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什么特点?
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同龄人的心理差异,逐渐意识到自己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有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欲望和需要。同时,他们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别人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秘密,不愿意告诉别人,所以心态封闭。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心理;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自然会影响你和别人的交流。其次,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外界要求的不一致以及人格结构的不完全发展也影响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
2.家庭环境因素
渴望成功的想法在一些父母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孩子定了太高的标准。不达标就打骂孩子,骂的话往往很独特。父母希望通过打骂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完全控制孩子,让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觉得生活的色彩灰暗。在完全缺乏温暖,经常被打骂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人际交往有障碍。其次,一些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管教太严,整天待在家里学习,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而形成的。进入小学后,因为无法与人相处而变得孤僻,长期处于孤独的环境中,变得沉默寡言。另一方面,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刺激,产生人际交往的不安全心理,形成不完善的人格。同时,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盛行,孩子缺乏伴侣独自生活,只能看电视或与父母联系,这也是孩子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3.学校环境因素
在学校和社会上,也普遍带有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功利”思想。受中国几千年伦理道德的影响,师生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老师往往只注重应试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明显不足,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任宋说:“从我接手的案例来看,孩子受挫、抑郁甚至痛苦的源头首先是老师。”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老师的“你真笨,不会教”“这位同学智商有问题”等句子,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从而造成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此外,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缺乏权威教材。很多学校从老师到领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还很薄弱,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充分科学的疏导和治疗,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人的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人的交际能力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小就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往往很自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能包容他人,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虽然造成这些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很多,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因素,甚至有综合因素,但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却是事实。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人格的形成同时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他们的思想简单,生活简单。有些同学人际关系不好,不是不想和别人相处,而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老师只擅长观察?了解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及时发现和分析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从而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心理。