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奥数有用吗?

小学奥数和高中数学竞赛的区别

小学奥数和高中奥数的区别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关的。尤其是小学奥数,是近十年商业化的结果。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有许多小学生。基数比较大。

机构投资相对较少。老师不需要太高。

家长愿意投资:愿意投资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块料。

最大基数x最大投入-最小成本=最大收入

高中阶段,人口基数比较小,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个料,投入也有限很多。而且现阶段大老师的成本很高。所以收入有限。

在这种逻辑下,在多家教育机构的推动下,正是国内如火如荼的小学奥数,提前学的东西很多,也让大家叫苦不迭。然而,其实这个东西和高中奥数没有任何关系。

奥赛与高中数学研究的区别

有关系,但关系不大。有人把IMO比作100米赛跑,把职业数学家比作NFL,这是一场长期的赛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IMO可以筛选出一批在数学方面更有天赋的孩子。

虽然大家的看法因为小学奥数diss而一边倒,但是整个中国奥数。中国的奥运会在世界上仍有一席之地。

而且确实培养了大量的数学人才。你看看这几十年培养出来的奥运金牌都在干嘛。

中国90年代以来的金牌大多从事数学研究:

云智威2000年数学金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生

袁信义2000年数学金奖,美国哥大数学博士生

吴2000年数学金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

曲振华1999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数学系数学博士金奖

刘若川1999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数学金奖

朱1999数学银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伊妮1997数学金牌美国普林斯顿数学博士

韩佳睿1997数学金牌美国斯坦福统计学博士

陈华义1996法国巴黎理工学院数学系数学博士金奖。

闫军1996数学金牌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

何旭华1996数学金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

王烈1996数学银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统计系博士。

蔡1996数学银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博士

刘福1996数学铜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

常程1995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数学博士金奖。

朱1995数学金奖,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数学博士

王海东1995数学金牌美国史丹福计算机科学博士

林逸舟1995数学银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

姚怡君1995数学银奖,法国巴黎理工大学数学系博士。

张健1994数学金奖,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系博士。

姚建刚1994数学金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

彭建波1994数学金牌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Xi·陈海1994数学银牌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王海东1994数学银牌美国史丹福计算机科学博士。

袁1993数学金牌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生,因精神问题被退学。

Yankee 199 3数学金牌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谷歌公司员工。

杨宝忠1992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博士数学金牌

罗微1992数学金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Husmai 1992美国纽约州数学金牌。

数据来自网络,可能会更新。

这么功利,才几年,就催菲尔兹奖了。是不是有点草率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颁发菲尔兹勋章,也很可能是美国的菲尔兹勋章。为什么?其实,看看傅在这篇推文中的另外两篇文章的经历就知道了。

做数学有用吗?有前途吗?

数学当然有用。

比如现在流行的人工智能,其实已经火了好几回了。不过每次遇到瓶颈,不信的可以看看神经网络1990左右的文章,然后慢慢回归沉寂。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遇到了数学理论的瓶颈。每一次突破,要么是因为计算能力的突然提升,要么是数学理论的小范围突破。虽然今天这么多人嚷嚷着要学机器学习,给他一个数学模型,让他调整参数。一群人都被数学基础给堵了。没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调模型参数和猴子弹琴没太大区别。

做数学能挣很多钱吗?有前途吗?

不完全是。

数学这种基础学科,纯理论化,转化为生产力和效益。路径很长,收益很小。很少看到一个数学家因为他的理论赚了很多钱。而且大部分数学家痴迷于研究,不谈插头。

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都很难,要看环境。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各种人工智能的一个数学基石就是统计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先驱是瓦普尼克。冷战时期有一种说法,他在60年代就有了初步的理论。他默默的算出了最小结构风险,支持向量机,VC维数等。,为统计学习奠定了强大的理论概括基石。他的数学基础是彼得堡数学学派对不等式的杰出发展。

然而,他的成就被锁在一个保险箱里。后来苏联解体后,他去了美国,慢慢开始被重视,发展,最后拓展了广阔的天地。

苏联虽然没有自由把理论变成实用技术的环境,但还是很重视基础学科,愿意给他钱,坐冷板凳,专心研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耐心和度量把你的想法变成理论,更不用说实用技术了。

瓦普尼克老人精力非常充沛。

所以,如果你抱着功利的态度,想尽办法搞奥运,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虽然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推钢琴和奥数。如果他们的孩子以后走了这条路,走了这条仕途之路,不要再跳出来阻止他们了,好吗?我偶尔在群里开玩笑说,搞数学的很难出成果,挣得少,头发掉得早,死得早。这句话一半是玩笑,一半是真话。因为数学是一个非常非常烧脑的东西,很多人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证明某某假设不成立。或者很多人一辈子都想不通为什么。也有很多数学家英年早逝。例如,最近的菲尔兹奖章获得者去世了。拉马努金也英年早逝,留下一堆笔记。虽然是幸存者偏差,但是真的很辛苦。

标签

因为我和MAA,美国的数学学会,美国顶尖的数学培训机构AOPS,还有其他一堆竞赛机构都有不同的业务关系(只要我有美国出版的数学书,我也有从俄国引进的英文版),所以对美国的情况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于是分享了我对中美如何看待奥数及其后续配套设施的看法。其实,我的意见很明确:

小学奥数不鼓励。其实小升初不看参考奥数的话,可以大大限制奥数的热度。

各种自发学习组织没有限制。这不是一个协会。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完成,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解决问题。但是,任何入场不得参考这些组织的比赛结果。

发现并鼓励那些有才能的人,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大学应该是人民的大学,应该更多的回馈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科研经费的分配要给搞纯基础研究的人更多的支持,更多的空间。你要求数学系学生一年发表几篇文章,不现实,也不客观。与其养一些基础科学的研究者,不如用这些钱养一群看报纸没用的人。

上帝的属于上帝,凯撒的属于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