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山街的古迹
铁山摩崖石刻又称“小铁山摩崖石刻”、“匡界石刻”。它坐落在市区北铁山阳一带的一个倾斜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石刻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平方米。就在石刻的上方,有负线雕刻的龙、云、佛光的图案。在佛光下刻字,右边刻佛教大藏经,左边刻颂,经文下部刻标题。北周象元年(579年),铁山刻经大师、西汉宰相的后裔匡介,请沙门大僧安撰写《大藏经》。佩戴菩提品的描述;经文周围有描绘吉祥图像的描述;也有赞美篆刻书法艺术的话。这意味着它可以与王羲之、单薇、张伯英和钟繇的书法相媲美。从颂词分析,作者应该是安易道的弟子。
岗山刻经位于铁山北岗山阴山谷(俗称浪沟)。题写的经文以中间俗称“鸡嘴石”的岩石为中心,散落在“狼沟”两侧的崖壁或岩石上。根据刻经的内容和分布,岗山刻经可分为四种:一种是题经,在鸡嘴石北侧;第二个是《佛观无量寿经》,位于鸡嘴石的东、南两侧;第三部是《入冷嘎经》?请为第一佛,在鸡嘴市南约40米的悬崖石壁上;第四是散刻《入冷嘎经》?请佛的产品从东到西散落在浪沟的28块岩石或崖壁上。内容与《楞严经》中“先请佛品”相同,仅作散刻,有的刻在十几米高的悬崖上,有的刻在岩石上。由于山川的侵蚀和地震活动,这些刻石掉落在沟里,或倾斜,或俯身,夹杂着岩石。
尖山刻字位于尖山(又名朱雀山,俗称“大佛岭”)东约1公里处,坡度约25度的花岗岩石坪上,在城东6公里处。刻座南北向,刻面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6米。1960年春,当地村民开山采石,刻石受损。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续邹县志?《晋》记载的尖山刻石共有7种,其中魏子慎题跋7行,14字,***92字。字体是隶书,类似铁山刻经的风格。位于岗山西侧,是著名的百年古刹。相传每当夕阳西下,彩云照进寺内,映在寺中央佛像的脸上,佛像顿时光芒四射,日落时分该寺因此得名。夕阳照寺,僧人诚。但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十个和尚,个个武功超群。庙的北面有一条通往京城的路,经常有商人经过,带来很多贵重物品。和尚经常下山劫富济贫。后来官方呈上御案,僧人下山夺御案,杀了官兵,酿成大祸。后来政府派官兵包围了寺庙,寺庙里的和尚都逃走了,只剩下一个腿脚不灵便的瘸腿和尚,于是爬上了寺庙东北的旗杆,开走了,只留下一口和尚井。旗杆被烧光了,剩下一块插旗杆的旗杆石。庙消失后,直到1960年代挖水库才发现遗址,夕阳红赵庙遗址是邹城市的一处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