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1999年的乘法表都不会。外国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

最近新京报的一条微博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可能是中国数学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据说清华大学数学系前教授解不出女儿的奥数题。数学教授解释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课解题方法变态。”

一堆网友在新闻下留言,涉及国外数学教育。“人家是外地小学生,不一定能背出1999年的乘法表!”

我觉得有点好笑,但这些评论并不夸张。我们家刚搬到新西兰的时候,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兴奋地说有人夸她是数学天才。仔细一问,才知道有一道题是算648减559,女儿脱口而出89。结果同学们都说她是天才,计算太快了!给他们几道奥数题,不就要晕过去了吗?要知道奥数的博大精深,曾经听说一道小学奥数应用题和鸡蛋有关,正确答案是16.5鸡蛋!

新西兰连数学648-559都要用计算器学,我女儿的数学就要耽误了!

但是当我们看女儿数学考试的时候,我们发现新西兰的数学教育有着非常不同的关注点。它的计算能力远没有国内要求的那么高,也不需要我们去寻找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和实际问题结合的更紧密。

泳池里有ABC三根进水管和DE两根出水管。当管A全开2小时,管B全开3小时,管C全开4小时时,池满。放水的DE管单独打开,将分别在1小时和3小时内排满池水。问:如果ABCDE 5号馆完全开放,池水什么时候会溢出?

这个极其经典的池应用问题大家都不陌生。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好问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和解题能力才能答对,而且有标准答案,老师很容易判断。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会无聊到去开关水管玩啊!

同样是关于水,新西兰的数学应用题更贴近生活。

女儿八年级数学课和人文课的设计好像是讨论过的,都和节能有关。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有些内容是关于水的。整个探索过程非常有趣,孩子应该锻炼的数学能力也没有丧失。

数学考试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与能源相关的问题进行数学研究。我女儿选择了节约用水的题目:通过缩短洗澡时间来节约用水。

在“课题研究”的那几个星期里,女儿忙得不可开交——她经常在洗澡前跑到屋外的水表前读数字,洗完澡再冲出去读数字,做各种表格、假设、计算。

几周的努力没有白费,小女孩得出结论,如果新西兰每个人都按照建议缩短洗澡时间,全国可以节约176吨水。如果每两天洗一次澡,一年可以节约2.7万吨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时间换算、统计等类似国内的知识点。

在项目研究结束后,每个学生需要将自己的项目报告提交给老师进行评估。虽然是数学课,但是这种形式的考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学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题目,即使是同一个题目,研究的结果也可能不一样,因为八年级学生收集的数据从完整性和数据量来说都不可能特别完整。因此,在这样的考核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查看预设的标准答案来看学生的成绩,而需要了解学生的研究方法,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我特别喜欢老师在指出孩子作业的问题时,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比如一个孩子通过读水表来测量洗澡的用水量,老师问如何保证洗澡前后水表的读数差就是这个澡的用水量。因为水表记录的是住户的用水量,如何避免在记录中包含其他用水?

另外,孩子的计算结果是节约176吨水,很多。老师的建议是,176吨水要换算成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表达方式,比如能装满多少个奥运游泳池,比如换算成钱,等等。

有些读者可能会想,都是这个实际问题。不做奥数这种高精尖的题目,怎么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在新西兰生活了几年,感觉他们学校的数学教育绝不是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有一次,学校的数学主任和家长开会。消息一发出,我们中国家长的微信群变得异常热闹,报名的呼声越来越高。当然,中国孩子,尤其是在国内读完小学甚至初中的孩子,在新西兰学校数学学得好是众所周知的。

为了让数学主任更有针对性地为这次会议做准备,有人组织家长把自己的担忧以接龙的形式发到群里,一起转到学校。

“学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我特别想听数学主任说的话题。

家长会那天,数学主任只字不提数学学习与考试、升学的关系,却说了很多数学学习与大脑、心态的关系。

1.?学习数学是为了开发大脑的生长。

学习数学不是为了记忆很多数学概念,提高计算技能,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大脑,使他们能够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和问题。

2.?学习数学有助于改变固定心态,培养成长心态。

学习数学可以作为打破思维定势的训练。“我没有数学头脑”和“我生来数学很差”的观点是思维定势的典型表现。虽然我们理解每个人在数学能力上的差异,但打破思维定势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数学水平。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大脑是可以开发的,这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成长的心态。成长的心态更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做错题是好事,因为更有利于大脑发育。

据数学主任介绍,有研究发现,人在做错题时,大脑中的运动要比答对时活跃得多,对大脑的开发作用也更加显著。这样看来,原来做错题对开发大脑是一件好事!即使成绩不好,也要坚持面对挑战,因为那是脑力体操!

在新西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在桌子上刷题,还有跑步!

曾经看着女儿参加奥克兰50所中学的数学竞赛!

比赛在体育馆举行。50个学校的学生按照学校4个学生分成一组,3个做数学题拼脑子,1个学生专门“送信”拼体力!竞赛1 ***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第一个在30分钟内获得100分的人获胜。如果所有人在30分钟内未能获得10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比赛真的很激烈!如果一个外人突然走进健身房,一定以为是体育比赛!因为不时看到孩子在跑道上冲刺,周围看台上的家长同学也不时欢呼。

最快的一组,信使15秒后起身冲向检查老师。场边,一位老师通过话筒向观众实时报告了领导小组的分数。从10分,15分,很快到了40分,45分。

看到墙上的分数在上升,田里的跑步还在继续。第一组拿满分的同学只用了15分钟。比赛持续到30分钟结束。在10秒的最后倒计时,依然有很多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的使者在场上飞舞。他们真的不负使命!

在我女儿的小组里,三个来自中国的孩子做题,一个来自欧洲的孩子送信。没有人能在30分钟内拿到100分,但是70分的成绩是中等偏上的。他们的数学老师对这次比赛并没有特别重视,只是对报名的同学说了句“玩一玩”。

比赛回来后,一位带着女儿参加比赛的同学在她的脸书上郑重道歉:“xx同学,作为我们组的使者,因为我们今天的题目正确率比较低,导致你跑了很多冤枉路。我真诚道歉!”

真有意思!在这种没有太多负担的状态下,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和跑步的奇妙结合,大脑和体力相互竞争。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

可惜我们清华以前的数学教授回答不了孩子们的奥数题,因为奥数课要求变态的解题思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教学生解决问题的奇怪方式。我特别赞同这位教授的感叹。在我了解了新西兰学校数学教育的理念之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做事的目的就是一切。如果在这次数学教学中普遍追求变态的解题方法,恐怕是时候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了。

文/Sherman @新西兰教育

大观世家特别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