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265,438+0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反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印刷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人的阅读要快速、高效、广泛。但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目前小学六年阅读几十万字的课文只有300到400篇。怎样才能培养适应时代的阅读能力?据专家研究,学生阅读量是课本的4.5倍才能形成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词汇量和智商成正比。新课标的总目标说:“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兴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小学六年654.38+0.45万字以上)。”
从“大语言”的角度来看,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它关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方面,而是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激发孩子终生的向往。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改变了“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的传统生活模式。人的学习过程不会仅仅在教室和学校里进行,很多有效的信息和很多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都会通过人未来的阅读获得,而最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和对生活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学生自身来看,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大量阅读,一般存在以下情况:
1,对电视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电视的视觉冲击,直观的图像,逼真的声音,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放下作业去看电视,看不起课外书。
2、不会选择阅读材料,好的坏的。小学生从课外书中汲取的“营养”结构还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和漫画在学生课外读物中占了很大比重,甚至流行一种“口袋书”,体积小,可以放在口袋里随时看,但内容不堪入目,色情暴力元素多。这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快读一张图不求质量,而且是一点点水。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懒于和书打交道,问题是他们往往把原因主要归结为客观因素,比如时间不够,书不够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有些能看一些书的同学,只看自己订阅的报刊。他们的阅读是“同学看什么我就看什么”,有的甚至因为父母或老师的规定,不得不看一些课外书。
4.功利行为。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他们误以为提高写作能力就是多读写作书籍,认为读书主要是为了炫耀读的书的数量,赢得老师的表扬,只是为了写一篇好作文。所以方法的选择也偏重于“好词好句摘抄”的形式,忽略了知识积累等重要目的。特别是文学、历史、科普也比较冷门。
当然,从学校教育本身来说,也有相当多的不足,比如图书馆的书量少,远远达不到每个学生15本书的要求,而且书籍比较陈旧,现代学生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鲜书籍很少,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候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无法保证。此外,在学校课程中,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无法保证,也没有专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个别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营养,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服务,不代表可以推广到所有老师。
从家庭和社会层面来看,目前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都没有自己看书的习惯,成年人的闲暇时间主要在电视上度过。他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学习型社会还没有形成,作为学生,他只能适应这个社会环境。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选题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1)关键词的定义:
1,“读书”是指读书、看报等。并理解它们的内容。
2.“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活动。
3、“农村”是指中心小学所在的乡镇。
4.本研究中的“学”是指小学生课外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方法和规律的探索,习惯和人格的形成,人格和品质的塑造。
5.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小学生在学科教育、校园生活、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参与确定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主体的定义: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是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的调查分析,促使农村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持续的阅读活动,以达到上述“自主学习”的目标。
(3)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这一点早已被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所证实和肯定。根据现代汉语教学专家的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200万字的阅读量上。我们提倡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2.学习理论基础
①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之一。他是瑞士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同化作用,从心理上扩大和提高积累的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就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其重要的能量或因素。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很多文章是相互关联的,具有* * * *的特点。通过列举个体,将零星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然后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一系列新材料中。这就是从“一从三”到“一从一”的学习策略。
②母语习得的概念
语言学习理论中的习得是指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人类能够习得语言,是因为他们拥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语言习得装置。宝宝出生后,借助这种语言习得装置,在环境的影响下,短短四五年就能习得口语母语。语言学家对儿童母语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语言习得理论。小学生学习母语,也就是学习汉语,和学习外语是不一样的。他们生活在母语环境的汪洋大海中。他们每天使用母语,看书,听广播,看电视,他们都在习得母语。这是母语的第二次习得(母语书面语习得)。由此看来,母语习得的概念应该不仅包括儿童的母语习得,还包括中小学生的第二母语习得。本课题倡导的是学生多读课外书,关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开设免费阅读课,鼓励学生写日记,是根据母语习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的具体尝试。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增加学生阅读量,制定出适合农村学校的阅读顺序,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力争有所突破。
3.积极探索课外阅读课模式,组织阅读活动,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兴趣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兴趣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顺序研究。
4.小学课外阅读课模式研究。
5.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研究。
四。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
1,学生可塑性大。农村的小学生,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会被充分挖掘,自主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2.从研究范围来看,本课题从本地区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重点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具有地域性和校本性的特点。
3.从研究内容看,本课题着眼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4.在研究范畴上,本课题属于微观的、应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参考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确认和丰富理论,在行动中促进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常的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性质。这也是本题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过程和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2008年5月完成选题工作和项目方案设计。
(2)2008年5月,向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申报个人项目,请求立项。
2.实施阶段
①2008年6月-2007年6月+065438+10月。
在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顺序研究。
②65438+2008年2月-2009年4月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顺序研究。
小学课外阅读课模式研究。
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研究。
3.完成阶段
①2009年4月,对个人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收集材料,撰写结论报告。
②2009年4月,上交“个人项目”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整理、比较、总结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有效的经验运用于本研究。
2.问卷调查: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方法的问卷调查,分析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为有针对性地研究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行动研究:在研究期间,将在我校同年级的班级中开展行动研究,讨论实施策略,制定具体步骤,最后总结科学经验,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案例研究:选取部分典型学生,对个人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分析,跟踪观察学生的个体变化。
5.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
六、研究的主要策略和原则
(一)研究的主要策略
1,明确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①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描写英雄人物生活和战斗的书籍,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只有读完这些书,才能掌握做人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比较和衡量自己,回答“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青少年只有决定以生活中的英雄为榜样,才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2)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课外书看的越多,知识背景越广,越容易学。每天读书越多,能主动掌握的学习时间就越多,智力热情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发现,除了课本什么都不看的学生,课堂上的知识非常肤浅,他们必然会把负担全部转移到作业上。但由于作业负担重,他们必然会失去课外阅读的时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做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超负荷的重要手段。
2.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①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也要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教益。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课外阅读要遵循自愿的原则,因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和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将使学生的精神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质量无法提高。因此,教师既要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阅读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书籍。
②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但如何有效地阅读不是很清楚。如果有的只是感兴趣,看内容有生动的情节就一目了然;有些人读了好文章,却不知道如何积累知识,吸收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因此,有必要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更有效地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于课堂阅读教学,依靠教材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成“学习资料”。加强几种基本的训练方法:选择性阅读、浏览、精读、抽象阅读、注释等。然后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主动学习和发展。
(3)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从班级、学校、家庭到社区,动员一切力量营造读书的大环境。班级建立图书角,由专人管理,负责登记借阅。学生每月自行制定阅读计划,每天挤出半小时作为集体阅读时间,半小时作为阅读作业配合家长实施。班级也要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故事会、优秀作品鉴赏会、阅读体验会等。,强化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可以开辟阅读长廊,展示有关阅读的名言,开设“电子阅览室”、“网上阅读”等获取新信息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建立校外阅读基地——新华书店、假日阅读队等。,提高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问题是让学生揭示自己,让学生探索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规律,让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术能力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学习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发扬他们的主动性,给他们自由。
2.创造性原则:以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实验为主,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重组材料、自主发现知识、自主发现真理,主动探索、尝试发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技能。
3.活动原则:倡导读活书,读活书,读活书,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开阔视野,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在自主探究活动或小组交流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4.成功原则:帮助学生成功,创造机会。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评价。教育者树立“天生有才,天生有用,多面手,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评价标准多元化,学生因独特的个性而被珍视,坚持不拘一格地评价学生。学生以学习为乐,努力奋斗,人人成功,品尝成功的喜悦。
5.发展性原则:第一,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第二,心理教育活动必须以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从发展科学出发,不局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
七、研究的主要预期结果。
1,实验研究报告。
2.优秀的研究课。
3.发表并获奖的研究论文和案例。
4.学生成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