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的主要成就
(2)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教委/1996
③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人民政府/2004
(4)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民政厅/2002
(5)浙江省特殊班级教学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政厅/2000
(6)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教育学院/2006
(7)杭州市拱墅区名校长/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2003
(8)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2005年
(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汉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汉语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
(10)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导师/浙江省教育厅/2006
(11)中国多媒体教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多媒体教学杂志/2007。
(12)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
(1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全国总工会/2008
(14)全国劳动模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0。
(15)浙江省十大先锋/浙江省教育厅/2012教学思想
从65438到0984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着迷于中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他积极倡导“诗性语言”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观察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调发展。在王崧舟看来,语文教学的追求一直存在于三个层面。一是追求功利,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很好,学生作文获奖等等;二是追求科学,形成自己的理论思想,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等等;三是审美追求,即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来审视、设计、实践、评价语文,使语文成为一种生命的诗意存在。正是在审美层面上,他倡导和追求理想的语文教学,即“诗意的语文”。诗意语文也是“存在主义标准”在学科教学领域的体现和创新。它把实现学生的“语言生活”和“诗意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转换。它建构了一系列语文教学“艺术性”的规则和策略,是对日益功利化、高效化、应试化的语文教学的自觉反叛和反抗。在中国当代汉语领域,王崧舟的诗歌语言独树一帜,成为一个影响广泛、风格独特的教学流派。
随着王崧舟思想和实践的深入,今天的“诗性语言”在他口中有了不同的含义。诗歌语言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开放的存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模式。在他的构想中,诗歌是一种开放的东西,超越了文体的概念,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的“诗”是哲学层面上的“自由”,从心灵的高度自由中生出一种蓬勃想象的状态;也是伦理层面上的“慈悲”,只有心软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与自然的诗意姿态。
代表性课程
自1998被评为特级教师以来,已受邀在全国29个省200多个城市开设1000多节观摩课,600多场讲座。他的代表作有:《万里长城》、《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长相思》、《两个孩子的辩论》,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师论坛》栏目播出。管理哲学
王崧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已有20多年。他认为,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领导。校长应该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和专业导师。在实践中,他贯彻了“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品牌兴校”的办学战略。2001,作为杭州拱墅区教育系统引进的第一批人才,担任拱宸桥小学校长。基于学校的区域现实和文化背景,王崧舟借鉴“成功教育”的合理思想和经验,提出了“新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策略,开始全面实施以“成功心态”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重塑和为每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的整体教育改革。他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成功”的教育理想;倡导“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学习而教”的教育理念;弘扬“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精神;构建“尊重、理解、欣赏、鼓励”的教育机制。先后策划组织了学生权益保护公约、教师选拔系统、成功银行、家长指导系统、妈妈学校、学习型家庭养成工程、新成功教育大讲堂、人人成功节、365成功新闻系统、运河文化青少年研究院、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等。校园新闻发言人、教师收费工程、教学智库、精品课堂、国学课程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
他的职业信念是:教育要有同情心;他追求的职业境界是: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诗意地生活在教育的土地上。
一心三意。
以“为每个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为宗旨的“新成功教育”,被王崧舟和他的老师们自豪地概括为“一心三好”。
“一心”就是培养和塑造每个孩子的成功心态,把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意义注入师生的意识中。这是一种“坚信自己,积极主动,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良好心态。“立心”是对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养本位的超越,是“生存本位”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创新,是新成功教育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转换。
“三个最好”即“最近的发展区、最好的发展区、最好的自己”,主张教育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才能的最近发展区和个性的最好发展区,切实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逐步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一,要走进离学生最近的开发区。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王崧舟发现,只有课程和教学进入学生最近的发展区,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理想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因此,王崧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起点分析,然后确定发展目标。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师身上扎根,学习才能在学生身上实现。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这是他最好的发展领域。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首先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当学生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时,一种特别的自信就会在他们心中升起。哲学家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种自信是学生撬起更大更成功的支点。
第三,做最好的自己。受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的启发,王崧舟提出“最大的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在于他能不能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不一样,所谓的最好也因人而异。就目标而言,有一个底线要求,就是六年制社会的课程目标中规定的内容,这是一个* * *目标。但是网上也有要求,就是你要通过努力达到你认为“最好”的目标。为此,他提出了十类目标。这样,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必须自信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线上目标前进。
四个扩展
在王崧舟和他的老师、同事们的实践探索中,新成功教育逐渐走向成熟。到2003年,拱宸桥小学的教师们已经开发出一套具有新成功教育特色的“走向独立成功的校本课程体系”。这种独创的校本课程,依然根植于学校自身学生和周边环境的特点,最终形成了成功心理辅导课程、课外阅读测试课程、运河文化探究课程、经典人才开发课程四大独具特色的板块。
一,成功的心理咨询课程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一次,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使用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开发孩子的成功智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情感,磨练孩子的成功意志,植入孩子的成功潜意识。
二、课外阅读分级课程
通过阅读丰富和完善孩子的心智结构和精神结构。整个分级体系从低到高分为“红、橙、红、绿、蓝、紫”七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必读、阅读量、经典段落背诵、有效阅读速度、阅读卡片、阅读笔记等要求。王崧舟说,过了英语7级的孩子,阅读量会超过2200万字,如果按照一本654.38+万字计算,就是220本书。
王崧舟认为,阅读是培养孩子成功心态的最基本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读书对孩子的影响不会直接迅速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而是体现在孩子成长的后续发展上。对于一直坚持教育是一项慢活,需要一点一滴积累,有着百年育人坚定态度的王崧舟来说,课外阅读分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送给拱宸桥小学孩子们的终身礼物。2001上任的公小校长,在全校第一次教师大会上,向全体教师赠送了一份礼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依然坚持扩大阅读影响的理念,带领老师们进行“阅读教育名著”的校本研究。
第三,运河文化探究课程
利用拱宸桥小学毗邻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开发实践了运河青年文化研究院校本课程。《京杭大运河》这本王崧舟眼中流动而丰富的书,给今天拱墅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深刻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每年春秋假期的两次运河之旅,运河青年文化研究院的孩子们都是从北京通州出发,顺着运河直走,跑遍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济宁、江苏常州,再乘船返回杭州。2003年教师节的早晨,当人们第一次看到面向整个东南亚直播的户外综合学习班会陈宫桥时,应该不会感到惊讶。镜头里,王崧舟身后站着一群快乐的孩子,他们大声欢呼。
第四,经典的人才发展历程
突破传统学校设立的兴趣小组,成立36个社团俱乐部,是拱宸桥小学校本课程的又一次大胆实践。在俱乐部里,学生自主开展各种活动,自由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才能,学校的指导老师和校外聘请的辅导员只起辅助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