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做好准备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新课标背景下的“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中强调,知其所知,战无不胜。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对他们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甚至兴趣爱好。对学生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出能被学生接受,甚至产生* * *的课前方案。
此外,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新的特点,内容的编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难点。以数据的统计为例。旧教材是统计表(单统计表和复合统计表)、条形图(单统计表和复合统计表)、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统一编排,精读。新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这些内容分年份编排。在低年级的时候,让学生先接触一下,体验一下统计学的思想,再逐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新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吃不完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吃不饱的孩子。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合理选择。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根据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大相径庭。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学习缺乏责任心,更多的是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尤为重要。有的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学不好或者想尽快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采取全自行排代,全自行讲解的教学方法。说到说话就让人无法接受,而且越说越感兴趣,以至于全班只看到老师的活动,只听到老师的声音。甚至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老师还担心的唠叨:看清楚题目,把数字抄对,不要出错,让学生一时不得安宁。这样往往会打乱学生的解题思路,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其实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太长,往往会导致学生纪律松懈,思维压抑,学习效率低下。众所周知,老师可以控制讲解的时间,少说话,让学生多思考,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最好采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说”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