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项目调查: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接受生命教育?

孩子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度过一生?每个家长都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让孩子知道生命的可贵,学会感恩,积极生活。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梅从事婴儿死亡教育研究多年。她在《儿童生死教育的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孩子4岁左右就会有死亡的概念。如果他们不能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她认为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带孩子进坟墓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方式。在给祖先扫墓的过程中,父母要适当地给孩子解释死亡,让孩子学会接受死亡,不要害怕死亡。这其实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对死亡的认识不正确,可能会对死亡产生恐惧,从而做出很多反常的行为,比如不断向父母询问死亡的事情;害怕和妈妈分开;担心他会死;担心妈妈和其他重要的亲人会死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几乎所有孩子在某个阶段都会有的问题,也是家长需要面对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人生教育方法因人而异。

面对“死亡”这个必须面对却没有人愿意提及的话题,大人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其实,孩子对死亡的认知,根据年龄、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的不同,是完全不同的。

婴儿期(0-4岁),类比解释。

对于婴儿来说,他们刚刚学会吃、喝和说话。他们没有“死亡”的概念,也很难理解死亡的概念。他们只能从父母那里知道死亡是一件坏事,不快乐。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用一些比喻和拟人的方式来解释“死亡”。例如,一个孩子心爱的玩具可以比作死亡。如果玩具坏了,无法恢复,它就死了。你也可以把死亡比作生命中非常严重的疾病。救不回来,还要离开很久。家里有老人去世,你可以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幼儿园期间(4-7岁),死亡教育可以提高风险认知能力。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父母的教育下,能够分辨一些基本的是非。孩子已经慢慢学会了思考,如果一味的用比喻做例子,就会很迷茫。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第一个生命教育就是告诉Ta,死亡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虽然人有一种本能的识别危险的能力,但是国外已经做了实验。比如把婴儿抬到悬崖边,婴儿心跳明显加快,但这些生理反应不足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许多潜在的危险。比如他们走到河边,知道河水很凉,就会慢慢走到河中央,但是Ta不知道河中央很深很危险,然后就淹死了。做好危险教育,让孩子看到河就会害怕,不敢在河中间走。

所以,现阶段,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安全。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痛苦,不能碰。哪里有危险,我们就要说清楚。

小学阶段的孩子(7-13岁)被教导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Ta们会思考,会判断,死亡是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

这时候家长不要拐弯抹角,用比喻做例子蒙混过关。他们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让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也可以带ta去博物馆、科技馆或者看科教视频,看看人是怎么出生、长大、老死的,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孩子自然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用言语吓唬孩子,也不要让Ta们对死亡产生过度的恐惧。

03

国外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参与死亡教育的相关课程。在“死亡课堂”中,接受过教育部专门培训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会认真地和孩子们讨论人死了会发生什么,通过表演让他们体验一下突然变成孤儿的凄凉感觉。

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父母也会直接回答。孩子们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区为绝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临终关怀医院,轻轻地将花瓣撒在临终者的床上,微笑着看着他死去。

美国有一本发行量很大的书叫《一片落叶》,非常适合3到9岁的孩子。这本书是一片叶子从春天是绿色的,夏天充满活力,秋天是红色和橙色,到最后枯萎,离开枝头,回归大地的过程。正因如此,告诉孩子,死亡是那么自然,那么美好,那么平静。我们为什么要害怕死亡?我们应该像那片叶子一样骄傲,因为我们曾经是这棵树生命的一部分!

在英国,皇家学院于1976建立了死亡教育机构,并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在1988的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其中包含了“死亡与悲伤”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中也包含了“死亡与失去”的课程,为小至11的孩子提供死亡相关的课程。英国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与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相关的复杂情绪”,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情绪的控制。

此外,德国还推行“死亡准备教育”,出版专业教材,引导人们以冷静睿智的态度面对死亡的挑战。法国设立的总统委员会也处理与生死相关的社会控制问题。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和独特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实现其在生命实践中的意义。只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才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造福社会。

专门为国内3-12岁儿童开发的生命教育,值得每一个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