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管理自己?

一堂课的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既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

第一,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驱动力来自小学生自我服务和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所以,要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独立性。小学生天生幼稚,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教育要及时,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硬说教效果不大。所以我们会利用好班会时间,及时和孩子一起分析班里发生的情况或事情,引导孩子学会分辨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做错事的同学提出要求和希望。永远不要让犯错的孩子下台。

比如陆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自控能力差。原因是他父母溺爱他,什么都不让他做。结果他太娇生惯养了。于是我去找他父母谈,告诉他们季峻其实很聪明,可以培养各种能力,让他德智体全面发展。经过几次家庭和学校的谈话和共同努力,这位学生学到了许多东西,如他会劝阻别人自律,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学习。

另一方面,我珍惜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经常加强纪律。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愿意遵守纪律,配合老师的工作,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如何才能调动积极性呢?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给予正面的强化。比如我实行了每天“争创卫生第一”的制度,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还有我们的同学卢,他的自控能力差,我们就让他慢慢来,上课多表扬,他的自控能力就会提高。

第二,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指导自我管理,根本上是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教学生“钓鱼”的技巧,而不是直接把“鱼”给他们,这通常被称为“授人以渔”

,而不是“鱼”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有一定的方法。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正规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只能给学生一些指导,但不能自己完成整个活动,也要尽力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最后,要注意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导致其长期有效性。比如在“推”的活动中,我告诉他们如何在课堂上发言,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于是,班级活动成了他们活动的舞台,30分钟的活动成了他们展示的空间,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再比如我们班的同学卢英杰,他没有组织纪律性,精力充沛,所以我提倡其他同学帮助他,不要抛弃他,和他一起做游戏,活动,不要分开他,让他成为我们班同学喜欢的一员。而当你看到他做一些调皮的事情时,你应该立即制止他。我经常找他聊天,告诉他哪里有进步,哪里有进步的空间。我也联系了他的父母,大家齐心协力照顾孩子。慢慢的,他拿到了作业,字迹开始清晰。虽然他还是有小动作,虽然他还是有点调皮,但是他的进步是显著的。

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自主管理的氛围。

因为学生年纪小,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营造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筋,根据班级的特点,想办法积极自主地工作,做好自己的主管工作。如果教师要么全靠自己,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我管理的班级。

实践中要求学生各司其职,在班委的协调下各部门互相配合。每次开展活动,都要集体讨论出决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形成最终方案,再由班委向老师汇报。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大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作业,即使有不足,学生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真正感觉自己成了主人,初步建立了自主管理型班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每个班主任都可以尝试。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完成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的转变,真正起到引导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蒋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