天的考试她考得非常好,成绩很理想。她考上了郑州一所很好的大学。
有些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比如早恋。学生不想让别人知道,就预约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对于早恋学生来说,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合理的引导不仅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也要先给予辅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