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一门艺术教育学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尤为重要。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艺术教育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兴趣唤醒隐藏在他们身上的沉睡的力量,让他们从艺术的懵懂中清醒过来,逐渐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很多农村小学受限于条件和大家对美术课的轻视。农村小学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方面几乎是空白,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农村美术教师的一大课题。下面根据自己小学的情况来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般的文化老师总是希望课堂是自己操作的,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安静听讲,但是美术教材要给人一种快乐课堂的感觉,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下更好的创作和学习。
我给初三上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没有一开始就强调纪律,也没有像语文数学那样,讨论先学什么掌握什么。而是让学生自由地画出他们认为自己最喜欢的,也许是最美的东西。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画,然后全班讨论谁好,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最后,我会引导他们。美术课就是帮大家解决画得够好的问题。
那堂课时间过得很快,学生们都很开心。而且随后的美术课很受他们欢迎。学生们光听整节课恐怕就腻了,如果严格束缚,恐怕会被杀光。但如果学生能在轻松的情境下进行创作和学习,或许课堂效果会更好。让学生觉得课堂上没有负担,轻松自由,从而提高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
第二,乐于表扬和鼓励。
基本上老师都会表扬学习好的学生,但是有时候表扬鼓励学习差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意外的收获。
这学期开学不久,有一个高三美术班。因为美术课本还没回来,我
让学生画一幅他们心目中的春天的图画。如果不能,他们可以选择抄袭语文书里的插图,加上自己想要的。这个班调皮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在老师的评价上一直很差。很多同学都听说过,从来不教作业,上课喜欢捣乱。但那天,我意外地发现带头的“捣蛋大王”居然在画画。我走过去一看,他只是在潦草地写些无聊的东西。我一开始不想管他,突然发现他画了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我就是不忍心画。
我看着他说:“哇!你画的吗?真看不出你这么有才华。”我觉得他的表情似乎很意外。我马上说:“你的画很好(其实很差),整体看起来很有感情,但是一个人的头有点大。如果能画小一点,她的身体就可以拉长(就一圈),所以最好注意一下她的手脚的位置。”他还是说:“我不会画画!”但那语气,却缺少了平时与老师对抗的态度。我又对他说:
“你可以看看周围的同学是什么样的,看看每个人的头和身体是什么样的,手长在哪里。你这么聪明,肯定能画出来。”他不说话了,但还是拿起笔认真地改正。起来吧。我说:“是啊!我现在感觉真的好多了。你觉得如果在那个人坐的地方加点东西会不会更漂亮?”这次他问我;“老师,你觉得什么会更美?”我笑着回答他:“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画,只要你喜欢,然后大胆的画,就像当初为什么要这样画的感觉。”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增加一些与当前季节相关的风景可能会更好。”他说,“好吧,我试试。”然后他开始给这幅画添加一些花草。
我对他说:“你看,多漂亮啊!有时候你真的要自己去看才会发现自己很棒。你只需要相信自己。从你的画可以看出你不比其他同学差!然后,还有时间。想一想,看是否需要修改。加点颜色就可以交作业了。”后来我给他的画打了高分,把他的评语在课堂上给大家看。
后来我再去他们班,他就很少闹了。而且后来听其他老师说他这学期改变了很多,居然会交作业了,见到老师也会打招呼。第三,教材和教具的使用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可以引导师生共同探索某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具是辅助学生直观教学的工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农村小学受条件限制,现成的美术教具少。然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方便我们制作的东西,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实际上,实际教学中并不存在“谁都可以用好教材”的说法。虽然教科书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对象和环境条件,找到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可以使用教科书没有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对教科书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比如想用多媒体教学的,农村小学很少有那些工具)。
我在教《肌理的巧用》这一课(湖南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的时候,让学生们去校园里,捡一些树叶、石头、草叶,在大树下用颜料和笔做拓片。让他们仔细观察、品味物体表面纹理形成的纹理,并进行联想。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对自己接触到的纹理也有想象的讨论。拓片后,我让他们试着用自己拓片的纹理来作画。
他们的兴趣非常大,作品更是千奇百怪。有些学生用树叶的纹理来创作他们的风景画,有些学生用细沙作为墙壁来画房子,有些学生用树枝和自己的手作为纹理来画风景。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这就是建构主义教学。
在…的灵魂上。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的教材和教具是我们的标准。
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能用老的教学方法上课,尤其是美术课。老师要了解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借来的课。如果你的学生对这个“教师”科目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