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期叛逆厌学——远离孩子
一项关于中学生逆反行为的调查显示,25%的人经常有,59%的人偶尔有,16%是其他。调查中,10%的人从小学开始产生逆反心理,67%的人从初中开始,23%的人从高中开始。据沈家鸿介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特殊的叛逆期。第一个负相是2-5岁。12岁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他们身心发展迅速,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行为增多。结果父母不允许他们做事,和父母老师对着干。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应该是父母,但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他们并不是第一个选择倾诉的人。”沈佳红说,调查显示,58%的孩子会在第一时间和朋友倾诉,5%会和父母倾诉,23%选择藏在心里,14%是其他。
沈佳红介绍,孩子虽然和父母叛逆,但和同龄人变得亲近。从初一开始,孩子对家庭的依恋会向伙伴群体转变,形成紧密的伙伴关系和相对稳定的小圈子。孩子的言行举止,举止,爱好,穿着打扮都是受伴侣影响的,信任伴侣胜过父母和老师。
相应的,沈佳红说,现在很多家长自以为关心孩子,其实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似乎对孩子一无所知,所以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来自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的学生厌学率已经达到30%,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厌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问题。沈佳红说,厌学症的形成有主客观因素,关键是家长也采取正确的辅导方法。
沈佳红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选择工作越来越难,这使得父母更加渴望孩子成功,往往强调智育,而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孩子提出了过多的要求。有些家长不仅要孩子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还要“加餐”,买各种辅导资料,超出了学生的心理负荷。所以他建议不要对小学生太严格。
特别是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却对孩子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忽视了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只是要求孩子学习,然后再学习,让孩子感到厌学。
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积极人格的形成与父母的表扬密切相关。沈家鸿认为,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表扬。当然,要注意避免过度奖励。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黏在一起。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引导。
沈佳红建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掘课本的兴趣点,这是兴趣的来源。如果一个孩子对一门学科缺乏兴趣,他就不容易学好。就像孔子说的“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对于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种需要,但是学习是枯燥的,必然会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要帮助孩子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变枯燥的学习为生动灵活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沈家鸿说,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向古今中外名人学习的故事,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边玩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